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319  2017-09-1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9]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1.本试题共分Ⅰ、Ⅱ两卷,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请将第Ⅱ卷所有的答案都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未书写在指定位置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共36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造诣(yì)  蝉联(chán) 脚踝(huán) 气氛(fēn)  懵(mēng)懂
B. 钗钏(chuàn) 轻佻(tiāo) 脊背(jǐ) 伉俪 (kàng)  棕榈(lǘ)
C. 跫音(qióng)敕造 (chì) 盥洗(guān) 卓越(zhuó) 囹圄(lǐng)
D. 殉葬(xún) 阜盛 (fǔ)  妩媚(wǔ) 回溯(sù)   嫡(dí)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A.脚踝(huái)懵(měng)懂B. C.盥洗(guàn)囹圄líng D.殉葬(xùn) 阜盛 (fù)。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烘托 藐视 厮混 喟然 相濡以沫 恣意践踏
B. 赡养 悲怆 真缔 叱骂 卷轶浩繁 戛然而止
C. 纰缪 抉择 提纲 迁就 带罪立功 醍醐贯顶
D. 苍桑 憨顽 缧绁 抱歉 引亢高歌 毋庸赘言
【答案】A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对老朋友分别了近半个世纪,没想到这次居然在大街上萍水相逢,于是站在路边畅谈起来。
B. 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C. 由于山体滑坡,奔赴汶川抗震救灾的队员往往会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D. 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副其实。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神秘奥妙,不可理解。这里形容“撒野动粗”,有愚昧或态度蛮横之意,应该用“不可理喻”。 走投无路: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名副其实: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4.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阻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的影响,深圳的一些景区也采取了一些办法,比如“锦绣中华” 就雇用了几名退休的阿姨来做景区看管员。
B. 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C. 孩子看电视、玩电脑、读书、写字时间过长及课业负担过重与近视有关,除此之外,光度不够,同样也会引起近视。
D. 各级检察机关要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主题,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为经济建设提供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搭配不当,“阻止”与“影响”搭配不当;C项,主客颠倒,不合逻辑,可改为“孩子近视与看电视……有关”。D项,句式杂糅,应该是“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主题”或“以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主题”。


浏览完整试题5.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曹禺,原名万家宝,现当代剧作家,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这两部作品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B.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其骈文语言典雅,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
C. 《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与《左传》《史记》、《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D.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其作者为清朝作家曹雪芹。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封建叛逆者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败、罪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C. 《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与《左传》《史记》、《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东汉班固所著,《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6.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事
B. 就
C. 族
D. 爱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7. 下列词语的用法与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
B. 于
C. 为
D. 乃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以中郎将 凭什么身份。
8. 下列加点词语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归类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①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②骊山北构而西折 ③倡优畜之 ④剑斩虞常已
B. ①义不赂秦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③不霁何虹 ④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C. ①李牧连却之 ②徐孺下陈蕃之榻 ③太上不辱先 ④尽归汉使者路充国等
D. ①单于壮其节 ②请略陈固陋 ③宾主尽东南之美 ④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单于壮其节——意动用法;其他为形容词用作名词。
9. 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②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③洎牧以谗诛 ④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⑤子卿尚复谁为乎 ⑥ 安在其不辱 ⑦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⑧律知武终不可胁 ⑨文王拘而演周易 ⑩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A. ①②③/⑦⑧⑨/④⑥/⑤⑩ B. ①⑩/②⑦⑧/④⑥⑨/③⑤
C. ①⑩/②③⑧⑨/④⑦/⑤⑥ D. ②⑩/①⑥⑨/④⑤⑦/③⑧
【答案】C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固议曰:“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绥御之方,其涂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设后北虏稍强,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为上策。”
  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朝见天子,宪遣固将数百骑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驰诣阙上书 诣:往,到
B. 绥御之方,其涂不一 涂:通“途”
C. 方复求为交通 交通: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
D. 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 高人:高超之人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B.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展开余下试题C.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D.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班固天资聪颖。他九岁时就能著文诵诗,刚成年,就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向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B. 班固发现父亲先前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尽,于是就私自修改写作新国史,后来被人告发,囚系狱中。弟弟班超急驰至京都向皇上上书求情。皇上就召见了班固,并赦免了他。
C. 班固眼光长远。当北单于要求与汉和亲时,有官员认为不能答应匈奴的要求,班固用汉建立以来与匈奴的战与和为例,来说明接受和亲为上策。
D. 班固以中护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窦宪派遣班固迎接北单于的使臣,因匈奴内部发生骚乱而返回。后来窦宪破败,班固受连坐而被免官。
13. 翻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显宗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课内翻译: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3)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答案】10. D 11. A 12. B
13. (1)显宗(阅读后)认为班固有奇特的才能,任命他为兰台史令,皇帝于是又命令(他继续往下写)完成先前所著的书。(“奇、除、乃、终成”。)
(2)如 让 谢 实在
(3)以 盖 完 各
(4)纷奢 奈何 锱铢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高人:觉得高人一等。
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固”“吏”“兢”“畏”。
12. 试题分析:B. 班固发现父亲先前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尽,于是就私自修改写作新国史,后来被人告发,囚系狱中。弟弟班超急驰至京都向皇上上书求情。皇上就召见了班固,并赦免了他。“私自修改写作新国史” “皇上就召见了班固”错。
13.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奇、除、乃、终成”。(2)如、让、谢、实在 。(3)以、盖 、完、各。(4)纷奢、奈何、锱铢。
参考译文:
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著文诵诗,长大后,诸子百家的言论,没有不刨根究底的。(他)性情温和宽容,不因为自己的才能而高人一等,许多儒生因此而仰慕他。永平初年,东平王刘苍任用亲戚为骠骑将军辅佐政务,广纳英雄。当时班固才二十岁,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父亲班彪去世,(班固)回到家乡。班固因为班彪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备,于是潜心精思,研究史料,想成就父亲的事业。不久有人上书给显宗皇帝,告班固私自改作国史,有诏书下至郡署,收捕班固系押在京兆狱中,又把班固家中的史书全部取来。班固的弟弟班超恐怕班固被郡署考逼,而不能自我表白,于是急驰至京都赴皇宫向皇上上书,得到皇帝的召见。(班超)全面细致地说明了班固所著书的内容意义,而(这时)郡府也把班固所写之书呈上。显宗(阅后)很感惊奇,任命为兰台史令。皇帝于是又命令他继续往下写,完成先前所著之书。
当时北单于派遣使者来纳贡,要求和汉和亲,皇帝下诏讯问众官。参与议论的人,有人认为“匈奴是多变善诈之国,没有归向汉朝之心,不能答应匈奴的要求。”班固发表议论说:“汉朝建立以来,历经数世,经历多年,总是和夷狄有兵戈纠缠。安抚抵御的途径也不一样,或者行文道来与他们和好,或者用武力来征伐他们,或者以谦卑的态度来迁就他们。虽然屈申没有定规,所凭借的只是时势不同,但是从来没有拒绝放弃,不和他们打交道的。匈奴使者来两次,然后我们派使者去一次,(这样)既向他们表明了我汉朝持旨在于忠信,而且又让他们知道圣朝礼义是有常规的。拒绝他们,(我)不知道这样做的利(在哪里),和他们打交道(我)也未听说它有什么害处。假设匈奴以后逐渐强大,在那时再想同他们交好来往,将怎么来得及呢?不如趁现在就对他们施以恩惠,这才是高明的计策。”
班固后来因母丧而辞去官职,永元初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用班固为中护军,参加议论军事。北单于听说汉朝军队出征,派遣使臣在居延塞等候款待,想去朝见汉朝天子。窦宪派遣班固率领数百骑兵出居延塞迎接北单于。正赶上南匈奴攻破北庭,班固抵达私渠海,闻听匈奴内部发生骚乱,便返回了。等到窦宪破败时,班固受连坐而被免官。
班固不教育他的儿子们,他的子孙们多不遵守法度,让官吏很苦恼。当初,洛阳令种兢曾在街上行进,班固家的奴仆冒犯种兢的车马,吏卒呵斥了奴仆,奴仆醉酒谩骂,种兢大怒,但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心中记下仇恨。等到窦氏家族及门下宾客都被逮捕拷问之时,洛阳令种兢趁此机会逮捕关押了班固,致使班固最终死在狱中。
14. 默写下列名句
(1)故国神游, ,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2) ,佛狸祠下,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悲夫!有如此之势, , ,以趋于亡。 (《六国论》)
(4) , ;各抱地势, 。 (《阿房宫赋》)
(5)嗟乎!时运不齐, 。 ,李广难封。 (《滕王阁序》)
【答案】(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2)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
(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
(4)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钩心斗角。
(5) 命途多舛。冯唐易老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中的重点字词有“华发”“社鼓”“日削月割”“廊腰缦回”“舛”。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 错误。
五、文学类作品阅读,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一种深久的不安
乔叶
①有时候,走在街上,看见穿得很破的收废品的老人,骑着锈迹斑斑的三轮车,摇着牛皮纸扎成的拨浪鼓,在繁华的大街上一脸灰尘,我就会觉得不安。看见卖水果的小贩,小心地拎起一串葡萄,把那些裂了口的果子仔细地摘下,然后把它们最大最好的那一面朝外码好,在薄暮里用芭蕉扇赶着聚拢过来的蚊蝇,我也会觉得不安。看见人力车夫坐在树阴下,寂寞地抽着烟,眼神却毫不懈怠地关注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仿佛要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他们的乘客,我还会觉得不安。


展开余下试题②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每月赚多少,有几个孩子,住在什么地方。除了从表象上对他们的职业生活有一点认识,我对他们一无所知。可我就是无法抑制自己的这种不安。他们也是有幸福的,我想。生意顺畅的时候,年节团聚的时候,雨天憩息在家里喝点小酒的时候……我相信他们的快乐,也欣赏他们的享受,可我还是感到不安。而我不安的原因听起来竟是这样矫情和可笑——因为我的物质生活比他们富足。
③精神生活充满了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是不能比较的。我知道,可物质生活上我确实比他们富足。每当我掏出钱夹去消费时,就不由得会想到他们。一件专卖店里的名牌T恤,一道豪华饭店里的特色佳肴,一辆已经在路边等候的帕萨特出租车……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仿佛我在无形中欠了他们什么,而不能无所顾忌地去花这些其实是自己一分一角挣来的钱。
④有很多人的物质生活都比他们好,也比我好,我知道。我只是平民百姓中的一分子。然而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三六九等。我不是最低的一等,也不是最高的一等。如果作为最低等,我一定不会甘心。但是当我看到真的还有那么多人在我的界线之下生活时,我却无法对自己理直气壮地说:“花自己的钱,想他们干什么,比你过得好的人多着呢!”
⑤似乎是有些神经,有些自作自受。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可细细想来,难道不是么?我的上几辈的亲人中谁没有和他们一样在最狭窄的空间里挣扎过?谁不是和他们一样为了最基本的生计奉献着自己最浓稠的汗水?他们中有多少人敢去翻看“梦特娇”的标价?有多少人摸过五星酒店里的紫檀雕筷?有多少人会识别蓝鸟和奔驰的标志?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怎么能够容许自己这么快就割断我和他们之间最本质的那种血脉关联?
⑥我做不到。鲁迅说过,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而我已经看到有太多的人正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我不想这样。我常常会问自己:有必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么?有必要吃这么贵的菜么?有必要坐这么好的车么?答案常常不是肯定的。那么,我就会坚定地远离这些东西,去做一种最经济的选择。
⑦我不评价别人的消费。这是个性化的时代,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只尽力来控制自己,不让自己的欲望随着时尚的标准而高涨。仿佛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离那些底层的人们更远,同时也才能让心灵获得最质朴的感知和最踏实的抚慰。
15.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每当“我”把目光投向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主要是因为“我”挣钱比“他们”容易。
B. “我”对不甘心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人们既抱有同情,又对他们表达了敬意,表现出一位知识分子的可贵良知。
C. 作为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耳闻目睹过农村人挣扎求生的艰难,“我”对社会底层劳动者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D. “我”不评价别人的消费,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我”还是想通过本文去影响人们的消费观。
E. 看到那些底层劳动者物质生活没有“我”富足就感到不安,在有些人看来,这种解释是十分矫情和可笑的。
16. 本文第①段连续描写三种不同人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17. 第⑤段中作者说:“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8. 结合本文并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第⑥段所引用的鲁迅的“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的现实意义。
【答案】15. AB 16. 内容上,形象地表明社会底层劳动者能引起作者一种深久的不安;结构上,照应标题,引出下文。
17. ①社会底层为生计苦苦挣扎,正是他们的努力,给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他们自力更生、吃苦耐劳,又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建立在他们的奉献的基础上的。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辛勤劳动者的敬意。
18. 鲁迅先生的话现在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①我们国家经济还不发达,还有一部分人在社会底层艰难地生活,而有些人却已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没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这是让人忧虑的。②无论怎样都不能丢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掉悲天悯人的情怀,更不能为了钱而苟且偷生,奴颜婢膝。③生活条件改善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挥霍浪费了,我们依然要考虑这样的消费有没有必要,可不可以作更有价值的投资。④为了发展,我们必须消费,但在消费过程中,我们不能放纵,为所欲为,冲破法律、道德的底线。
【解析】
15. 试题分析:A. 每当“我”把目光投向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主要是因为“我”挣钱比“他们”容易。“主要是因为我挣钱比他们容易”与文意不符。B. “我”对不甘心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人们既抱有同情,又对他们表达了敬意,表现出一位知识分子的可贵良知。原文没有底层劳动者不甘心的意思。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此题的选项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以下角度回答本题,内容上,形象地表明社会底层劳动者能引起作者一种深久的不安;结构上,照应标题,引出下文。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作答本题,本题可以作答为,社会底层为生计苦苦挣扎,正是他们的努力,给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他们自力更生、吃苦耐劳,又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建立在他们的奉献的基础上的。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辛勤劳动者的敬意。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创意解读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本和现实作答,本题可以作答为,鲁迅先生的话现在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国家经济还不发达,还有一部分人在社会底层艰难地生活,而有些人却已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没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这是让人忧虑的。无论怎样都不能丢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掉悲天悯人的情怀,更不能为了钱而苟且偷生,奴颜婢膝。生活条件改善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挥霍浪费了,我们依然要考虑这样的消费有没有必要,可不可以作更有价值的投资。为了发展,我们必须消费,但在消费过程中,我们不能放纵,为所欲为,冲破法律、道德的底线。
六、写作,共60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济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