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02  2017-10-07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2]
吉林省乾安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实验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乾安七中2017——2018学年度实验班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罗海燕 命题时间:2017年9月20日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 作答时,将答案(文字题和选项题)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纸。
3、 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历史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农牧业生产活动引起的对森林、水源及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远古时期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有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这种思想,常常是不自觉的、甚至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周代,人们就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活动。先秦时期,人们对生物资源的保护由不自觉的、模糊的阶段逐渐地发展到自觉的、比较清楚的阶段。
②西周时期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我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法令,而且极为严厉。西周政府把对人口居住环境的考察和保护列入了西周的朝政范围。春秋时期的管仲、战国时的荀子都曾明确提出过保护生物资源的主张。先秦关于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唐代不仅把山林川泽、苑圃、打猎作为政府管理的范围,还把城市绿化、郊祠神坛、五岳名山纳入政府管理的职责范畴,同时还把京兆、河南二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这就从管理范围上超过了先秦时期。
③宋代,特别是北宋,也相当重视生物资源的保护,并注重立法保护,甚至以皇帝下诏令的方式,一再重申保护禁令;同时,还命令州县官吏以至乡长里长之类的基层官吏侦察捕拿违犯禁令的人,可见其认真程度及执法之严。从宋代起,人们对围湖造田导致蓄泄两误、滥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已经有所觉察,表明当时的有识之士对新出现的环境问题相当敏感。明代对山林川泽的保护一直到仁宗时,都承袭前代的有关规定进行管制,而且范围相当广泛。到仁宗时,为了缓和“工役繁兴,征取稍急”的困难局面,减轻人民负担,就开始放弃或部分放弃了管制措施。
④元朝对环境的破坏是历朝历代甚至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蒙古人对适合耕地的环境进行大面积的破坏和荒废,由于蒙古人不适合中国古代的山水环境,所以强制破坏了万年已久的森林和水土,大面积的改变所处环境的作物和物种,大面积的放牧加剧了北方土地的荒芜化。清代人口猛增,又开放了东北、西北及江南许多草原或山地,垦为农田,造成草原退化、沙漠扩展及林木破坏与水上流失,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并提出了切中时弊的警告,但是,所有这些警告并未引起清王朝的重视,不合理的垦殖仍在继续进行,给中国的环境带了巨大的灾难。我国建国之后,也是盲目地垦荒,扩展农田,造成现在的土地沙漠化严重,历史一再重演,我们要吸取教训,保护环境。

1.下列关于原文第①、②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远古时期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有了一些不自觉的、甚至带有迷信色彩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


浏览完整试题B.西周时颁布的《伐崇令》中的一些规定是我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极为严厉的法令。
C.先秦时期,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活动,已由不自觉的、模糊的阶段发展到十分自觉、清楚的阶段。
D.先秦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唐代关于环境保护的思想和做法对其有一定发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西周和唐代,政府都曾经把对环境的保护列入政府管理的范围,这体现了统治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B.宋代的统治者相当重视环境保护,他们都通过立法方式和皇帝下诏令的方式加强对生物资源的保护。
C.元朝的蒙古人不适合当时的环境,对耕地、森林、水土、物种等的破坏是历朝历代甚至世界罕见的。
D.清代统治者未对有识之士的警告引起重视,仍在继续不合理的垦殖,给中国的环境带了巨大的灾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和清代的一些有识之士对环境问题已经有所察觉,他们也看到了一些新出现的环境问题。
B.唐代、宋代、明代关于环境保护的制度既承袭了前代的有关规定,又在管制范围上有所扩大。
C.元、明、清三代,以及建国初对环境的忽视和破坏都是为了解决现实困难,做法也是合理的。
D.古代的环保观念在现代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们要吸取教训,保护环境,不要让历史重演。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快乐便士
[美国]阿尔沃斯
威尔有工作了,弟弟本和妹妹贝特西常向他要零花钱。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变得有些不大愿意了。本便和妹妹商量,要让威尔每星期给他们五十便士的零花钱。这样,他们平时就不再向他要钱了。
威尔的反应真令人不可思议。他从口袋中掏出十便士放在桌子上。“可以,”他说,“不过我先考考你们。如果你们能用这十便士使五个人快乐,我就答应你们的要求。”
“十便士使五个人快乐!”本有点儿不高兴了,“一块长条形糖就要整整五便士呢!”
“喂,本!”贝特西大声喊道,“我知道怎样用一便士使一个人快乐!贝尔先生很喜欢甘草,我们给他买一根吧!”
本突然感到高兴了:“这倒是个好主意,这或许会使他快乐的,我还要给他做只风筝。”
当他俩敲开贝尔老先生的家门时,老先生见到他们的高兴劲儿远远超出他们所料。“赶快进来!”老先生热情洋溢地招呼道,“这只精美的风筝你们是从哪儿弄来的?”
“是我自己做的。”本自豪地回答道。贝特西拿出甘草,老先生将它切成三段,坚持要兄妹俩同他分享。他对两个小朋友的来访感到十分高兴。在回家的路上,贝特西很快活的说:“我们确实使他感到快乐,是不是,本?”
贝特西刚说完话,就听有人在身后喊道:“喂,本,等一等!让我看看你的风筝!”原来是小索尼正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上前来,“嗨,本,这可是我所见过的最漂亮的风筝!我也很想要一只。”
“你可以自己做嘛。”贝特西说,“这只风筝是本亲手做的,才花了一便士。棍子是我们从后院捡的,线是妈妈给的,只有包装纸是从杰克逊先生那里买来的。”
“可我不会做呀。”索尼急切地说,“我妈妈这一周再不给我零用钱了。”
本和贝特西相视一笑。本说:“索尼,我们有一便士。我们给你买纸,然后再帮你做风筝。”
新风筝做好了,和本的一摸一样。当索尼兴高采烈地放飞他那心爱的风筝时,兄妹俩离开了。
他们路过一家邮电所。贝特西说:“如果每枚邮票是两便士而不是三便士,我们就可以给外婆和奶奶分别写一封信,信会使她们快乐的。”
“嗨,我有办法了!”本大声喊道,“我们可以买来两张面值各为两便士的明信片。”
“我们可以把字写的小一点,”贝特西补充道,“这样就可以写更多的字,同时我们还能剩四个便士让另外一个人快乐。”
明信片写完之后,他们就回家了。来到家门口,一只迷路的狗吸引住了他们的注意力。“可怜的家伙。”本很同情地说,“我敢肯定它饿极了!让妈妈给它点东西吃吧!”
糟糕的是,家里没有肉了。他对妹妹说:“杰克逊先生的店铺里有食物残渣出售,我们去看看这四便士钱能买些什么东西。”
杰克逊先生将碎肉渣装进纸袋。“五便士。”他说着把纸袋递给本。“哎呀!”贝特西不禁失声喊道,“我们只有四便士!”杰克逊先生微笑着说:“噢,没关系,那就四便士吧!”
在回家的路上,本忧心忡忡地说:“我们将四便士钱花在这只狗身上倒是件好事。贝特西,你说威尔哥哥对我们花掉的另外几个便士会不会满意?”
“为什么不满意呢?”贝特西疑惑不解地问道。
“因为我们并非用那几便士才使四个人感到快乐。贝尔先生快乐是因为我们去看望了他,索尼高兴是因为我们帮他做了风筝,外婆和奶奶会因为收到我们寄的明信片而感到快乐。”
那天晚上,兄妹俩告诉威尔,他们糊里糊涂地把钱花掉了。“可这并不是我们的过错。”贝特西解释道,“我们很清楚那只迷路的狗不是人,不过它饿得也实在是太可怜了。”
“那让我们称它为‘狗人’吧。”威尔风趣地说,“看到它有东西吃时,难道你和本没感到快乐吗?”
“当然快乐!”
“对极了!”威尔夸奖说,“你们已经用实际行动实现了我的愿望,这使我感到愉快。因此,把你和贝特西以及我也算在内,十便士使七个人和一条狗得到了快乐!如果你们对别人不友好,就是将钱花在他们身上也不会使他们快乐的。现在请你们把眼睛闭上,伸出手来。”
本和贝特西感到一种圆而硬的东西放在了手里。
“噢,谢谢!”本高声喊道,“我们学会该怎样花钱了!要是我们用十便士能使七个人快乐,那么用五十便士我们能够做多少事就很难说了!”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和贝特西去为那只迷路的狗买碎肉渣本来须付五便士,杰克逊先生知道他们只有
四便士,出于对他们爱心的支持,只收了他们四便士。
B.本和贝特西明明知道那只迷路的狗不是人,可是看到它饿得可怜的样子,就稀里糊
涂地用四便士给它买了吃的东西,可见他们还很幼稚。
C.小说起于本和贝特西随便索要零花钱,结于他们学会花钱,这样写前后照应,首尾


展开余下试题圆合,表现了兄妹俩的成长,完成了对他们形象的塑造。
D.本和贝特西知道贝尔老先生很喜欢甘草,就花了一个便士给他买了一根甘草,老先
生见到甘草后非常高兴,并且和兄妹俩分享了这根甘草。
5.小说中威尔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5分)
6.小说以“快乐便士”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戏剧是时代演变中的人生
她像极了一位童心未泯的邻家奶奶,有着正午阳光一般的笑容。侃侃而谈中,她的话语流露出对人生与戏剧的睿智思考,眼神里满是岁月沉淀的坚定之光。这便是我们对陈薪伊的印象。
前不久,由陈薪伊执导的话剧《哈姆雷特》在国家大剧院结束了长达8天的演出。这位年届耄耋的中国女导演,以自己的人生感念和戏剧探索,为全世界纪念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2016年画上了一个韵味悠长的句号。
陈薪伊说,自己与莎士比亚的故事始于20世纪50年代。那时,她看过两部莎翁作品的电影,苏联邦达尔邱克主演的《奥赛罗》和英国奥利弗导演并主演的《哈姆雷特》。她顺着他们的思路认识了一个忧郁的王子“哈姆雷特”。20世纪80年代初,陈薪伊开始学习导演专业,对戏剧的研读让她对莎士比亚的认识慢慢成熟起来,莎剧对人性犀利的解剖让她懂得“经典”与“大师”的含义。在中央戏剧学院的排演剧目中,她是《麦克白》分场导演之一,并在剧中扮演了麦克白夫人。1986年,陈薪伊执导的《奥赛罗》参加中国第一届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引起强烈反响,她因此被评为当年“全国十佳导演”之一。时隔30年,在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这个时间节点,陈薪伊再次走进莎士比亚的悲剧世界。
如何才能排演出与众不同的《哈姆雷特》?如何才能引导中国观众读懂《哈姆雷特》?这些问题在陈薪伊的脑海中不断地徘徊着,直至她再次打开《哈姆雷特》的中文译本,翻译家朱生豪走进了她的视野。一个火花闪现,“答案就在这里”。
朱生豪,32年的短暂人生,翻译了31部莎士比亚剧作。提起译笔的那一刻,朱生豪勉励自己:“从今天起,我埋葬了青春的游戏,肩挑人生的负担,做一个坚毅的英雄。”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朱生豪曾听到一位日本学者说中国没有莎士比亚翻译,所以他决定要坚持翻译莎翁剧作,就好像他来人间就为了翻译这一件事。这仿佛是他一个人的抗战。他一个人在轰炸机的威胁之下,在轰炸上海的炮火声中,完成了自己的翻译。当《哈姆雷特》的手稿被炸毁以后,他又重新再来。陈薪伊忘不掉那昏暗的小屋与破旧的床,忘不掉朱生豪头上的轰炸机螺旋桨,忘不掉屋外的狂轰滥炸,仿佛被烧焦的手稿还挥不去地飘零在半空中。
犹如一颗石子,在她的内心荡起波澜。这一次,她在朱生豪的《哈姆雷特》译本中读到更多的是共鸣。朱生豪将出场两次且只有几句台词的挪威王子小福丁布拉斯放在了人物表的第三位。在陈薪伊看来,满是亢奋与激情的朱生豪是在用言出即行的小福丁布拉斯来观照哈姆雷特。于是,她在话剧《哈姆雷特》中加入了朱生豪的故事,由演员佟瑞欣一人分饰二角来完成。她解释说:“朱生豪有着令我崇尚的理想人性,即莎士比亚崇尚的理想人——激情与理智相结合的完美人性。”“在剧中朱生豪顽强的生命力、坚强的意志力与哈姆雷特怠惰延宕的性格、懦弱犹豫的内心形成了一种对抗。”在这部悲剧中,她期望“无冕之王”朱生豪和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表演转换能够唤醒观众,希望人们可以用对比的思维重新判断那个被粉饰过的白马王子,从而拷问每一个和自己有关的细枝末节,去做一个言出必行的人。曾执导过京剧《商鞅》的陈薪伊,在大多数导演退居幕后的这个年纪,仍然选择了舞台第一线,“言出必行”何尝不是投射了她的艺术人生。
这版《哈姆雷特》让人难忘的还有那些“中国味道”的细节。舞台布景里中国建筑元素的运用,昆曲《牡丹亭》音乐的加入,等等,都是现场观众的会心之处。如何令中西文化和谐融洽地共处一个空间,大概是每一个戏剧人都要探索的时代命题。陈薪伊说:“虽然许多戏剧的处理是在解剖哈姆雷特,但我不能让哈姆雷特失去莎士比亚戏剧中高贵的气质和高雅的风韵。因而,我用高贵的气质去融合不同的剧种。比如,我加了一段《牡丹亭》的音乐,因为无论是花园殉情,还是父亲在感情路上的阻隔,奥菲利亚和杜丽娘都是十分相似的。”
“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对自己忠实。”这是《哈姆雷特》里的一句经典台词。这也正是陈薪伊的戏剧初心。因为忠于自己,她日夜琢磨如何更好地呈现那些也许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细节;因为忠于自己,她渴望用莎士比亚的精神去反观人性,让人类看一看自己发展演变的模型;因为忠于自己,她将生命和时间都交付于舞台,把舞台视为不能亵渎的神圣的殿堂,努力用思想和世界观去诠释戏剧作品,感召观众。“我的人生是随着时代而演变的戏剧人生,我的戏剧是时代演变中的人生戏剧。”这便是陈薪伊和她的戏剧人生观。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由陈薪伊执导的话剧《哈姆雷特》融入了陈薪伊对人生的理解和对戏剧的探索,因此显得与众不同。
B.研读戏剧让陈薪伊对莎士比亚的认识逐渐成熟,使她认识了忧郁王子“哈姆雷特”,懂得“经典”“大师”的含义。
C.陈薪伊在她导演的《哈姆雷特》中努力探索戏剧的时代命题,融入了许多中国建筑元素,使得中西文化有机融合。
D.“你必须对自己忠实”是陈薪伊的戏剧初心,因为忠于自己,她将生命和时间倾注于舞台,用自己的思想去诠释戏剧。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分)
A.开头运用细节描写,如“童心未泯”“正午阳光一般的”“睿智”“坚定”等词,浓墨重彩地描写陈薪伊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B.第二段交代了文章的缘起是陈薪伊成功执导话剧《哈姆雷特》,其中“长达8天的演出”“韵味悠长”等词语饱含作者褒扬赞叹之情。
C.文中插叙朱生豪矢志翻译莎剧的事迹,这并非闲笔,因为陈薪伊在阅读他的《哈姆雷特》译本中产生共鸣,才决定导演《哈姆雷特》。
D.陈薪伊在《哈姆雷特》中加入昆曲《牡丹亭》的音乐,就是为了证明她“言出必行”的艺术人生。
E.陈薪伊在她所执导的话剧《哈姆雷特》中加入朱生豪的故事,意在诠释其为自己所崇尚的理想人性,即激情与理智相结合的完美人性。
9.陈薪伊导演的《哈姆雷特》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
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馀万,须陀所统才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馀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展开余下试题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燿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稍移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馀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叔宝等驰叩贼营 叩:攻打
B.中矢堕马,滨死 滨:海滨
C.高祖俾事秦王府 俾:让、派
D.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 使:倘使、假如
11.下列对文章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B.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C.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D.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的门下。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后来秦琼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昭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6分)
(2)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14——15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阅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为全诗奠定了豪壮凄凉的感情基调。
B.诗人很懂得色彩的运用和细节的描写,“浅草”“红旗”“白马”,写出环境色彩的艳丽,“分围”“向日”“迎风”,写出场面的宏大,烘托了晨猎的氛围。
C.颔联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是指对“分围浅草”的具体展开,同时又为颈联详写狩猎者的形象做了铺垫。
D.“万人齐指”,既描写了狩猎场面之大,又交代了观猎的人之多,还从侧面衬托了狩猎者技艺的高超。
E.纵观全诗,描写手法多样,既有场面的渲染也有人物刻画,有正面的描写也有侧面的烘托,有动态也有静态,表现了诗人圆熟高超的描写技巧。
15.诗歌塑造了一位英雄射手的形象,请结合有关诗句分析这一形象的特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年轻人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句子是:
, 。
(2)《雨巷》中写姑娘逐渐走远,经过墙边,走出雨巷的诗句是:
, 。
(3)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写其寻梦时撑船逆流而上的诗句: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下列各组中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蜇了一下、多起来、清楚得很”中的补语依次由数量词、动词、副词充当。
B .“学生背诵、蜜蜂性勤、燕子归来”都是名词作主语、动词作谓语的主谓短语。
C .“好得多、爬上去、洗干净”中的补语依次由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充当。
D.“忙了一阵、好起来、暗下去” 的补语依次由数量词和趋向动词充当的。
18、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的老师、挖荠菜、学外语不难”依次为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
B.“仔细计划一下、精力旺盛”依次为动词为中心的短语、主谓短语
C.“为人民服务、从明天开始、对医生的要求”的定语都是由介宾短语充当的。
D.“调查研究、一个顾客、我会了、练几回”短语成分之间的关系依次并列、偏正、
主谓、中补。
19.下列句子中,主语是动宾短语的是(  )(3分)
A.姐姐待人很真诚友好。
B.我认为我们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C.美丽的黄鹂鸟叫声优美动听。
D.写文章是需要长久坚持的。
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这些人对茶也形成了偏见,以为中国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高,一般隆重场合,总是端出英国红茶,似乎唯此才够贵族。
B.4月28日胶济铁路发生一起客车相撞脱轨重大事故,目前已造成71人死亡、247人受伤,令人叹为观止。
C.在京剧舞台上,出来四个龙套……他们相互将手中的刀枪随意地碰几下,口作吆喝状,就表示已经打过一场战争。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
D.说来实在可气,我们研究所限于技术设备,不得不把古生物遗骸千里迢迢地送到外国去鉴定,不仅耗时费钱,还得仰人鼻息。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新华社今天报道,中国检察机关以侵犯商业秘密和参与贿赂活动批准逮捕了矿业巨头力拓公司的四名职员。
B.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C.鲁迅先生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没有过时,依然为人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可贵的角度,而《鲁迅全集》因为已经出版多年,所以现在需要重新出版。
D.根据玉树有关方面公布的救灾物资需求,全国各地正在积极准备相关救灾物资,为玉树同胞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各种必要援助。
22.仿照下面例句,以不同的职业开头,写出两个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4分)
例句:护士犹如天使,捧出自己的爱心,温暖了每个病人。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2010年3月31日,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剧组来到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吉林省乾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