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365  2017-09-1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5]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7 年重庆一中高 2019 级高一下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卷 2017.6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河图洛书是贯通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桥梁”,所以,河图、洛书又被人视为中华文 明之源。西方人认为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本质的东西。 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有洛书的一席之地。前苏联 D•J•斯特洛伊克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 年代初写的《数学简史》,称洛书纵横数字图是“最著名的数学贡献”。
据《尚书•顾命篇》记载,周康王即位,从周成王那里继承了八件国宝:“越玉五重陈宝: 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这里首次提到“河图”。
《尚书中候》说“元龟负书出”,则与“洛书”有关。从古代的文献记载中人们发现,上自 伏羲、黄帝、尧、舜、禹,下至商汤、周公、成王都与河图、洛书有联系。这反映出河图洛 书在古人心目的重要位置。但它们的具体内容,却始终是一个迷。
《系辞传•上》说:“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 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子把河图洛书并列一起,作为圣人作易的四个 方面的依据之一。从天生万物、四时阴阳变化、历象日月星辰三个方面而言,河图洛书显然 是古人已经取得的认识成果。
宋代传出河图、洛书和太极图,不但没有消除环绕在河图洛书上的重重迷雾,反而又引 发了古代学术界对河图、洛书的真伪的争议。随后形成的“图书”学派,尽管作出种种解释, 除了借助河图洛书阐述自己的学术思想之外,却始终没有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直到西汉太乙九宫式盘的考古发现,对宋传洛书的真伪问题,才算有了结果。1977 年, 考古人员在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即西汉汝阴侯夏侯墓出土了两具占盘,距今已有 2100 余年。 在一具被考古工作者称为汝阴侯太乙九宫式盘的天盘上,四条直线相交八分其圆,成九宫形。 圆周数字排列与洛书完全一致,与《黄帝内经•灵枢》的九宫八风也基本相同。说明洛书数 字图式早在西汉之前已经存在,并已经应用于占筮和中医理论。洛书真伪的争论,因这一考 古发现而终于划上了一个句号。
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特别是一系列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发掘和重大发现,为我们提供了 丰富的文物资料。这些非文字资料中,有大量涉及天文历法的,有涉及数学的,还有涉及记 载和反映先民思想认识的各种宇宙图式。从这些宝贵的资料中,我们不但可以认识中国上古 时期的天文历法成就、数学方法,而且能从上古文化的演变过程中,认识河图洛书的形成和 它们的原始本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河图洛书被人视为中华文明之源,所以河图洛书是贯通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桥 梁”。
B. 西方人认为,洛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本质的东西,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密 码。
C. 在世界数学史上,洛书也占有一席之地,D•J•斯特洛伊克所写的《数学简史》一书 就是证明。
D. 汝阴侯太乙九宫式盘上的那种九宫数字图,就是《数学简史》所称的洛书纵横数字图 在西汉时期的一种应用。


浏览完整试题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从《尚书•顾命篇》和《尚书中候》等文献所记载的内容来看,《尚书》一书所记载的史料,并不仅仅是周朝的历史。
B. “河出图”中的“河”,指黄河;“洛出书”中的“书”,是指由“元龟”所背负的 书,这两者原本并不是同时出现的。
C. 上自伏羲,下至周成王,都与河图洛书有联系,但河图洛书的具体内容,对他们而言, 却始终是一个迷。
D. 河图洛书反映了我们的先民在天生万物、四时阴阳变化、历象日月星辰三个方面取得 的某些认识成果。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既采用文献资料又采用了考古文物资料进行论证。文献资料如《尚书》《周易》,考古文物如两具占盘。
B. 宋代传出河图洛书和太极图,对其千古之谜的破解不仅无益,反而引发了真伪之争, 并无任何积极的作用。
C. 西汉太乙九宫式盘考古发现的意义在于,证明了洛书数字图式在西汉之前早已存在, 并表明了其具体的应用。
D. 近几十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发掘和发现中提供的非文字资料,对破解河图洛书这个 千古之谜,有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1. A 2. C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题中A项因果倒置,原文第一节中“河图洛书是贯通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桥梁’,所以,河图、洛书又被人视为中华文 明之源。”可以推测。
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种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题中C项“但河图洛书的具体内容,对他们而言, 却始终是一个迷。”曲解文意,原文中“古代的文献记载中人们发现,上自 伏羲、黄帝、尧、舜、禹,下至商汤、周公、成王都与河图、洛书有联系。这反映出河图洛 书在古人心目的重要位置。但它们的具体内容,却始终是一个迷。”可以推测。

二、古代诗文阅读(64 分)
(一)文言文阅读(4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小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明•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艳滪之虞。跨
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下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
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 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 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
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候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 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 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 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 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学 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 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 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杳.莫测其所穷 杳:幽深
B. 庭学无不历.览 历:尽、完
C. 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顾:回想
D.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 逮:到,及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掾吏”与此同义。
B. 明代设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掌刑法,都指挥使司掌军事。
C. 古称七十岁至九十岁的年纪,形容年老,引申为昏乱之义,文中即取引申义。
D. 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 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 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 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 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 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 之助”的东西。
【答案】4. C 5. C 6. A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重点实词含义的理解,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将解释带入原文中,依据上下文推断含义,题中C选项中, “顾”应该解释为“只是”。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题中就是练习语境,推测实词含义。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展开余下试题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题中C项“文中即取引申义”错误。“耄”大约七十至九十岁年龄的古称,形容年老,引申为昏乱之义。
6.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题中A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错误,由“其难至如此, 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可知。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参考译文:
西南山水,只有川蜀最奇特。然而距离中州万里,陆路有艰险的剑阁栈道,水上有令人忧虑的瞿唐滟滪,如果骑马走,那么竹林山高的地方,接连十天不见它的边际。在上面俯视,万仞绝壁,一点也不能推测它的尽头,心里非常害怕。如果从水上走,那么江石凶悍锋利,凶恶的波浪多变的漩涡,小船偏失一点尺寸,就立即破碎沉入水底,喂饱鱼鳖。它的难度如此之大。所以不是有权有力气的人,不可以游;不是有才能文的人,即使游了也得不到什么,不是强壮的人,很多人老死在这个地方,爱好奇山异水的人很痛恨(这种情况)。
天台的陈庭学,能作诗,因为做中书左司掾,多次跟从大将向北征讨,取得功绩,升四川指挥司照磨,从水道到成都。成都,是川蜀的重要地方,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居住的地方,留有英雄豪杰战攻驻守的痕迹,是诗人文士游玩眺望饮酒赋诗的场所,庭学没有不游览的,游览完后一定作诗,来记录那时景物随着时代时间的变化。于是他的诗越发精了。过了三年,按惯例自觉辞职归家,在京师碰上我。他士气上愈能、他的语言愈壮、他的意气越高,大概是得益于山水对他的帮助了。
我很是羞愧,正在我年少时,曾有志向出游天下,看学业未成而没时间顾及。到壮年可以出游,而四方战事四起,没有落脚之处。直到现在天下太平,天下安定,可是我也很老了。想像庭学一样游玩,还可以得到吗?
然而我听说古代贤明的人,像颜回、原宪,都安于贫困,满地蒿草,可是他的志向很充沛,像囊括了天地精华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莫不是出自于山水之外的感情?庭学试着归来并寻找他。如果有收获,就应该告诉我,我也将不存在羞愧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报刘一丈书 明•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 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 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 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 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 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 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 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 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则又再拜,又故迟 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 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 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 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 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选自《古文观止•明文》)
【注】①剌:谒见时用的名片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下相孚. 孚:信任
B. 亡.奈何矣,姑容我入! 亡:同“无”
C. 适.自相公家来 适:刚才
D. 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 间:从小路,取道
8.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
B. 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
C. 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
D. 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
9.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者来信勉励作者做一个称职的好官,并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对此作者表面上自责,实际上是为讽刺时弊做铺垫。
B. 第二段通过对谒者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他卑躬屈膝地干谒当权者, 并用金钱进行贿赂,从而获得“上下相孚”的全过程。
C. 作者刻画了作为权势代表的“相公”,将“权者”贪污纳贿、骄横虚伪、卖官鬻爵的傲 相、伪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D. 作者最后写了自己与“权门”、“长吏”的相孚,展示刚正不阿、不向权势豪门低头的 骨气,与那些专事干谒求进的官僚形成鲜明对照。
【答案】7. D 8. A 9. D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重点实词含义的理解,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将解释带入原文中,依据上下文推断含义,题中D选项中, “间”应该解释为“有时”。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题中就是练习语境,推测实词含义。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解答本题,需要把握画波浪线部分的含意。正确断句: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断句时抓住关键虚词“曰”“ 也”。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展开余下试题9.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题中D项“与那些专事干谒求进的官僚形成鲜明对照”错误。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参考译文:
在数千里以外,时常得到您老人家的来信,安慰我的长久想念,这已经十分幸运了。竟然还承蒙您赠送礼物,那么我更要用什么来报答呢?您在信中表达的情意十分恳切,说明您没有忘记我的老父亲,从而也可以知道老父亲是很深切地想念您老人家的。
至于信中以“上下要互相信任,才能和品德要与职位相符合”的话教导我,正是我所亲切感受到的。我的才能和品德与职位不相符,本来我就知道的。至于不能做到上下相互信任的弊病,在我的身上表现得更厉害。
且看当今社会上所说的上下信任是怎么一回事呢?当他从早到晚骑马去权贵人家的门口恭候的时候,守门的人故意为难不肯让他进去,他就用甜言媚语装作妇人的姿态,把袖里藏着的金钱偷偷地塞给守门人。守门人拿着名帖进去之后,而主人又不立即出来接见,他就站在马棚里,与仆人和马匹相处,臭气熏着衣服,即使是饥饿寒冷或闷热得无法忍受,也不肯离去。一直到傍晚,那个先前曾经接受金钱的守门人出来对他说:“相公疲劳了,谢绝会客,客人请明天再来吧。”到了第二天,他又不敢不来。晚上他披衣坐等,一听到鸡叫就起来洗脸梳头,骑着马跑到相府门口,守门人发怒地说:“是谁?”他便回答说:“昨天的客人又来了。”守门人又怒气冲冲地说:“你这个客人倒来得这样勤!难道相公能在这个时候出来会客吗?”客人心里感到受耻辱,只有勉强忍耐着对守门人说:“没有办法啦!姑且让我进去吧!”守门人再次得到他送的一笔钱,才起身放他进去。他又站在原来站过的马棚里。幸好主人出来了,在客厅上朝南坐着,召他进去见面,他就慌慌张张地跑上去,拜伏在台阶下。主人说:“进来!”他便拜了又拜,故意迟迟不起来,起来后就献上进见的金银。主人故意不接受,他就一再请求收下;主人故意坚决不接受,他就再三请求。然后主人叫手下人把东西收起来,他便拜了又拜,故意迟迟不起,起来后又作了五六个揖才出来。出来他就对守门人作揖说:“多亏老爷关照我!下次再来,希望不要阻拦我。”守门人向他回礼,他就十分高兴地跑出来。他骑在马上碰到相识的朋友,就扬起马鞭得意洋洋地对人说:“我刚从相府出来,相公待我很好,很好!”并且虚假地叙述受到接待的情况。因此与他相识的朋友,也从心里敬畏他能得到相公的优待。相公又偶尔对别人说:“某人好,某人好。”听到这些话的人也都在心里盘算着并且一齐称赞他。这就是所说的上下信任,您老人家说我能这样做吗?
对于前面所说的权贵人家,我除了过年过节例如伏日、腊日投一个名帖外,就整年不去。有时经过他的门前,我也是捂着耳朵,闭着眼睛,鞭策着马匹飞快地跑过去,就象后面有人追逐似的。这就是我狭隘的心怀,因此经常不受长官欢迎(不被长官赏识),而我则更加不顾这一切了。我常常发表高谈阔论:“人生遭际都是由命运决定的,我只是守自己的本份罢了!”您老人家听了我的这番话,或许(恐怕)不会嫌我过于迂腐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不题。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
至于此!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 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 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
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 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 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一荐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 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白以 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 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笔,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 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遍干.诸侯 干:谒见
B. 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许:允许、应承
C. 而愿委.身国士 委:付托
D. 幸惟下.流.,大开奖饰 下流:指地位低的人
11. 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B.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 虫小技/不合大人/
C.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D.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重庆市第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