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备课中心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红楼梦
电影
神话
唐诗
百家讲坛
朗读者
李白
杜甫
宋词
感动中国
李清照
苏轼
鲁迅
孔子
电视散文
石头城 备课 备课参考资料
刘禹锡《秋词二首》赏析
[2017-11-08] [阅读次数:498]
秋 词 (二首)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17-02-27] [阅读次数:2228]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
『
阅读全文
』...
读刘禹锡游玄都观诗随想 (教师随笔)
[2016-08-11] [阅读次数:560]
唐朝诗人刘禹锡,到玄都观游玩,做过两首诗。 第一首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当时是刘禹锡因为参加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湖南常德,十年,被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这一首惹祸的诗: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2016-06-01] [阅读次数:1520]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中的乐天指的是白居易 ,“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赏析
[2012-02-04] [阅读次数:2234]
山上层层桃李花, 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 长刀短笠去烧畲。 【诗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一说彭城人(今江苏徐州)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2011-03-26] [阅读次数:3921]
【原文】: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作者】:刘禹锡 唐 【体裁】:七言律诗 【赏析】: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
『
阅读全文
』...
咏史怀古诗赏析——以史为鉴因寄所托(人教版高三必修)
[2009-05-26] [阅读次数:3855]
咏史怀古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或历史时间段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咏史怀古诗具有“诗”(文学性)与“史”(历史性)的双重特征。所以它又具有两结合:“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古”与“今”的结合。因此,咏史怀古诗特别关注现实政治、特别注重多维的时空...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赏牡丹》赏析
[2009-03-01] [阅读次数:13094]
刘禹锡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庭前的芍药妖艳无比,池中的鞭蓉清净却少了些许情感,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
阅读全文
』...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学案(高三)
[2008-12-19] [阅读次数:5087]
一中 曹晴 学习目标: 1.了解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掌握怀古咏史诗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怀古咏史诗的概念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二、结合诗歌归...
『
阅读全文
』...
如螺的洞庭山——刘禹锡《望洞庭》赏析(网友来稿)
[2005-08-04] [阅读次数:1838]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李明隆供稿 [原诗]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
『
阅读全文
』...
非凡的秋词——刘禹锡《秋词》赏析(网友来稿)
[2005-07-29] [阅读次数:2128]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陶晓跃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
『
阅读全文
』...
唐诗之四 《石头城》(教师中心稿)
[2005-04-24] [阅读次数:2745]
一、课前预习 (一)复诵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背诵篇目: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
『
阅读全文
』...
一首生命的赞歌——刘禹锡《始闻秋风》赏析(网友来稿)
[2004-12-05] [阅读次数:2680]
刘廷富 四川省宣汉中学高级教师,校语文教研组长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飀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这首咏唱秋风的诗,一洗前人悲秋叹老...
『
阅读全文
』...
大业未成 英雄含恨——刘禹锡《蜀先主庙》赏析(网友来稿)
[2004-11-17] [阅读次数:1994]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钟永辉 陈伯伦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蜀先主,指刘备。这是一首凭吊诗,属咏古诗类。 首联“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极写顶天立地的英雄刘备,他那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
阅读全文
』...
近体诗六首赏析:《山居秋暝》《登高》《蜀相》《石头城》《锦 瑟》《书愤》(网友来稿)
[2004-10-14] [阅读次数:9625]
江苏省金湖中学 梁万年 山居秋暝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笔下怎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有由于这里人迹罕到,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
『
阅读全文
』...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唯物自然观
[2004-08-26] [阅读次数:1124]
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方面,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唐代佛教、道教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和提倡,唯心主义继续泛滥,从反面刺激了唯物主义的发展。唐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在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继承了王充、范缜的唯物主义理论和战斗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其中以中唐时期的柳宗元和刘禹锡为...
『
阅读全文
』...
读刘禹锡《陋室铭》
[2004-08-22] [阅读次数:2623]
苏涵 刘禹锡《陋室铭》的结句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一个蕴涵深远的引用,一个确定不疑的反问,在行文上是紧扣着“陋室”的“陋”字而结,在意义上却恰恰打破了“陋室”的“陋”字,启发我们作出这样的理解:我的居室虽然狭小而简陋,但由于它的主人有着芳香馥郁的“德”,有着富于诗意的审美化的生活...
『
阅读全文
』...
《蜀相》《石头城》《锦瑟》《书愤》自读教案
[2004-07-27] [阅读次数:7349]
《蜀相》《石头城》《锦瑟》《书愤》 ◆自读导言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自读程序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理解内容,赏析意境。 诗词之美多美在意境的...
『
阅读全文
』...
素琴≠丝竹——兼析刘禹锡《陋室铭》(网友来稿)
[2004-04-26] [阅读次数:2038]
江苏金坛指前中学 213234 施小民 刘禹锡《陋室铭》中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语句。如果一句一句倒可理解。“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见教学用书),但作整体理解...
『
阅读全文
』...
《石头城》鉴赏
[2003-11-07] [阅读次数:3540]
田德义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这些朝代,国祚极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的一个专题。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若论写得早又写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刘禹锡的《金陵五题》。《石头城》就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
『
阅读全文
』...
商隐咏史(网友来稿)
[2003-03-17] [阅读次数:3934]
王中华 李商隐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创作了占他全部诗篇七分之一强的史诗,它们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涵量,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探索了咏史诗新的手法,思想性艺术性臻于和谐统—,在咏史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李商隐的咏史诗不仅咏古况今,充分反映...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诗集
[2001-10-30] [阅读次数:2817]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他的一些诗歌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其学习民歌写成的《竹枝词》等诗具有新鲜活泼,健...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简介
[2001-10-30] [阅读次数:21684]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登博学宏词科。翌年举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永贞元年(805),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历夔州、和州刺史。大和元年(827),回洛阳任...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2000-11-15] [阅读次数:80342]
yiwei 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原为楚国金陵邑,孙权重建改用此名。 它北临长江,南濒秦淮河,相传诸葛亮观看山头形势,叹息“钟山龙 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这是刘禹锡七绝组诗...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乌衣巷》赏析
[2000-11-15] [阅读次数:41768]
杨义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第二首。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 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头二句以此桥名、巷 名为对,实在是妙手天成。妙...
『
阅读全文
』...
》
点此浏览本课全部教学设计、导学案、课堂实录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