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作文素材
阅读:2623
标签:
作文素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中心稿)
杜桂凤
我国古代散文写作历史悠久,数量浩如烟海,其中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被称为古代散文的“三绝”。这些文章的成功之处无不是用情打动人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在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临行之前向后主所上的奏疏。这篇文章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大势,语重心长地劝谏后主刘禅要“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远佞”。文章中十三次引称“先帝”,表现了诸葛亮对刘备的崇敬、爱戴,饱含着激励后主之情。本来“布衣,躬耕南阳”的诸葛亮为报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在“危急存亡之秋”面对昏聩的后主刘禅,如此忠诚恳切。文章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耿耿忠心,因此被誉称为“忠之绝文”。故古人曾有“读《出师表》不哭,不可谓之忠”之言。
西晋李密的《出师表》被称为“孝之绝文”。写于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武帝征李密为太子洗马之职,李密因祖母刘氏年迈(已九十六岁高龄),无人奉养,特上这篇奏疏陈述情况,以作推辞。这篇文章回顾了李密年幼时父死母嫁,“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的坎坷经历,叙述了祖母刘氏“躬亲抚养”“至于成立”的艰辛,申诉了“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的深切感情,提出了“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请求。全文语意周密,措辞委婉,以情动人。武帝读过此文之后,答应了李密暂不出仕,在家奉养祖母的请求,并特赐奴婢两人,下令郡县供给李密赡养祖母的费用。故古人有“读《陈情表》不哭,不能谓之孝”之言。
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曾被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中评为“祭文中千年绝调”。这篇文章是韩愈为祭奠他的侄儿十二郎韩老成而写的。韩愈三岁丧父,由大哥韩会和大嫂郑氏养大,韩老成是韩会的嗣子。韩愈与韩老成在辈份上是叔侄,但两人年龄相近,亲如兄弟。儿时“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长大后长期分别,聚少离多。韩愈惊闻爱侄病逝噩耗,自然万分悲痛,他将对爱侄的深情厚意,浓缩于这篇祭文之中,他感叹“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死不能抚汝以尽哀”这种人间生离死别之苦,诉说“言有情而情不可终”的悼念之情,感情的渲泄淋漓尽致,又真挚动人,催人泪下。古人有“读《祭十二郎文》而不哭,不能谓之慈”之言。
综上所述,三篇文章之所以催人泪下,无不因为作品的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我们写文章,也应该如此。不求辞藻的华丽,但求语言的朴实、感情的真挚。这也是我们现在高考作文所大力提倡的。
标签:
作文素材
感人心者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八年级语文研究性学习基本选题(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高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