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691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课备略案合乎教学规律
作者:苏永奎·
我一贯主张并努力实践着语文课备略案是有科学依据的。这个依据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中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们的教育理论总在强调,教学中要着力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导什么?导思路,导方法,导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明显的,职责是确定的,那就是善于用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去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为此,教师的教学既要有明晰的思路,又要力求精练,有引导性,能牵一动十,使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主动,从而有效地配合教师完成整堂课的教学。
但教师的教学无疑要受到教案的制约。教案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蓝本。为了让课堂教学能更好地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我以为,我们必须大力提倡语文教师备略案。何为略案?就是在认真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法,整理教学思路,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以此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比如:备《寡人之于国也》,我认真指导学生自学和诵读的基础上,再辅之以几个难句:“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七十者衣帛食肉”、“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来)。这几个难句就是学生预习中带有普遍性的思维障碍,而在分析理解课文时,这几个问题的解决又至关重要。这就是备课的要点之一。在备教学思路时,我由浅入深地设计了几个问题:
1.(快节奏抛出)我们很容易看出,这篇文章所使用的写作结构是 (对话式);对话所涉及的人物是 (引导板书“王”、“轲”) ;详略安排是 (王——略,轲——详,并引导分析详略处理的原因)。
2.对话是如何展开的?(引导学生结合第一段内容思考回答,提示重要的文言词句。教师板书内容要点)。
2.王的困惑是如何产生的?(细节处理:如果要在文段中加一个文言词语“然”或一个现代常用词语“可是”,应加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3.孟子是如何替王解惑的?(引导明确:先设喻,再析理。本问题在此先着重强调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并与《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的设喻相联系,引导学生理解诸子散文中善喻的特点)
4.1~4段中最难理解的一个句子是什么?(详解第四段内容,并将此段与前三段在内容上相关联,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比喻意、作用及“王好战”本质)。
(提示学生从5~7段中各找出一个最难理解的句子。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合理引导到文章的难句上来,并为其解惑。)
5.第5~7段表意的侧重点各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要点)
6.第5~7段在语言的使用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强调排比句增强语势的作用)
7.第5~7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8.教师归结文章结论。(完成板书)
(课堂专练要精心设计、组合,具有归类、巩固、拓展、引导思维的效果。)
对于《胡同文化》的备课,我以为大可不必备得太多太深,三、四个要点足矣:
1.胡同文化在本质上体现的是怎样的一种文化(心态)?作者是如何剖析的?
2.作者由北京的胡同想到胡同文化,他经历了怎样的一个思维过程?作者对胡同文化持怎样的一种态度?
3.以《胡同文化》的写作思路为例,引导学生透析生活中所感知到的各类文化现象。
4.知识链接及写作训练。
诸如此类等等。备课的前提是熟悉教材,理清文章和讲课思路;其次是探究方法,找到教学的突破口。然后力图在备课和教学中给学生留下足够多的自学时间和思维空间,使他们的才能也尽可能得到更多的展示和更有效的发挥,这才算是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认为教师备略案是偷懒,是不负责任的态度,这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要求教师必须备详案也是荒唐透顶、违反教学规律的。教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并不通过备课的详略来体现,而主要是通过教学的主动性和工作热情来体现。一个教师,为了备详案,连老师怎么问,学生怎么答,都一字不漏地备上了,他花的功夫可谓多矣。可结果呢?上课的时候,他能一字不漏地照本念吗?学生的回答都如他所预想的那样不差分毫吗?如果不要学生回答问题,自己把要说要讲的都一古脑儿抛出来,尽管头头是道,尽管文采飞扬,可学生又能理解多少、记住多少呢?
或者为了备详案,应付学校的教学检查,教师便通过各种方式去找一些课堂实录来抄,资源共享也不是不好。可是他认真看过了吗?掌握讲课的要领了吗?能熟练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吗?自己学生的层次能一如别人的学生吗?……如果教案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教学过程中还是我行我素,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呢?
展开全文阅读
课堂教学是灵活的。我们对教师的要求应该主要着眼于知识的全面性和方法的变通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这样的:他有丰富的知识,能尽可能多而准确地回答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类问题;他有应变能力,能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讲课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他不但能在一堂课中完成自己预定的教学目标,而且能让大多数学生感到轻松和有所获。而这个能力和这种效果往往不是靠备详案达到的,相反,它常常出现在善于备略案的教师身上。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衷心希望那些不懂语文教学规律的领导不要再过分指责语文教师备略案了,更不要强硬要求他们备详案了。请你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着力提高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努力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使他们懂得热情学生,热爱教学工作。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希望所在。
(2002.1126)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课备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六)
下一篇:
创新与传统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