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德育论文
阅读:328
标签:
德育论文
家长择校愿望为何不再迫切了
中国教育报 2002-12-12 记者 郭炳德
从去年开始,郑州市民对子女升初中“挑学校”的愿望已不像前几年那样迫切了。究其原因,不少人说:“其实也没啥挑的了,原来的差学校现在看来并不差了。”
郑州人大都知道,这个变化对郑州的初中教育而言,是一个多么大的变化。前几年,郑州市的小学和初中几乎成了学生家长比社会关系、拼经济实力的大平台。谁家小孩上了知名学校,简直把亲戚朋友们羡慕得要死。不少人使出浑身解数,有的甚至不惜拿出多年的积蓄,陪着笑脸找到学校,强装慷慨地为学校“自愿捐款”数万元。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郑州市先后投资2亿元,新建了6所高标准初中后,另外投资8000余万元为10所“薄弱学校”“整容”。这一举措对于缩小学校之间的差异,几乎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如今,不少过去的薄弱校已经成了学生家长心中的名校。
郑州市34中学是一所曾被称作“薄弱学校”的初级中学。前些年,这里校舍陈旧,设施落后,每年招收新生,都是省重点挑罢市重点挑,剩下少部分学生,家长们还要动用所有的社会关系,把孩子调到他们认为“放心”的学校。
就是这所学校,6年前来了一个叫张华的女校长,她整肃校风校纪,实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大胆推行聘任制度,实行末位淘汰;她还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治校方案,邀请学生家长监督学校工作,监督教师工作作风。学校同各教研组、各教师层层签订责任状。她还向教育管理部门大胆直言,提出“让不会哭的孩子也吃到奶”,呼吁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正确对待“薄弱学校”。
张华遇到了好时机。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郑州市教育局先后制定了“小学毕业不准按考试成绩升学,必须就近划片升初中”、“取消初中重点”、“向薄弱学校实行政策倾斜”等多项措施。单是34中学,几年来就得到政府数百万元的扶持款。学校又多方筹措资金数百万元,使得这所昔日几乎被人忽略的学校很快变成了花园式学校。校容校貌变了,实验设施变了,生源质量变了,教师的工作态度变了,学校的社会地位随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仅几年,该校就获得了一连串的荣誉:2000年以来先后被评为郑州市初中教育先进单位、郑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文明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学校等。
面对34中获得的一连串荣誉,人们终于发出了惊叹:郑州34中已经成功走出“薄弱学校”的阴影!
同34中一样发生重大变化的还有郑州23中。郑州23中和34中一样,也有过学习较好的学生的家长炒学校的历史。拿校长陈锡畴的话说,就是“我们的教师完全是凭着良心在工作”。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郑州市将23中改制为初中和职专并存的体制,对外挂牌为郑州旅游学校。
由初中改制为职业中专,23中的领导和教师曾经有一肚子苦水想往外倒,甚至他们还有一丝屈辱的感觉。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郑州旅游学校在得到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的情况下,教职工上下一心,发奋图强,把曾经不被人重视的职业教育做得生机勃勃。
郑州市政府在尝到了改造“薄弱学校”的甜头之后,目前又计划投入巨资再建4所标准化初中,并且把有限的资金继续向以往的“薄弱学校”倾斜,市政府还将之命名为“民心工程”。
“民心工程”——单从这一庄严的命名中,我们就可看到郑州市为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所下的决心和为扶持“薄弱学校”摘掉薄弱帽子所下的功夫。
标签:
德育论文
家长择校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逆向思考:“尊生”也是“重教”
下一篇:
新疆高中毕业会考改革频显亮点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