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16  2017-09-2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6]
吉林省梅河口五中2018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 届高三9 月月考试题
语 文
注意:
1.考生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中国很早就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
中国历史上一个鲜明的规律就是,历代官员的数量呈不断扩张趋势。明代刘体健称“历代官数,汉七千八百员,唐万八千员,宋极冗至三万四千员”。到了明代,文武官员共十二万余人。
官僚系统的不断扩张,是皇权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结果。官权是皇权的延伸,君主专制不断完善,注定官僚系统
也不断延伸膨胀。秦汉以后,中央集权不断发生强化,官员的权力被不断分割,以期官员相互制衡,弱化他们对皇权的挑战。由此造成一官多职的现象,官僚队伍进一步扩大。
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非常单一,传统赋税又主要只有农业税一途,官员数量的不断膨胀,使得俸禄成为财政支
出的第一大项。比如西汉末年,国家赋税收入“一岁为四十余万石,吏俸用其半”,官员俸禄支出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所以支付官俸成为财政第一大难题,为了节省开支,薄俸制就成为大多数时候不得已的选择。特别是在皇权专制达于极致的明清两朝,官员薪俸之低也达到惊人的程度。
低俸制的另一个原因是皇权专制的自私短视本性。皇权专制本身是一项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它的设计原理是千方
百计保证君主的利益,损害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这其中就包括官僚阶层的利益。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好比一个公司的老总,百官好比员工。压低员工工资,保证自己的利润,对老板来说是一种本能的偏好。从皇帝的视角看来,采取“薄俸制”和“低饷制”,用“教育”来要求百官清廉,既省心省力,又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财政经费。
传统社会的低俸制,到底低到什么程度?以明代的县令收入为例。明代正七品县令月俸只有七石五斗。用七石五
斗粮食养活一个大家庭甚至家族,这个县令的生活只能是普通市民水平。而且明代对于官员办公费用不予考虑,师爷、 账房、跟随、门房和稿签等手下均需要县令来养活。再比如曾国藩在做翰林院检讨时,年收入为 129 两左右,年支出为608两左右。赤字480两左右,需要自己想办法弥补。这是当时京官的常态。
低薪薄俸为朝廷节省了大量的财政支出,也有利于培育出一批清官楷模。但与此同时,薄俸制也有着巨大的危害: 它容易诱发腐败,并导致腐败的普遍化。权力笼罩一切,权力不受约束。与此同时,官员们却又只能拿到极低的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薪水。这就形成了“渴马守水,饿犬护肉”的局面:让一条饥饿的狗去看着一块肥肉,那么无论你怎么打它,骂它,教育它,它也还是要偷吃,因为不偷吃它就活不下去。在低薪制下,选择做清官的毕竟只是
1
少数,多数官员们不得不想办法搞一些灰色收入,这样贪污就无法根治。对最高统治者来说,这是“占小便宜吃大亏” 之举,因为腐败最后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开足工资要大得多。
(摘编自张宏杰《顽疾: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中国官员的数量随朝代更迭不断增加,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B.秦汉以后,皇权专制不断细化分割官员权力,目的在于减少官员对皇权的影响。


浏览完整试题C.明清两朝,皇权专制达到了极点,官员俸禄也低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
D.中国古代赋税主要只有农业税一项,许多朝代官员俸禄支出就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明代县令俸禄低,经济压力大:家人和手下办公人员均依靠其养活。
B.低薪薄俸有利于培育出一批奉公守法的清官,却也容易滋生大量的贪污腐败分子。
C.对皇帝来说,低俸制不仅能维护自身利益,更在于有利于管理官吏。
D.给足官员应有的俸禄,产生的财政支出额要比腐败造成的损失小得多。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官僚队伍不断扩张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权力的不断集中与强化。
B.在低俸制下,包括曾国藩在内的许多官员都不得不想方设法搞一些灰色收入来填补年赤字。
C.采取低俸制从表面上看有两个原因,实质上就一个:维护君主的利益。
D.低俸制使官僚利益受损,以致诱发腐败恶化,最终损害的是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秋来查干湖
李旭光
查干湖美,美在秋天。秋湖的长天,极为疏朗。站在环湖路上,依稀看得见天宇的穹顶与湖水交割的弧线。惊鸿
照影,间或掠过几朵祥云。夜幕乍落,伫立在湖岸高坡上的妙因寺,不时传出阵阵晚课的钟鼓和诵经的吟唱,剪影里,空气也凝固了一般。到了晓夜当空,繁星拱月时,天上湖中,已辨不出哪里是真实的,哪里是虚幻的。
查干湖美,美在秋水。秋水如娴静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妇,深邃的眼睛定定地凝视着你。从松花江引入湖中的百里
运河,已放慢了流速,使得这时的湖水波澜不惊,清澈见底。泥沙已经淘尽,水中的游鱼和水草分明可见。夏日肥得如油的湖水,已经显得清瘦,是湖水中的鱼虾和健硕的蒲苇把它的营养吸吮殆尽。湖水从暑热变为秋温,鱼儿多半向湖的深处游去,垂钓的人们便懒于来此蹲守。随着秋一天天走向肃穆,湖区的游人也少了许多,但仍有不少老人、情侣、画家、摄影家、迁客骚人来此小住。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
查干湖美,美在秋草。轻露染过的蒲草依然葱郁滴翠,很深的一截还在水里,蒲棒却透出橙黄。渔民介绍,蒲棒
采摘下来,可以作为驱赶蚊蝇的香炷,一支蒲棒,可以燃上几个小时。有些地方用蒲草做床垫,铺在下面厚厚的、暖暖的,还散发着蒲香,销路很被看好。秋苇比起蒲草来,要更美些,更张扬些,更浪漫些。一枝枝、一簇簇,泛着轻
2
黄的舒展的苇叶,就像跳藏族舞的姑娘,张开双臂,弓起腰肢,献出哈达。而泛着油光的银白色的芦苇花,在风中柔软地散落开,烈火呼啸般地狂舞。修长的苇秆,接踵摩肩,竹林般地森然列阵。待到湖上结冰时,这些蒲草和芦苇都 要被渔民割掉。割去固然可惜,但为了将一腔热血回报养育它们的大地,为了来年春天新生命的再一次萌发,想一想, 也就释然了。湖中还有铺天盖地的菱角与荷花。花期过后,尚有一片片圆得可人的叶子浮在湖面,新绿里透着油一般的光泽,圆叶的下面,是一枝细蔓连到湖床。这时,肥硕的菱角,黑黝黝的已经成熟。记得小时候开那达慕大会时,总有一些小商贩,将菱角煮熟后对半切开,用粗瓷碗盛着叫卖。孩子们用菱角那略朝里弯曲的锋利的尖儿,把果肉从菱角壳里抠出来,送到嘴里,吃起来真香。荷花的莲蓬籽,连同泥里鲜嫩稚白的藕都已成熟,渔民们却不舍得去捡拾,任由它们在湖中自在地散落,肆意地蔓生。
秋天的查干湖,是水鸟的王国。从8月底到10月初,在北国圣水中完成季节性侨居、顺便又繁衍后代的候乌,几
十万只之众,从四面八方向湖中翔集。对水禽颇有研究的鲍鹏友局长告诉我,这里面有天鹅,有丹顶鹤、白鹤、灰鹤、 苍鹭、白鹳,有大雁以及其他近百种水禽,其中,光是野鸭,就有针尾鸭、绿头鸭、赤颈鸭等20多种。一时间,湖中
用来接待“客人”的蒲苇显得容量不足,鸟儿们吵闹着、争抢着、嬉戏着,一边庆幸着对圣湖的占领,一边抓紧时间在这里捕鱼啄虾,补充能量,同时讨论着生活琐事,谋划着南归的路线。
秋天,湖中的鱼也肥了。南湖的水草茂密,草根鱼、青根鱼长得特别快。夏天到南湖垂钓,听到“咔哧”“咔哧”,
那是草根鱼进食的声音,“咯嘣”“咯嘣”的声响则是青根鱼的。青根鱼被渔民归类为牙鱼,它们非常爱吃田螺、河蚌等贝类,因此青根鱼的牙床后面有个冲压床一样的凹凸槽,骨头自然是极硬的。渔民在食用青根鱼前,都要先把这块骨头取出来,做成小饰件。青根鱼的肉雪白、细腻,口感极爽,是湖中的上佳之品。每年冬捕时,南湖的青根鱼一出水就极畅销,大的四五十斤重,一两米长,一斤就要卖到 100 多元钱。在北湖,鲢鱼、鳙鱼、鲤鱼、湖虾,俱为上佳之品。尤其是北湖的鳙鱼,俗称胖头鱼,是经过国家认证的绿色有机食品。冬捕时,湖面上人潮涌动,车如穿梭,冰晶雪国里蒸腾着节庆的热浪。
秋天的查干湖,最美的还是渔民。春天投放鱼苗,夏天管护,到了秋天,终于眼见着湖里的鱼肥了、大了,将整
个湖都胀满了,渔民便美在了心里。他们这时开始收拾冬网,做着冬捕的准备。干活累了,几杯酒落肚儿,他们在一起海吹神聊,什么泥鳅用皮肤、肠道呼吸啦,胡罗鱼要在河蚌里产卵啦,老头鱼会冬眠啦,更别有一番情趣。
(选自《2011年中国散文精选》)
4.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主要写秋天查干湖天空的高明澄远,如人们可以看见天水交割的弧线,看到鸿雁掠过,可以在夜幕中聆听寺庙的钟声和吟唱,欣赏梦幻般的静谧。
B.“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是说,游湖契合着人们对人生美妤的眷恋之心,游湖看到的不止是湖中美景,还有人生过往的回忆。
C.菱角煮熟对半切开,用菱角把果肉抠出来吃,渔民食用青根鱼把硬骨头取出来做成精美饰件,这些写出了查干湖特有的生活场景和当地人的慧心巧思。
D.第四段对秋鸟进行了详细描写,不仅用数字写出了水禽的数量之多,种类众多,而且生动地描述了鸟儿们的争抢、捕食的场景和它们的靓丽的身影。
3
5.请赏析文中第三段中画线部分的句子。(5分)
6.查干湖的秋天美在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6分)


展开余下试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老舍先生在《谈幽默》中说,“凡是只为逗人哈哈一笑,没有更深的意义的,都可以算作‘滑稽’,而‘幽默’ 须有思想性与艺术性”。
幽默“首要的是一种心态”,“所谓幽默的心态就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滑稽的闹戏,在老舍是根本看不
上眼的。老舍“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他创作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骆驼祥子》“它的幽默是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而不是由文字里硬挤出来的。”
老舍的《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道出了他避不开幽默的原由:“我自幼便是个穷人,在性格上又深受我母亲的
影响——她是个愣挨饿也不肯求人的,同时对别人又是很义气的女人。穷,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容易以个人的感情与主张去判断别人;义气,使我对别人有点同情心。有了这点分析,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 我失了讽刺,而得到幽默,幽默中是有同情的。”
老舍所处的那个可笑的时代,也造就了他的幽默之笔。清末民初,社会腐败与“猫城”无甚差异,可笑!大学生不
读书以胡闹为荣,可笑!响马摇身一变走马上任管地方治安,可笑!凡社会上人们的自私偏狭,嫉贤妒能,恃强凌弱,骄奢淫逸,虚伪矫饰,愚昧顽劣,欺瞒狡诈等等都可笑,都该笑。换言之,老舍是想以幽默之笔来写时代的悲剧,即要写出深刻的幽默。老舍醉心幽默艺术的深刻用意,“为的是能够较为委婉较为温和地写出他所咂摸到的世事的滋味,表达自己的爱憎判断”。
幽默的佐料多来自生活。他打趣、讽刺的那些人和事,都是生活本真和病态社会诸相的折射。他把它们拆散了,和上幽默的调料,放到语言的油锅里煎炒烹炸,盛出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技巧全在火候上。
材料二
老舍属于二十世纪,也属于未来的世纪。他的杰作,代表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光荣,也将给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留下耐人寻味的启迪。
老舍的作品蕴含着一套属于他自己的文化学。他落笔之时敢于“大胆放野”,这种泼墨成文的大胆作风,更多地
表现为他对北京市民众生相的熟悉,以及对这种众生相烂熟于心的自信。他把众生相摆在东西方文化的大视野中加以比较解剖,为本民族性格中那些庸俗、怯懦和苟且偷安的习气焦虑不已,热切地关注着民族性格的健康,关注着整个民族古往今来的文化生命,剖析着民族文化的生命基因。这就是老舍小说的文化学。
老舍的作品又蕴含着一套属于他自己的小说学。他的作品往往是轻松落笔,信马由缰,以醇厚本色的漫画笔触,
勾勒出一幅幅滋味十足的北平百态图。若用画来打比方,他提供的是具有现代意味的《清明上河图》;若用画风来打比方,它令人联想到丁聪的漫画风格。笔致丑而不恶,丑得可爱;味道俗而不滥,俗得有味。老舍小说最大的主人公是 习俗,《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最老舍”的老舍作品,都令人感到,习俗是老舍小说中几乎无所不在的非主人公的主人公。
4
老舍作品还蕴含着属于他自己的语言学。老舍的本事,就是一下子把文学语言的根子扎到北京老百姓的舌头根子 上,散发着浓郁的京味魅力。他以京味的语言,写带着他胎记的京味人生习俗,使二者浑融一体,语言也是习俗,习俗也是语言,达到新文学语言的新境界。最令人难忘的是老舍式的幽默,那是一种脱口而出、本色自然的智慧。他的小说“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他把文化思考渗入幽默,使俗趣中包含深思,调侃中洋溢着诗情。
材料三
老舍及其代表的京味文学,既是对北京文化的集中表现,也是对民族特性的深刻揭示。前者包括对北京市民社会
的多方位描写,对市民群像的生动刻画,对北京风俗民情的多层面展示,以及地道纯正的北京方言土语的鲜活表达等等;后者通过北京文化来透视整个民族文化,在民族性的广泛揭示过程中渗透着锐利的反省和痛切的沉思。
但北京特色和民族特性并不是老舍京味文学创作的全部蕴涵。老舍京味文学的蕴涵是多方面的,这里重点谈平民意识与崇高精神的融合。
现代作家当中,老舍的作品最集中、最充分、最生动地描写了底层市民的生活,它们成功地塑造了市民的群像,
而且老舍的这种书写,不是出自一个作家外来的观察。对老舍来说,写底层市民,写北京风情,就是写自己,他自己本身就是生活。在这种情境中,平民意识成了老舍的一种深入骨髓的东西。北京人身上的那种随意自然、纯朴大方、实实在在、大大咧咧,对谁都一团和气而骨予里又有一种刚毅、自尊甚至是高傲和高贵,在老舍笔下随处可见,在老舍本人身上也有着真切的体现。
但如果仅看到这一面,对老舍平民意识的理解则是片面的。老舍在表现平民意识的同时,还始终追求一种崇高的
精神理念,他不仅深切同情底层市民,也尖锐地批判缺乏崇高人生目标的生活态度。老舍笔下有许多满人形象,老舍同情他们的无助无奈,对他们的那种特定的自卑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但更多的是赞扬他们的自信、坚韧和不屈,尤其是像《茶馆》里常四爷身上的那种“一辈子不服软,敢做敢当,专打抱不平”的品性。可见,老舍那些表现底层市民普普通通生活的作品中,饱含着一种对崇高悲壮人生态度的渴求与赞美。
7.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舍先生认为滑稽与幽默是不同的,幽默首要的是一种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需技巧地写出事情中的可笑之点,讲究思想性和艺术性。
B. 老舍的幽默来自生活中那些可笑的事实,清末民初的病态社会让老舍的幽默深刻、富有讽刺意味,反映了时代的悲剧。
C. 老舍小说的文化学是将他熟悉的北京市民众生相摆在东西方文化的大视野中比较解剖,关注民族性格的健康,剖析民族文化的生命基因。
D.老舍京味文学的蕴涵是多方面的,既有对北京文化的集中表现,也有对民族特性的深刻揭示,更重要的是平民意识与崇高精神的融合。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老舍贫寒的出身、刚强义气的性格使他的幽默里充满爱憎之情,老舍式的幽默表现为自然本色、轻松不失深刻、批判中富有同情。
B. 老舍的作品笔调轻松自由,以习俗为主体,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丑而不俗,蕴含着属于他自己的小说学。
5
C.《茶馆》塑造了底层市民的群像,折射了老舍自己的生活感受,不仅是二十世纪京味文学的代表,而且对当代中国文学发展也有指导意义。
D.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切入,材料一介绍了老舍对幽默的认识,材料二介绍了老舍作品的文学价值,材料三介绍了老舍京味文学的蕴涵。
E.材料中的引用,向读者直接展示出了老舍的经历、创作思想和创作特点,使文章对于老舍的评论更具真实性、准确性、深刻性与艺术性。
9.依据材料对老舍文学创作的特点的介绍,概括读懂老舍作品的方法。(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兴世,字文德,竟陵人也。本单名世,太宗益为兴世。少时家贫,南郡宗珍之为竟陵郡,兴世依之为客。竟陵
旧置军府,以补参军督护,不就。白衣.随王玄谟伐蛮,每战,辄有禽获,玄谟旧部曲诸将不及也,甚奇之。兴世还都,
白太祖,称其胆力。
太宗即位,四方反叛。进兴世号龙骧将军,领水军,距南贼于赭圻。筑二城于湖口,伪龙骧将军陈庆领舸于前为
游军。兴世率龙骧将军佼长生、董凯之攻克二城,因击庆,庆战大败,投水死者数千人。时台军据赭圻,南贼屯鹊尾,相持久不决。兴世建议曰:“贼据上流,兵强地胜。我今虽相持有余,而制敌不足。今若以兵数千潜出其上因险自固随宜断截使其首尾周遑进退疑沮中流一梗粮运自艰。制贼之奇,莫过于此。”沈攸之、吴喜并赞其计。兴世夕住景江浦宿,贼亦不进。夜潜遣黄道标领七十舸,径据钱溪,营立城柴。明旦,兴世与军齐集。停一宿,刘胡自领水步二十六军平旦来攻。将士欲迎击之,兴世禁曰:“贼来尚远,而气盛矢骤,骤既力尽,盛亦易衰,此曹刿之所以破齐也。”令将士不得妄动,治城如故。俄而贼来转近,舫入洄洑,兴世乃命寿寂之、任农夫率壮士数百击之,众军相继进,胡于是败


展开余下试题走。斩级数百,投水者甚众,胡收军而下。是月朔.,赭圻军士伐木为栅,于青山遇一童子曰:“贼下旬当平,无为自苦。”
忽不见。至是果败。
废帝.元徽三年,征为通直散骑常侍、左卫将军。五年,以疾病,徙光禄大夫,常侍如故。顺帝升明二年,卒,时
年五十九。追赠.本官。
父仲子,由兴世致位给事中。兴世欲将往襄阳,爱恋乡里,不肯去。尝谓兴世:“我虽田舍老公,乐闻鼓角,可送一部,行田时吹之。”兴世素恭谨畏法宪,譬之曰:“此是天子鼓角,非田舍老公所吹。”
(节选自《南史》卷二十五,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若以兵数千潜出/其上因险自固/随宜断截/使其首尾周遑进退/疑沮中流/一梗粮运自艰/
B.今若以兵数千/潜出其上/因险自固/随宜断截/使其首尾周遑进退/疑沮中流/一梗粮运自艰/
C. 今若以兵数千潜出/其上因险自固/随宜断截/使其首尾周遑/进退疑沮/中流一梗/粮运自艰/
D.今若以兵数千/潜出其上/因险自固/随宜断截/使其首尾周遑/进退疑沮/中流一梗/粮运自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6
A.白衣,古代无功名的人的代称,因即指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
B.朔,指的是农历每月月末。农历每月初一称“晦”,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
C.废帝,是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往往指的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皇帝,文中指的是南朝宋后废帝刘昱。
D.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给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以褒奖死者对国家的贡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张兴世没有高贵的出身,但一入行伍,就显示了不同一般的军事才华,屡立战功,受到王玄谟的赏识。在张兴世回到都城禀告太祖的时候,王玄谟趁机向太祖称赞其胆力。
B.张兴世善于审时度势,在敌我相持不下的情况下,明辨彼此情势,采取占据上游、伺机而动的办法,以期克敌制胜。C.张兴世虽战功卓著,但为人恭谨,敬畏朝廷的典章制度。在其父索要军队鼓角一事上,拒绝了父亲的请求。
D.作为正史,选文中也存在一些糟粕,需要读者扬弃。如钱溪一战前,张兴世的士兵在青山上砍木做栅栏时所遇童子预言一事,就显得扑朔迷离,含有宿命思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白衣随王玄谟伐蛮,每战,辄有禽获,玄谟旧部曲诸将不及也,甚奇之。(5分)
(2)贼来尚远,而气骤盛矣,夫骤既力尽,盛亦易衰,此曹刿之所以破齐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列这首词,完成14~15题。
渔家傲引
洪 适
子月①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②,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②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本。
B.“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一个“从”字尽显其洒脱旷达状。
C.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
D.“妻子”一句写渔夫妻子衣衫褴楼,将渔人一家艰苦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读者深味其中的种种辛酸。
E.“不知”一句,藏辞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的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15.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 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7
(1)韩愈在《师说》中,用“ , ”解释了学生不一定要比不上老师以及老师不一定要比学生更贤德的原
因。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浪漫主义手法,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险峻而瑰丽的山川,如“ , ”写出了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的气势。
(3)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21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项是(3分)
①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文斌在谈到郎平续约的问题时说,我们会以最大的诚意请她继续留任, 她也是这个位置上众望所归.的人选。
②人们通过网络可随时与世界连接,电子阅读的便捷,使人不免产生忧虑:还有多少人会钟情于纸质阅读呢?那神 圣的文学阅读,是否会成为好景不再的明日黄花.?
③面对荧屏上的“真人秀热”,河南卫视剑走偏锋.,推出真人秀节目《文学英雄》,让作家和演员一起在电视上秀
文学,用电视真人秀形式来表现文学写作。
④曾几何时.,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
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图景定下底色。
⑤如果流于了解故事,只图新鲜愉悦,阅读完全可以是快速的,概览式的;倘要去钻研、品咂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 那必然要细嚼慢咽.。
⑥现在有些人专门出售各种信息,包括手机号、车牌号、家庭住址等,所以当不法分子如数家珍.般报出你的有关情
况时,你也不必感到惊讶,他们的信息都是买来的。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天下事莫不如此,因人、因事、因国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我们从历史角度来分析,再 的
超级霸主亦逃脱不了这一铁律。
②有的领导干部到基层去检查指导工作,对下属颐指气使,一副 的架势,到处指画脚,看谁不顺眼就训斥谁,
把“领导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③在诺坎普球场,皇马全队站位靠后,可是踢得 ,这样中场球员卡塞米罗需要覆盖的空间相对较小,他只需要
去抢断传球,跟巴萨球员进行对抗。
A.咄咄逼人 不可一世 盛气凌人 B.咄咄逼人 盛气凌人 不可一世
C.不可一世 咄咄逼人 盛气凌人 D.不可一世 盛气凌人 咄咄逼人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一段时间以来,公众对于公共安全措施的抱怨不绝于耳,这是因为一些地方的公共安全措施过于简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吉林省梅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