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导学案设计
阅读:665  
标签:导学案设计
综合教改之路:理想在探索途中——深圳市南山区综合课程改革实验纪实 ——深圳市南山区综合课程
  中国教育报     2002-12-05     记者 李建平 赵小雅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科间的高度交叉与融合,使得综合课程的设置引起全球的关注,这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新挑战。在中小学阶段设置综合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方向。 

  由于综合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实验难度大、问题多,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实验技能、教学行为等方面都使任课教师面临巨大挑战。深圳市南山区承担起开路先锋的重任,广大教师迎难而上,以极大的改革热情投入了综合课的实验。一年多来,他们为实施新课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创造了许多新鲜的经验,为课程改革打响了第一炮,令人振奋。教育观念的转变已初见端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渐形成,课堂正发生着多年未见的变化,可喜的是,综合课实验尽管困难重重,教师们却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勇气,在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有了“求变”的意识,他们尝试新的教法,敢于自我剖析、自我反思,改变自己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 

  在实验学校,记者看到,无论是教学后记中的点滴体会,还是教学研讨会上的只言片语,无不闪现出教师创新的火花和改革先行者在未知中探索、艰难中奋进留下的深深足迹。 

  他们首先从观念入手,提高对综合课重要意义的认识,想方设法配备实验设备,改进实验方法,为教师尽快适应综合课程提供支持。 

  1 为综合课实验开绿色通道 

  在综合课实验过程中,南山区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首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综合课程重要价值的认识,提高对综合课程重要意义的认识,特别是提高教育部门领导的认识。全区制定了各学科综合课开设的指导意见及教师工作评价方案,从而有效地引导和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与此同时,在完善教学设施、师资配备等方面为新课程实验提供保障。 

  综合课程强调探究,大量的内容是动手做实验,实验比分科教学多了约3至4倍。比如,初中科学课几乎每隔一天要做一个实验,而且有相当比例的实验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做的,原来的实验室远远不够用。而且,由于教学班过大,分组实验难以完成。针对这种情况,南山区许多学校增设了实验室,配备足够的实验设备。还有,科学课有些内容涉及到生物、物理、化学的实验,学生不可能同时到3个实验室做实验,他们就想办法改造和利用原先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有的学校开发简易的实验箱,不是把科学课搬到实验室去上,而是把实验室搬到教室里,每班配备几个工具箱,学生的分组实验就能完成。原来的音乐、美术专用教室不能完全适用艺术课教学的要求,他们就建设了艺术课专用教室。科学课程中的一些实验,由于条件限制难以进行,他们就借助教学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 

  为帮助教师尽快适应综合课程,南山区加强专业支持的力度,发挥专家的指导作用。一方面,广泛利用网络资源,积极探索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远程教学和网上教学;另一方面,对综合课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帮助综合课教师深入自己过去不熟悉的领域。鉴于综合课程内容新、跨度大、涵盖面广,教师收集资料困难,南山区请来教材编写人员与教师见面,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与联系。与此同时,他们还开展综合课程学校开放日活动,促进校与校之间的交流。 

  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体现课改的新理念,是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南山区从改革评价标准入手,以改革课堂评价为重点,帮助教师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教授者”向“促进者”转变,由注重整体向关注个体转变。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每一位教师在知识结构和实验技能方面都需要补充与提高。建立结构合理的教研小组,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并建立“首席教师”制度,教师不再是单兵作战,不同学科的教师以及工作人员互相合作得如何,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2 挑战是挖掘智慧和启发创造的前提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 

  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应用,教语文的也不光顾历史、地理、政治书籍,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比如,以艺术课程为例,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主题,如《金色的秋天》、《过新年》、《运动的旋律》、《黄河的故事》,每一个主题都渗透了舞蹈、戏剧、诗歌、散文、绘画等多种艺术,孩子们在听、唱、舞、玩、奏、演中感受音乐艺术。教师要上好这样的课,必须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科学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以及天文学方面都具备一定素养,艺术教师不仅要学习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知识,对其他相关学科如文学、历史、地理等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的知识也应该有所了解,而目前的任课教师很难适应这种要求,每一位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和实验技能方面都需要扩展、补充和提高。 

  南山区认为,建立一个业务素养较高、专业结构合理的教研小组至关重要,他们对艺术、科学、历史与社会教师采用“交叉培训”的方法,以弥补综合课教师知识结构和专业上的不足。通过培训、案例研讨、座谈、研究课评析等,在教师群体中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中,老师们常常为所学到的新理论、新内容、新方法、新思路兴奋不已,迸发出投身课程改革的极大的创新热情,引发了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同时,也改变了教师以往孤军奋战的备课和教学方式,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迸发出了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 

  新课程的课怎么备?音乐、美术教师采用“协作式”备课,各有所侧重,互相学习,使教师在原有的专业基础上,掌握和调动多领域艺术手段和教学策略。科学课教师为了实现向综合型教师的转变,除了抓教师培训外,南山区还狠抓了集体备课这一环节。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显现了优势,与以往不同的是,各学校在集体备课中建立了新颖的“首席教师制”,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拟定每一章的“首席教师”,将新教材的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然后由该教师理顺这一章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编排思路以及与该章节的逻辑关系,确立重点、难点和教学策略,在思维的互补、智慧的交融、工作的合作中,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打课改攻坚战。科学教育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正在形成,一条崭新的科学教育之路正在荆棘中开辟前进。 


展开全文阅读
  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引发了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 

  以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为了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他们首先改变教师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他们走出封闭的教室,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例如,历史与社会课涉及到语文、地理、历史等多种学科,因此,需要几位教师同时参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实验员、图书馆员之间的配合,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为了上好历史与社会第十课“生我养我的故乡”,北师大南山附中一位地理老师和两位历史老师共同设计并进行教学,3位教师和两个班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室共同完成。第一位老师在介绍完我国的地域划分后,两个班的同学就打破班级界限,按照自己的籍贯找老乡,并按不同区域组成新的小组活动。他们在另外两位老师的引导下,观看祖国各地的风光片,描述家乡的风土人情,设计南山的新社区。教师之间的协调一致、密切配合,使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教师不是被动地执行课程标准,而是主动地开发与建设,在实践中摸索,逐渐悟出了门道。 

  3 有意思了也更有收获了 

  课程改革激活了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他们不是被动地执行课程标准,而是主动地进行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建设,在实践中摸索,逐渐悟出了一些门道。《欢欢喜喜过大年》就是教师自“编”自“导”的一堂课,教师尝试将春节这一中国民俗第一大节日引入到课堂,将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民族的文化艺术。 

  学生从小到大都盼望过年,在他们的眼里,“年”是那么具有吸引力。身上穿的是新衣服,口袋里装着压岁钱,餐桌上堆满丰盛的食物,电视里上演着喜庆的节目,家家户户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气氛,劳作了一年的人们匆匆赶回家中为的是吃团圆饭。然而,学生对年节的知识更多的是一种自然的了解,教师在课前曾对学生作过一个调查,他们对于为什么过年,中国的年文化为什么具有如此的特点,应当如何保持我们民族传统的年文化却知之甚少。 

  为了使学生更感性、更快捷、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春节,教师根据学生情感体验的需要及认知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吃、喝、玩、乐”中了解春节,感受春节,感受年文化,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民族过年的喜庆,民族文化的魅力,民族的凝聚力,感受在人们的内心深处祈盼着的团圆与平安,期盼与祝福,幸福与分享的情感。从民间传说、年节中吃的、用的、玩的、春节晚会到年节活动;从了解过年到模拟过年;从盼望过年的吃、穿、玩、乐到体验过年的祥和、喜庆、过年的内涵,感受我们民族的年文化。 

  首先,师生动手布置我们的“家”,有的同学贴上自己制作的窗花作品,有的挂上课前带来的大红灯笼,有的吹起了气球,有的挂上彩带。好像还缺了点什么,哦,是春联。王老师取出笔墨写下:“盛世同歌歌盛世,新春共乐乐新春”,眨眼间,过年的“大家”就布置好了。学生跳起了“窗花舞”,师生共同演奏《庆丰收》、《喜洋洋》等喜庆音乐,一时间教室里好不热闹。 

  接着,老师让学生自主探讨、合作学习,了解春节文化,像民间的剪纸、年节的来历、年的传说、年节的喜庆、各地的民俗及风情、山东木版年画、杨柳青年画、窗花、春联、老百姓的年夜饭……让学生上网收集资料,相互交流,将课堂学习与生活体验有机地结合,让学生从音乐、美术、人文等方面更多地了解我们民族传统的春节文化。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的探讨,使得学生从音乐、美术、民俗等各方面来感受春节所蕴含的团圆、喜庆、祥和的意韵,更多地体验我们民族特有的传统的节日文化。 

  学生们激动地说:“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于团圆的渴望、对于生活的祝愿、对于新年的祈盼从未停止过,这就是我们的中国心,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情。” 

  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历史与社会》课多姿多彩的主题活动,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欢迎。这些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从教室延伸到校园、家庭、社会,丰富了课程内容。 

  4 多姿多彩的《历史与社会》课 

  “孩子理解自己的父母吗?”“他们交友、外出、打电话是导致代沟冲突的焦点吗?”“孩子应该给父母看日记吗?” 

  最近,记者看了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中学初一(6)班的一堂《历史与社会》课,同学们用讨论、辩论、角色扮演、问题探究等方式与自己的家长一起探讨代沟的问题。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课程活动,这种全新的上课方式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不仅是育才中学,深圳市南山区作为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许多学校在如何上好综合课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历史与社会》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其综合性、实践性是课程的显著特征。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如何上好这样的课呢?他们根据内容的需要,把课堂教学形式分为8种类型:情感体验、课堂讨论、开拓思路、收集资料、动手制作、表演、游戏、观摩参观等。比如,学习“生我养我的地方”这一课时,教师根据深圳移民城市的特点,设计了“地方话说故乡”的活动,大家争先恐后用方言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杰出人物,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学习“我的民族魂”这一课时,教师通过“申奥成功的那一夜”的活动,抒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习“家庭的演变”这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动手绘制20世纪中国家庭人口演变图。学习“我家的故事”一课时,学生举办了“我家的昨天和今天”的图片展览,同学们把自己家过去的老照片和现在的新照片摆在一起,从中反映出改革开放给自己家庭带来的巨大变化。在学习“同学之间”、“代际之间”这一课时,让学生根据他们在学校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与家长的矛盾冲突编演小品。学习“社会的细胞”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亲属的称谓,教师设计了《红楼梦》人物称谓的游戏。学习“社区的变迁”这一课时,教师为学生播放了录像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带领学生参观社区,亲身感受社区的变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他们爱上了《历史与社会》课。 

  除了课堂教学外,每一个单元都有主题活动,教师们都精心设计,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比如,第一单元“我与社会”,教师设计了“56个民族是一家”的活动,学生兴致勃勃地收集各民族的服饰和资料,制作小报,表演民族舞蹈,制作民族风味小吃,进行具有民族特色的游戏。针对第二单元“家庭生活”的内容,深圳市育才二中教师设计了“携手填代沟”的主题活动,将课程延伸到家庭,他们利用周末的时间,把家长请进学校,和学生一起上课。一堂课从头到尾都是学生唱主角。主持人在现场进行“你了解你的孩子/父母吗?”的问卷调查,学生和自己的父母就代际之间的敏感问题进行了辩论和交流。学生们用自编自演的小品、相声,诙谐幽默地再现了孩子和家长因为交友、外出、打电话等引起的误解,一位学生在课上发出强烈呼吁:“我们需要个人空间,也需要交流。”通过小品表演、问题讨论、家长和孩子互赠希望卡的活动,增进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理解和感情。课堂上,孩子和家长完全处在平等的地位,家长对这种新型的上课方式非常欣赏,庆幸自己的孩子赶上了课程改革。一位家长说:“这种新颖的上课形式,拉近了老师、家长、孩子三方面的距离,让家长了解了以前不曾了解的孩子的心理,也培养了孩子的分析和思辨能力。” 


展开余文
  学习完第三单元“学校生活”后,教师组织了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活动,学生通过讨论对学校的设施和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将意见写成书面材料,选出学生代表与校领导座谈,让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中,领会现代社会人权、民主与法制和教育民主化的观念。有的教师还搞了“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组织不同学校的学生到德育基地,打乱班级的编排,让学生在新的环境和群体里,参加活动和游戏,学会交往的技巧,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学习第四单元“社区生活”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对所在社区居民的饮食、阅读、旅游、居住环境、医疗状况、娱乐和服装等进行调查,了解本社区居民衣、食、住、行的基本状况,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学生的调查报告被刊登在当地报纸上,引起很大反响。 

  “我们客串了一回广告人,真过瘾。”在育才二中广告大赛上,初一年级的孩子们开心地说。在学习第五单元“传媒与社会”时,教师组织了全年级的广告大赛,学校除了为学生开设广告策划讲座、组织学生学习《广告法》外,还让学生深入到企业,索取产品介绍和广告资料,了解产品的性能和特点,然后,根据不同的爱好和专长,将学生分为文案组、广告画组、摄影组、表演组、工艺品制作组、多媒体广告制作组、宣传组和音乐制作组,负责不同方面和环节的广告制作。学生设计出上百种富有个性的广告,博得教师、家长和商家的称赞。他们参观了孩子们亲手制作的书画作品、手工工艺品和产品样品,以及精心布置的13个广告展台,不敢相信这些全部出自初一学生之手。通过策划和设计制作广告,学生学会了广告制作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合作与交往能力,切身体会到传媒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孩子们说:“创作广告于我们是一个陌生而神秘的、新奇而快乐并且极具意义的过程,我们体验到了广告人的苦与乐,体会到了传媒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也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力量。” 

  这些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从教室延伸到校园、延伸到家庭、社会,拓宽了教学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课程的内容。 

  作业的面孔不再单一,各种形式的作业能带给学生以新的思路;评价也变得多元化和有自主性。 

  5 今昔不同的还有作业与评价 

  随着课堂教学形式的变化,课后作业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有实践性作业:比如,学习了“同学之间”以后,教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喜欢自己的人,带着你的温暖,用你的智慧,解决这个问题,并把解决的方法、步骤记录下来。如果失败了,请找出原因,并请你向成功的同学请教。口头作业:如教师设计了“大家聊一聊”的作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畅所欲言,给每一个人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收集资料作业:如上网收集学生喜欢的一个人物的资料,并装订成美丽的画册。制作作业:如绘制学校或自己所居住的小区的平面图,制作历史连环画、历史挂历、历史贺卡、活字印刷术制作比赛等。笔头作业:如给父母写一封信等。课外阅读作业:教师给学生提供阅读书目,指导学生阅读。 

  在评价改革方面,深圳实验区也进行了尝试,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学生自选一份作业(20%),学生根据课本的内容选编的资料册(20%),学生学习态度及活动表现,其中包括自评和小组评价(10%),期末笔试成绩(50%),进步较大的学生和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获加分,最多不超过5分。 

  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从传统的传授与灌输转变为启发与引导,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消极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发自内心地说,他们喜欢这样的课程,喜欢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更喜欢像今天这样学习。 

〖背景〗 

  顺应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潮流,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构建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综合与分科并行,供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地方和学校可选择以综合为主的课程,也可选择以分科为主的课程,还可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鼓励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根据新课程计划,小学低年级设置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小学高年级设置思想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这样的课程结构,加强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了学科界限,加强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了各学科之间的知识与方法的联系。走课程综合化的道路,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也是新课程的一个鲜明特色。 

  2001年秋季,艺术、科学、历史与社会等综合课程首次进入实验区实验,全国大约有20个地区进行综合课程实验,深圳市南山区承担了艺术、历史与社会、科学课的实验。 

标签:导学案设计 综合教改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男西装女套裙 广州老师穿上职业装
下一篇:中学生能不能做“大题目”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