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作文素材
阅读:379  
标签:作文素材
生于80年代 代沟很浅 快乐很多
                         中国青年报     2002-12-26     

 

  有学者初步发现,“生于80年代”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在缩小,比“60年代”、“70年代”与父母的关系大为改善。究其原因,与这一代人的父母是知青有关。 

  知青,经历了几十年来整个社会最动荡的时期,成长于国家和个人的重要转折点。适应环境、谋求发展,是他们多年来奋斗的目标。相比较而言,他们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接受新生事物的意识要强得多,与孩子们相处时更注重沟通,培养他们的个性,彼此宽容…… 

  理想主义者VS新新人类 

  □王慧 

  我和先生是30多岁才当上父母的,称得上是晚婚晚育模范。当然,这其中有重要的时代因素。我们俩都是“老三届”的高中学生,历经插队、回城、参加“文革”后第一批高考等,到毕业工作时已经30多了。 

  凭什么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就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我们有了一个玉雪可爱的女儿。可以想像这一代父母的普遍心态:孩子总算赶上好时候了。一定尽量创造条件,让她多学点东西,尽情展现才华。 

  女儿一上小学,我们就送她上绘画班、电子琴班、国际象棋班、电脑班、武术班,每个周末都忙得团团转。要知道,这些东西都是我以前可望而不可即的呀!可是,孩子偏不能按照你指引的道路“前进”。终于有一天,她坐在电子琴边,噘着嘴,两只小手攥成拳头,不管你如何“威逼利诱”,死活不肯往琴上放! 

  我气坏了,才小学三年级,就敢犯犟,就有反抗意识!要是搁我们小时候,家长早一巴掌打过去了。我也很委屈,花了那么多钱和精力,不就为她多学点技能吗?孩子怎么就不懂大人的心呢! 

  就在决定是不是继续学琴的那几天,我一直辗转反侧。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和妈妈“对抗”的情形。难道不是吗?记得一次妈妈从上海买回了花衣服,那在当时就算是难得的漂亮。但我不喜欢粉色,又在努力争取入团,认为一个要强上进的孩子就应当艰苦朴素,于是坚决不穿,又不肯说出理由。妈妈再逼再问,我就几天都不说话,把妈妈气得要命。 

  由此想到了童年很多次和父母的“交锋”。他们是爱孩子的,老一代人习惯沿用“家长制”的管束方法,为了不惹他们伤心,我做了太多遵从他们意志的选择,但我也有自主的权利啊! 

  我最终能想通也是因为单位同事的一句话。她是搞青少年心理教育的。她说,我们凭什么要把未能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我们的快乐要靠自己争取,孩子并没有愉悦我们的义务。这句话一下子触动了我。于是,我再也没有逼迫女儿练琴。 

  让她自己选择之后,却收到了奇妙效果。没有逼迫,孩子反而有了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弹奏不少曲子,更迷恋上了音乐。其实,兴趣和自愿比压服和强迫有效得多。人的成长就是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把大人的意志强加于孩子,效果可能是适得其反。 

  经历是可以成为自己做父母的教材的,可惜许多父母早忘了自己也曾经年少,不记得年轻时的感受,却一味地以成人的思维去规范孩子。 

  让她自己熬过艰难阶段 

  由于职业原因,我接触了大量关于青少年教育的文章。和我的同龄人在一起,我们也经常探讨如何与子女相处。他人的经验教训、朋友的感受体会、书报的评说,都是我们的教材。由于渴望学习,有些道理总会击中你,最终派上用场。 

  有时候我会羡慕别的家庭,他们的孩子怎么就能和父母无话不谈?甚至恋爱的秘密也一起分享。但我女儿最爱说的就是:妈妈你别管了,我自己会处理。 

  第一次发现她特有主见还是在中考时。 

  那时,她已经被通知保送,直升本校重点高中。她学习成绩一直较好,能保送就算是进了保险箱。但在此前,孩子一直在考虑报考一所更好的学校。到底该如何选择?要知道,被保送已经是许多孩子梦寐以求的了。 

  那个月,这个话题一直在我们的饭桌上讨论不休。如果放弃保送,万一考不上,对女儿会不会是个沉重打击?而且,即便那时再考上本校,还要多交一大笔学费。而且,本校会不会不愿接收呢……我们尽可能倾听孩子对学校的感受,和孩子商讨各种可能性,并介绍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教训……其实,我和他爸爸心中早有定数:希望她还是接受保送。但我们能替孩子做决定吗?谁又能保证她执行的效果?于是我们告诉她:这件事由你自己决定。 

  其实,女儿非常认真地听取了我们的意见。我心里也打鼓:我和丈夫应该支持孩子在事关前途的问题上冒险吗? 

  终于有一天,她回家后淡淡地说:“爸妈,我今天对老师说,放弃保送名额了。” 

  一瞬间的震惊。我和丈夫迅速对视一眼,马上表示:“那就这样吧!”再没多说什么。可是晚上回到卧室,我和丈夫谈到深夜,心中不知是惊喜还是担忧。没想到孩子这么小就有了决断力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她既然愿意逼自己一下,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接受。 

  战战兢兢几个月过去了,孩子还是以几分之差落回了本校。之后半年多的时间,孩子经历了期望值的失落、对学校的不满意和与其他同学比较后的失衡。看着她烦躁的神情,我的担心真是难以形容。 

  那时候,我常常用自己的经历给自己“打气”。我18岁离家插队,单纯、胆怯、对社会一无所知,可十多年艰难困苦的生活我们也熬过来了,也靠自己的奋斗走出困境。应当说,我们绝大部分好的经验、品质、能力都不是父母和书本教育得来的,而是靠自己打拼锻炼出来的。我深深体会到,女儿经历点挫折不是坏事,这是成长中一次重要的心理考验,别人无法替代。 


展开全文阅读
  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虽然不富裕,但我们和爷爷奶奶准备了那笔学费,在必要的时候给她一些安慰。更多的时候,我们一直站在旁边,默默地关注她。 

  后来,女儿逐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如今考上了北京著名高等学府。我们和孩子一起走过了风浪,看到了她的成长。 

  “理想主义者”与“新新人类”相互包容 

  很多人都特别欣赏我女儿较强的自主能力与我们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的确,要在两代人之间拥有平等的友谊、获得内心的尊重并不容易。像成人之间一样,友谊来自了解、体谅,来自宽容。 

  我和先生生于上一个时代,价值观、文化取向、待人接物的态度与女儿迥然不同。我俩都是“理想主义者”和“集体主义者”,认为为了实现群体共同目标,可以牺牲个人利益。到了女儿这一辈,她不完全这么看。她不爱当班干部,不乐意“抛头露面”。起初,我还认为她怕耽误学习,苦口婆心地开导她。可她听了半晌来了一句:“妈妈,我不是那种能够一呼百应的人。”那种按照自己内心要求行事的态度,很自然也比较自我,让你说不出是赞同还是反对。 

  我曾特别留意过关于“80年代”人的相关特点分析。有评价说他们是:开放、追求时尚、比较自我。说实在话,有些做法我不同意,但是,我能按照自己的模式Copy女儿吗? 

  每次我们知青聚会,大家总是在饭桌上推来搡去,抢着付账。可女儿与同学小聚,AA制是她们很自然的习惯。我说,你可以请客呀!她说:为什么?别人也觉得理该如此。有时同学到家里来玩,只要小主人累了,她进屋关门就躺下,留下同学在客厅看电视。我惊讶极了!要是我,再累也得陪着。可女儿说,这样使大家都自由。 

  他们认为我们“活得累”,可我觉得他们太关注自我。但这不影响我们彼此宽容,不是吗?我们这一代人,被别人过多教导你该怎么活着,他们这一代,怎么就不能选择自己的活法? 

  况且,他们本身就和我们生活的年代完全不同。我们完成顺应自己时代的任务,他们却要适应如今的社会。经历了人生的几次转折之后,我深深体会到社会适应度对一个人的发展有多么重要,如果不接受新观念,没准我现在还是个思想封闭落伍的人,那么对“新新人类”,宽容一点儿又何妨? 

  我特别同意这样的说法,向新一代学习知识和思考方法。别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并强迫别人遵守。 

  我想,女儿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她也许最大的感受是自由吧!当然了,这是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范围之内。高中毕业那年暑假,她和另外两个女孩决定去郊区玩一天,住一夜。那天,她一直在打电话和联络这件事。可那两家的家长说,不行!除非有一位家长跟着。女儿心有不甘,和两个同伴商议如何瞒天过海……自始至终,我一直在旁边听着,可她没有问我一句,因为她知道,我肯定会同意。 

  当一切都安排好了,她来“征求”我的意见。我说,我希望能有一位男生同去,以便安全。她立刻跳起来:“那别的家长还不干呢……” 

  无意中成了一个快乐的电子 

  □施维 

  我是“80年代新一辈”,现在正抒写自己的青春。 

  我的父母出生在50年代,他们的童年有“三年自然灾害”,青年时期有“上山下乡”和“回城就业”。他们曾被各种自然和人为的因素所摆布,无助地度过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光。直到有了我,他们才在多舛命运的夹缝里,看到了一些生命的亮色。 

  我知道,“80”减去“50”可以得到一个词:代沟。我不知道,所谓代沟是否就是我和父母的关系像原子核与核外的电子,虽然吸在一起,却是一种游离状态。如果是那样,我却无意中成了一个快乐的电子。 

  小时候我是个调皮的家伙,不知道吃了父亲多少巴掌。8岁时,我和小伙伴们爬上汽车,到离家上百公里的地方玩上一天一夜不回家。那次,父亲一顿板子下来,我总算乖了十几年,长成了现在标准的“淑女”。 

  其实,现在我也不什么都听他们的,父亲说:你已经懂事了,可以自己选择怎么生活,我们之间只有商量。 

  的确,不论学习还是生活,我都有自己的一定之规。比如,我严格地讲究劳逸结合。从小到大我是不会在学校以外的时间读书。在学校我会好好学习,放学了,就是我的私人时间,谁都别想干涉。甚至在高三,所有的老师都下了“超负荷”学习的指令,我仍看电视、听音乐,玩得不亦乐乎。父亲也会有种大好光阴被我浪费的心痛感,但只是偶尔旁敲侧击地问一句:“如果看累了电视,不妨看看书调剂一下。”“嘿嘿”,父亲的话只能换来我“不言自明”的两声傻笑。 

  但不要以为父亲是太过宠溺我!因为我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每次考试前5名的基础上。有时候我也会问问父母:“你们为什么不督促我再努力一些,那样我就可以当第一名了!”父亲说:“其实你现在这样很好,也很开心,我们为什么要勉强你去做一个成绩优秀,却没有了普通孩子乐趣的人呢!” 

  父亲这话让相隔近30年差距的我听来没有距离感,我是幸运的。父亲常常唠叨:“你们真是幸福呀,当年我插队那会儿……”我相信,历史的痕迹对于父辈的每一个人都是真实的。父亲自幼在大城市长大,家庭条件优越。1967年,正读高中的父亲插队到湖北农村,读书的梦想自此中断。返城后在家乡当工人,通过刻苦自学、勤勉工作,如今他已经是食品公司的负责人了。他相信奋斗对于改变命运的意义。在我看来,他的个人奋斗又何尝不是我的现代版?个人的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去争取。而这种共同语言,使我活在快乐中。 

  我喜欢做手工,买了许多折纸,平时有空就做一些小玩意儿,谁来到我的小房间都会很惊讶。惊讶于我的心灵手巧,惊讶于父母对我的“放任自流”。其实,母亲显然无意通过某种途径来培养我的淑女气质,她只是像尊重自己的爱好一样尊重我的爱好。父亲告诉我,母亲小时候能歌善舞,是公社文艺骨干。在那个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姥爷坚决反对母亲“不务正业”,但最后母亲却因此被省文工团选中为舞蹈演员,改变了一生! 

  “不是所有人的爱好都有机缘改变人的一生,但却可以让人活得充实快乐,母亲希望你是最优秀的,但首先你必须是最快乐的!”从舞蹈艺术中获得的母亲,同样明白我从折纸中得到成就感的重要性。 

  历史从父辈们的身上剥夺了很多,也赐予了他们很多,一个大起大落的年代赋予了父母坚韧要强的意志,也赋予他们宽容的品质。在积极改变自身同命运奋斗的过程中,他们努力与时代接轨,接纳新知,我与父母的爱好在某种程度上居然不谋而合。我喜欢演讲,妈妈帮我订阅《演讲与口才》,她也从中大受其益,每次单位上有活动,都是妈妈当主持;爸爸喜欢看书,两个书柜都不够他摆书,这里也成了我的精神宝库;我喜欢旅游,妈妈钟情画画,暑期时也会带着我到处写生———她用画笔,我用文字…… 

  这也许真的就是宠溺吧,但我想父母对于子女的宠溺不只需要爱,更多需要宽容和接纳。差异总是有的,父亲也会常感叹“如果你记英语单词有记歌星名字那么快就好了!”母亲会说,那个周杰伦唱歌像念经,有什么好听?但这有什么关系呢,他们需要为我的成长负责,只要永远都保持着倾听和接纳的姿态,已使一切有了更多交融的可能! 

  现在总有人大谈代沟代沟的,我倒觉得没那么可怕!人说“三年一个代沟”,现在的世界发展得这么快,小我三岁的老妹,常常会有一些思想和行为让我都直摇头,更何况父母和我们呢?有差异是理所应当的,但彼此能够承认差异,并带有一种宽容的态度,求同存异,这才是最重要的! 

  前段时间有本书叫《我平庸,我快乐》,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宁要一个快乐的庸才,不要一个不快乐的天才。可我想,真正的天才恰恰是那些懂得如何获得快乐的人。有了这样一句话,天下父母应该明白如何培养一个“天才”了吧。

 

标签:作文素材 生于80年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体验式学习打破贫富壁垒
下一篇:人生经历滋养教育理念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