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358  2017-09-1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8]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静海一中2016-2017第二学期高一语文(6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基础题和语言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如不符合要求,酌情减3-5分,并计入总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基础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角色(jué) 伺候(cì) 棕榈(lǚ) 趔趄(liè) 自怨自艾(yì)
B. 连累(lèi) 埋怨(mái) 逮捕(dài) 蟊贼(máo) 前合后偃(yǎn)
C. 症候(zhēnɡ) 提防(dī) 谛听(tì) 逋慢(bū) 繁文缛节(rù)
D. 恓惶(xī) 煞尾(shā) 半晌(shǎng) 勾(ɡòu)当  怙恶不悛(quān)
【答案】D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苌弘化璧  流言蜚语  察言观色 山清水秀  白内瘴
B. 前合后揠 繁文缛节 走头无路 如火如荼  黄粱梦
C. 心无旁骛  委曲求全 声名鹊起 贻笑大方  挖墙脚
D. 略见一班 珠连壁合 变本加厉 首屈一指 暴冷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璧—碧。白内障B揠—偃;头—投 D“班”应为“斑”,略见一斑;珠联璧合,暴—爆。
3.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荣耀与羞辱之下,心灵始而防范,继而 ,终至孤单。心灵于是呻吟,同时也在呼唤。
②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证券监管机构的某些强制执行 ,亟需加以规范。
③朋友是一把伞, 不能遏制狂风恶浪, 也能撑起一方晴空,让你备感真诚和友谊的难能可贵。
A. 疏离 权限 虽然/但 B. 疏离 权利 即使/可
C. 疏远 权利 虽然/但 D. 疏远 权限 即使/可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疏离”比“疏远”程度更甚,与后面的孤单相照应。“权限”指职权范围,“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根据语境和搭配,应选“权限”。“虽然”表示转折,“即使”表示假设让步,根据语境,应为转折关系,且“即使”一般不与可搭配...
点睛:此题考查词语的近义词的辨析。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以及词语的使用范围、使用对象。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这首诗作打破常规,独出心裁,用奇特的想象写出这看似无理的痴语,而这出人意表的言语,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B. 大家都很喜欢和老周交往,因为这人人品甚高 ,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C. 这所大学的活动室里,各种器材应该尽有,真是汗牛充栋。
D. 易中天飞扬的神采,得益于什么呢?得益于他的“狡猾”,得益于他的妙语连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安排等有独到的地方。也指独自想出一套办法来。形容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风光霁月:雨过天晴时明净的景象。比喻人品高尚,胸怀开阔。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妙语连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 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浏览完整试题C. 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D. 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答案】C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 端,有时用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位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汉宫秋》《倩女离魂》和《墙头马上》。
B. 《雷雨》通过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罪恶以及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C. “遂通五经”中“五经”是《诗》《书》《礼》《易》《左转》。“贯六艺”中“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
D.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性豪爽,尚气节,为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他于民族危亡之际,力主抗金,反对苟且偷安,但不为朝廷所用,投闲置散,一腔悲愤俱发之于词。辛词继承了苏轼词的传统,风格以豪放为主,但其底色悲壮苍凉,且不拘一格。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遂通五经”中“五经”应是《诗》《书》《礼》《易》《春秋》。
7. 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的电脑很可能在黑客肆虐之下,沦为一具“僵尸”,与网络上无数“僵尸”组成一个“傀儡网络”,任凭黑客控制,攻击其他电脑。
B. 抢街头鲜花,抢劫匪丢弃的钞票,抢走小贩的水果等……走进新时代的国人恍如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时时面临着被“哄抢”的危险!
C. 中国题材的《经济管理丛书》一直占据英国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目前的三大畅销书是詹姆斯的《中国震撼世界》、菲什曼的《中国公司》和蒂姆的《中国先生》。
D. 我无法查证汉字中的“闲”是哪位古人所创?不过,这个“闲”字的古体字是“门” 字里面加个“月”,这样的构想实在巧妙:门里望月,焉能不“闲”?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项,“等”与省略号重复;C项,“经济管理丛书”不加书名号;D项,第一个句子不是问句,而是一个陈述句,因此不用问号,应改为逗号。
8. 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B.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C. 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今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阶段,伴随这一过程的完成。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者。”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及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的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柳永“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恋人细雨温柔,缠绵诽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中。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的“大江东去”的放歌,辛弃疾的“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佐证。
(节选自赵伯陶《宋词的文化品格》)
9.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宋词的双重文化品格是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其音乐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


展开余下试题B. 词又称“长短句”,是就它由古近体诗的整齐句式演变为参差错落的句式而言的。
C. 词作者在填词时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而对于词的内容却较少顾忌。
D. 词在咏史言志时,具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是因为其表现情感更丰富、更深刻。
10. 下列关于“宋词的市井文化品格的特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即倚声填词。
B. 词的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即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
C. 词不仅长于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并且能够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D. 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语言要通俗,不宜晦涩艰深,而要一定程度的口语化。
11. 下面关于诗与词不同特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诗的句式较为整齐,而词的句式变化错落,适于倚声弦歌与抒发复杂的情感。
B. “诗庄词媚”“词为艳科”之说,表明诗和词在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方面存在不同。
C.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是说诗长于反映社会生活,词善于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
D. 诗的语言晦涩艰深,而词较为浅显易懂,既能满足文人的欣赏,又能娱悦听众。
【答案】9. D 10. C 11. D
【解析】
9. 试题分析:“是因为其表现情感更丰富、更深刻”原文无此信息。
10. 试题分析:原文意思是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词不如诗。...
11. 试题分析:“诗的语言晦涩艰深”,在原文无此信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答吕翌山人书
韩 愈
愈白:惠书责以不能如信陵执辔者。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如仆者,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以吾子始自山出,有朴茂之美意,恐未砻磨以世事。又自周后文弊,百子为书,各自名家,乱圣人之宗,后生习传,杂而不贯,故设问以观吾子。其已成熟乎,将以为友也;其未成熟乎,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
方今天下入仕,惟以进士、明经及及卿大夫之世耳。其人率皆习熟时俗,工于语言,识形势,善候人主意。故天下靡靡,日入于衰坏,恐不复振起。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非谓当今公卿间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不得以信陵比。
然足下衣破衣,系麻鞋,率然叩吾门;吾待足下,虽未尽宾主之道,不可谓无意者。足下行天下,得此于人益寡。乃遂能责不足于我,此真诚仆所汲汲求者。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灼灼明矣。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愈顿首。
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自周后文弊 弊:衰坏 B. 各自名 名:作动词用,即“称”意思
C. 工于语言 工:擅长 D. 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 是:这样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以吾子始自山出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 ①其已成熟乎 ②其孰能讥之乎
C. ①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 ②泉涓涓而始流
D. ①乃遂能责不足于我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4. 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自我衡量如果世上没有孔子,就不应当有学生排列眼前,意为没有资格招收学生教授学业。
B. 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我不能像六国时候那些贵族公子们那样把道义进行交易买卖,作者把自己与六国公子相比,强调自己交友收徒的目的在于传习圣人之道。
C. 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吕翌的议论虽然不够恰当,然而能够指责自己的缺失,已可证明不是阿意曲从之流。为此,作者才打算善待他、举荐他。
D. 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我想要极力引进您这样能够无所畏惧、不顾个人得失和仁途进退的人到朝廷上去,来进行斗争和补救时弊罢了。由此可见,作者十分欣赏那些拥有正直独立人格的人,希望他们能够改变官场钻营吹拍、随风靡倒的风气,来稳定时局。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写给吕翌山人的一封回信。山人,处在山野之人,指隐士。唐朝不做官的知识分子自称山人的甚多。然而这位吕翌山人想来还是渴望进入仕途的。从这封信中看,吕翌曾经去拜见过韩愈,当是有所干求的。
B. 韩愈在古文运动中是以乐于提携后进、团结同道著名的,曾和不少人建立师生关系。本文最后作者说要吕翌安心等待,意为准备好好地接待他、举荐他,更可见这种光明磊落的风度。
C. 文中就吕翌的不正确看法进行深刻的分析,对腐败的社会风气了严厉的批判,大力地标举了正直独立的人格。辞正义严而语气婉转恳切,反复抑扬而气势充沛。
D. 文中对官场“善候人主意”虽然痛心疾首,但还是可见作者在屡经直言遭祸之后,锐气豪情大大衰减、大不如前。
1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
(2)非谓当今公卿间是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
【答案】12. D 13. A 14. A 15. D
16. (1)信陵君是战国时期的贵族公子,他不过想用获得贤士造成声势来使天下人倾倒他才这样做的啊。...
(2)不是说当今官僚阶层之中没有像您这样文章、学问、知识和见解的人啊。
【解析】
12. 试题分析:是:正确
13. 试题分析:以:因为B其:①如果 ②难道 C而:①表并列 ②表修饰 D乃:①却②竟然
14. 试题分析:自我衡量如果世上没有孔子,就不应当处在学生的行列之中。
15. 试题分析:锐气豪情仍不减当初
16. 试题分析:(1)关键点:判断句式,“倾”。(2)关键点:“谓”“足下”
参考译文:
你寄信给我,责备我不能像信陵君那样为贤人执辔驾车。那信陵君,是战国时期的公子,想凭取得的贤士而名动天下。像我(与信陵君不同),自我衡量如果世上没有孔子,就不应该处在学生行列之中(意即自己应该为师)。因为你刚从山里来,有山里树木般美好纯朴,只怕没有经历世事的磨砺。自从周朝后期为文衰坏,百家各自写书,各自自称名家,扰乱了圣人的宗法,后来者学习传播,杂乱而不能贯通,因此我设问题来考验你。假如已经成熟,就把你当成朋友,假如不成熟,我将教导你去除错误接近正确,去伪存真。我不会像六国公子把道拿来做买卖。
如今的世道,想当官,只有通过进士科,明经科的考试以及士大夫的引荐才可能实现。想当官的这些人大都熟悉世风流俗,擅长文学,知晓形势变化,擅长看他人眼色行事。所以如此大的天下,一天天衰坏,恐怕不能重新振作。想推荐像你这样即使面临死亡也不顾及个人利害的人士进入朝廷,以拯救天下;并不是当朝官僚中没有像你一样能写文章学问渊博知识丰富见解深刻的人。别拿我和信陵君比较。
但是你着破衣,穿麻鞋,忽然来拜访我;我对待你,虽然没有尽东道主之仪,但不能说我对你没有诚意。你行走于天下,从别人那里得到厚待。因而能指责我的不足,这种真诚正是我所需要的。你的指责虽不恰当,但你不肯阿谀逢迎的品质已经很明显了。我将因你而焚香沐浴,让我做给你看吧,不要急躁。韩愈顿首。
1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此时无声胜有声。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3) ,善假于物也。
(4)倩何人换取, , 。
(5)诗词讲究借鉴;温庭筠词有“梧桐树,三更雨”句,李清照《声声慢》“ , ,_________”,则意近之。


展开余下试题(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孙权时期的旧迹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 , 。
【答案】(1)别有幽愁暗恨生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君子生非异也
(4)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如“幽”“生”不要误写为“忧”“性”。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四、诗歌鉴赏
18.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以下题目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陈与义,两宋重臣,生于北宋哲宗元祜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历靖康之难。绍兴八年(1135)五月,作者因病辞官,寓居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
(1)“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闲登小阁看新晴”,有人将“看”改为“弄”,你认为哪个字更为妥帖?
【答案】(1)无声无地映在流水上,并随流水悄悄地流逝,写出了环境的明净、幽美、清寂、静谧,隐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既有“欢乐不知时日过”的感慨,又有年华盛事悄然而逝、一去不复返的象征意味。
(2)看字用的好,“看”前与“闲”字呼应,后与“新晴”搭配,从视觉角度写出月色的牵人眼目,以淡语写哀,表达出闲极无聊、无处排遣愁绪,只能将心绪寄托在观看月色之上的无奈之情。“看”写出闲来无处安放心绪时的无所适从,更突出“闲”极无聊的处境。
“弄”字用的好,“弄”有“赏玩、抚弄”的意思,紧承“闲”字,以乐事写哀,从视觉、心理等多个角度写出百无聊赖、感情无处寄托、愁绪无处排遣的无可奈何之情。“弄”字借“新晴”呼应上阕“长沟流月”,将现实与往事联系起来,情感表达更为复杂,内涵更为丰富。
【解析】试题分析:这首词写作者追忆当年的游赏聚会,因此方沦陷,无法归去,他想到故乡洛阳,不禁无限感慨。词中以淡语写哀伤,显得格外含蓄深沉。午桥是中唐名相裴度的别墅,裴度又是维护朝廷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坚决主张武力镇压淮西吴元济叛乱并取得成功的人物,属中兴名臣。上片开头写在午桥豪饮,尽是英杰,表现出当年是位血气方刚,立志报国的志士。“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是传诵之名句,情境俱现,风格俊朗。上片是关于“洛中旧游”的回顾。下片是感慨抒怀。过片一句推进到当今,“如一梦”、“堪惊”等言,往事如烟,二十年风雨颠沛,交游零落,国事沧桑,尽括其中。末尾将古今兴亡,收拢到三更渔唱,空灵凄忱,余韵不尽。尾二句化用张升《离亭燕》词:“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之意。“三更”只是为了押韵,不必拘滞。尾二句宕开,故作旷达语,尤觉叹惋之意袅袅不绝。全词在豪放中见深婉,情真意切,空灵超旷。胡仔评曰:“清婉奇丽,简斋惟此词为最优”。全词在豪放中见深婉,情真意切,空灵超旷。
点睛: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主要是锤炼诗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炼字”的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方法:(1)直接释义;(2)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其特殊用法;(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运用效果。2.结合原诗句,再现景象。方法展开联想,描绘该字所在诗句呈现的景象。注意点出意象的特点。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评价该字的表达效果(准确鲜明、形象生动、新颖贴切、耐人寻味等)。考生抓住三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组织答案。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城市上空的鸡鸣
墨村
(1)任老贵身穿睡衣再一次走向了阳台,极度的兴奋已让他一夜未眠。夜的清凉抚摸着任老贵绷紧的神经,他支棱着一双耳朵,努力捕捉夜空里即将出现的蛛丝马迹。这个秘密,是他们之间的约定,他不能失约。他要在第一时间迎接那一刻的到来。
(2)夜还黑,风还凉,任老贵手扶栏杆,打量着这个已生活了几十年,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女儿移民美国后,老伴也去世了,偌大的房间里只剩下他一个孤老头子,他愈发怀念儿时乡下的日子。
(3)乡下老家有鸡鸣犬吠,有绿油油的庄稼、清冽的河水,他的父老乡亲们活在那片泥土上,死后,又葬在那片泥土下。可城市没有,城市只有浮躁的车流人流。城市迎合人的身体,生活舒适,却死无葬身之地,死了,烧了,灰飞烟灭,小小的骨灰盒,被随便摆放在一个清冷的地方,像货架上等待出售的货物一样。一想到这些,恐惧就像潮水一样席卷了任老贵,使他喘不上气来。任老贵辞退保姆,只身回到了老家。老家已没有什么亲人,只有一个当了村支书的远房侄孙接纳了任老贵。侄孙一家待他很好,任老贵却感到陌生,只住了一夜,就坚持要走。
(4)整个村子,原始散漫的房屋踪迹皆无,清一色的两层红砖白顶小洋楼,一座座一排排整齐划一,像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一样。弯曲随意的村中土路,被宽阔的水泥路取而代之,笔直得像一把利剑,穿村而过,生生把村子劈成了两半。村子里,不见一只鸡,也不见一只鸭,还有大腹便便的猪,窜来窜去的狗。一打听,竟是全被赶到村外集体圈养了。怎么可以这样呢?没有了鸡鸣,还能是农村么?任老贵表示着自己的愤慨。侄孙笑了,现代化新农村的标准之一就是要人畜分居哩。
(5)任老贵听不到他想听的鸡鸣犬吠。整个村子,白天,满耳朵只有人声;夜晚,只有电视声。任老贵的精神几近崩溃,他身心疲惫地回到了城市,把侄孙送给他的两只芦花大公鸡,虔心敬意地养在了阳台上。每天天不亮,那此起彼伏雄壮高亢的鸡鸣声把任老贵带到了人间天堂。
(6)可任老贵怎么也想不到,鸡鸣声打扰了邻居们的清梦,鸡粪味熏歪了邻居们的嘴脸。邻居们怨声载道横眉冷对。更要命的是,那天他忘了关鸡笼门,解放了的两只芦花大公鸡,飞到了楼下的草坪里,又刨又叨,草坪上一片狼藉。得意忘形的两只芦花大公鸡,还轮番攻击了一位手里拿着零食的小孩,把孩子的奶奶吓得哇哇大叫。邻居们把任老贵和他的鸡告到了小区物业管理处。物业管理负责人警告任老贵,咱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静海”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