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387
标签:
教学论文
我对人文论的初步思考
当代语文教育思潮评论之一:语言本体论
语言本体论是在语文人文论的旗帜下展开自己的理论阐释的,“语文本体论”是我对他们的概括。所谓“语文人文论”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目前在“人文论”旗帜下的观点也并不是统一的,它的内涵也有待进一步明确。因此在这里我用“语言本体论”为他们的理论作了一个归纳。
语言本体论的立论主要是从语言的本质来看语文教育的本质。其基本逻辑是:“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语言教学,而语言本身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人本身,是人的一部分;它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客体,而是主体,不仅仅是‘器’、‘用’,还是‘道’、‘体’。” 由此得出结论,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人文精神教育。由此可见我在这里所谓的“本体论”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它们以语言为语文教学的本体存在,二是它们以语言为人的本体存在。在前者的意义上,语言本体论使自己区别于传统载道论语文教育观:它认为语文教育不是经义教育,而是语言教育;在后者的意义上,语言本体论使自己区别于工具论语文教育观:它认为语文教育不是语文技术教育,而是人文精神教育,而且这种人文精神教育是由语言内在地规定的。
最早的论述应该是来自李顺。1991年,李顺在他的专著《语文教学本质新探》中,从语言的客观性与主观性这个层面切入,目的指向对语言工具论批判:
语言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把语言比喻为工具则强调了客观性的一面。从哲学层次上看,语言是客观事物的符号化,人要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就借助于语言符号,语言与运用语言的人是分离的,因而是客观的。但是,语言自从它诞生之时起,就受制于主观精神,从而使语言蕴含着人类的思想情感、价值判断和生命情绪,而且,在运用语言的人那里,总是选择着属于自己的思想情感、价值判断和生命情绪的语言,换言之,选择语言就是选择自我。因此语言具有鲜明的主观性。……语言的主观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自己的语言世界——主观心灵与思维的世界。
而语言本体论的主要理论骨干无疑是韩军。从1993年发表《限制科学主义 张扬人文精神——关于现代语文教学的思考》开始,韩军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其基本的研究主题就是语言的人文本体和精神价值,他紧紧围绕语言与人的关系来展开自己的论述,深刻的哲学思辨为他的立论提供了巨大的说服力:
语言是什么?人们一直认为只是交际的工具,是纯静态的逻辑的东西,是外在于人的客体。这种认识是偏狭的。深刻地说,语言也是人本身,是主体,或者说人与语言互为主体;不仅是“器”“用”,更还是“道”“体”,它不同于数学中的图形、代码,不同于化学物理学中的因果传导装置,那些是外在于人的,而语言是人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强烈的人道、人生、人性、人格意向。
“语言”与“精神”与“人”,其实是“合二为一”进而“合三为一”!它们共生共长,“言”入,则“神”生,“神”生,则“人”立;“言”失,则“神”亡,“神”亡,则“人”非,它们本就是一体!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唯一“本质点”就是,人是一种“精神”的生物,而其他生物均无“精神”,因为它们无“语言”。“语言”的成长即“精神”的成长,“精神”的成长即“人自我”的成长,是一回事。
韩军的论述,较充分地批判了科学主义的语言观,较深刻地阐述了人文主义的语言观,在此基础上对工具论给予富有震撼力的批判。然而,不管是在理论的深厚还是在论述的全面上,这种语言本体论论述之集大成者还是王尚文的《语文教育学导论》。该书的基本观点就是: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以此为逻辑起点,它全面地探讨了语文教学的价值、任务、内容、机制和方法的一般原理。关于语言的人文价值,作者论述得又最为充分: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人就是“语言的动物”(卢梭)、“符号的动物”(卡西尔)。人、社会、语言三位一体,不可分离,正如列维-斯特劳斯所说:“谁要谈论人,谁就要谈到语言;而谈到语言,就要谈到社会。”
的确,只有语言才能使人成为人。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语言是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人的自然生存状态是蒙昧的动物的生存,是被动的肓目的生存,是听任自然摆布的生存。只是由于语言的介入,人的生存才真正成为人的生存。……人之所以能够超越动物,全赖语言把人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了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从而使自己的生存成为有目的有意识的生存,成为生命意志的体现,成为对人的意义——信念、理想等等的追求,于是成为万物之灵。
语言不单单是思维的工具,它本身就是思维过程的一部分……。就它和人的关系看,也就决不能把语言仅仅看成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工具,它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就是人的愿望、要求、观念、判断、指令的体现,即使仅仅是表述客观的事实、规律和真理,也无法避开表述者的生命。……对任何一个具体的个人来说,语言意义生成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他认识的成长过程。学习语言,同时也就是对沉淀于语言中的人和生命、人的意志的体验,对表现于语言中人的生存、人的生活的认同,也就是作为人类心声的语言对具体的个别的心灵的同化。
从它们对语言性质的论述来看,语言本体论主要是对语言学界的一些研究成果的借鉴和移用。它的功绩在于,它吸取了语言学界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于语文教学研究,沟通了语文教学界与语言学界的联系,为语文教学研究打开了一扇窗户。
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是在语言本体论的研究视野之外的。第一,语文课就是语言课吗?这个问题语言本体论是不讨论的,而实际上这是个大可讨论的问题。语言本体论的预设前提存有疑问,这是它深入不下去的主要原因。第二,关于语文课的性质,能够根据语文课学什么来定吗?语言本体论的主要注意力放在关于语言的哲学分析上,在方法学的意义上,它遵循的是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而不是课程论的研究方法。而它的研究本题、本义,是关于语文教育、语文课程的研究。这里有个错位。这是语言本体论的研究方法盲区。
展开全文阅读
照我看来,说语文教育就是人文精神教育固然不能说错,但的确过于宽泛了,在中小学,什么课程我们可以说不是人文精神教育呢?即使是数学物理化学这些课程,在最根本的意义上也是一种人文精神教育。于是问题又落到所谓“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上了。而这个问题又存在太大的哲学覆盖面,事实上它本身就是哲学史上的一个理论之谜。这样一来,语言本体论在最深刻的层次上把自己虚提为一种关于人的理论口号,从语文课程论研究的意义上来讲,它实际上就虚化了。语言本体论的意义将主要是它的史学意义,它照亮了百年语文教育历史的沉重包袱,赋予语文教育研究以哲学意识和哲学追求。
----------------------------------------
李海林
标签:
教学论文
我对人文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十五岁现象”提前 家长需警惕
下一篇:
关于语文教学中提倡人文精神的几点思考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