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教学论文
阅读:528  
标签:教学论文
农村教育弊端不仅仅是教材问题
                      中国青年报     2002-11-27     端木 

 

     中国青年报11月26日报道:语文课本难为农村师生。报道说,在很多贫困农村,课桌椅都不够,教师印试卷还在用钢板蜡纸,于是像《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这样的课文,几乎无法向孩子们讲授,因为他们在问:“什么是鼠标?”“上网咋回事?” 

     报道中说,有专家反省:这是长期以来语文教材“城市中心主义”的结果。 

     毫无疑问,这个倾向是存在的。教材的编纂者,大体是以城市甚至是大城市学生生活为基点的。在长期以国家统编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里,这个问题无疑更加突出。因此,下放教材的编纂权,鼓励各地区自行编出适合本地区学生使用的教材,肯定应该是一个教育改革的方向。在一个十几亿人的国家里,用一两套教材来满足所有的需要,是不可思议的。 

     但是,农村教育亟需加以根本改革的地方,也许并不是教材的适用性,更重要的,是教育目标和教育体制。 

     我以为,现在农村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即除了不断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外,再没有其他的功能。但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这种以不断升学为目标的农村教育,根本不能与城市匹敌,大学入学率,恐怕只有城市学生的十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只能成为极少数尖子生的陪衬,成为这种教育体制和目标的牺牲品。 

     近日一家杂志对南方一个村子的调查,结果令人深思:在这个村子里,努力使自己孩子不断升学的家庭,都负债累累,是村子里最穷的!即便这些家庭的孩子最终能够考入大学,将来会对家庭的经济有所补偿,但可以预计的是,他们大都不会回到家乡,他们的知识,也不会对改变家乡的面貌有什么作用。 

     无独有偶,近日我接到一位在美国哈佛大学读博士的中国学生的来信,她曾经从小学开始资助一位江西贫困农村的孩子上学,孩子小学毕业后,她没有停止资助,一直出资让这个孩子读完了高中。最后她得到的消息是:该生高考落榜,不知还能干什么。这位女博士在信中对自己的善举发生了怀疑:难道这就是我支援他受教育的终极目标吗?如果教育并不能改变他的命运,特别是改变他的家乡的命运,那么这种支援的意义又在哪里? 

     事实上,媒体已经多有报道,这种克隆城市以升学为目标的农村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农村贵族”———因为从小到大被全家“重点保护”,希望孩子能最终考上大学,跳出农门。这些学生基本上不干任何农活,结果是,大学没有考上,在农村自食其力的本领也没学到,种田不会了,其他的谋生技能也没有得到训练。 

     从整体上说,如果农村教育不能对本地区的经济改善和文化建设起到显著作用,将只能成为城市教育的附庸,成为向城市输送人才的基地。而本地急需的各类人才,既得不到培养,还会被不断淘空。这样下去,地方政府怎么会有加大教育投资的动力呢?有志改变家乡面貌的有实力的企业家们,也将缺乏投资家乡教育的动力。 

     因此,让教材适合农村是重要的,让教育适合农村是更重要的。如果不对农村的教育体制和目标做根本反省并实行重大改革的话,“易懂”的乡土教材,恐怕只会使农村的孩子们离现代化更远

 

标签:教学论文 农村教育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学生好恶岂能左右教师工资发放
下一篇:连续3晚遭同班同学殴打,伤心退学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