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2953
标签:
教师随笔
释亲戚
文/陈志祥
初五册语文课本《〈孟子〉二章》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用了两个“亲戚”:(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叛”。课本对这两句话中的“亲戚”都未作解释;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将这两句翻译为“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凭着天下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
首先,我们来分析《教师教学用书》将文中的第一个“亲戚”解释为“兄弟骨肉”对不对。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兄弟”指哥哥和弟弟,“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由此可见,这一解释的意思重复包含。《教师教学用书》将文中的第二个“亲戚”仍解释为“亲戚”,这就混淆了古今“亲戚”的区别。因为该文中的“亲戚”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亲戚”,在古代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
①指父母。例如:
亲戚被戮不可以莫之报也(《左传·昭公二十年》)——父母被杀害,不能不为他们报仇。
②指父母兄弟。例如:
“尧有二女……事舜亲戚……”(《史记·五帝本纪》)——这里的亲戚,后人释义说是指舜的父、母、弟、妹。
③指宗族内外等亲属。例如:
兄弟亲戚称其慈也(《礼记·曲礼上》)——兄弟及本族内外的亲属都称道他是慈爱的人。
④专指同宗的亲族。例如:
近臣尽规,亲戚补察(《国语·周语上》)——最亲近的臣子(对国王)毫无保留地进谏,(国王同族的)亲属弥补监察(国王的过失)。
而现代文中的“亲戚”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
既然“亲戚”一词在古代有多种含义,那么对“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和“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叛”中的“亲戚”怎样理解为好呢?
我认为,“亲戚畔之”是强调“寡助之至”的结果,连最不可能反对他的人(父母兄弟)都会背叛他。因此“亲戚畔之”中的“亲戚”专指父母兄弟,这样能更好地跟下文“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形成对比。第二个“亲戚”跟第一个“亲戚”意思应该相同。《教师教学用书》将第二个“亲戚”等同于现代文的“亲戚”为什么不好呢?因为这样不但忽视了“亲戚”古今义的区别,而且不利于表达文章中心,因为“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不是关系最密切的人,不能更好地突出“寡助之至”者众叛亲离的情况。因此应该将“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叛”翻译成“帮助的人少到极点,连自己的父母兄弟都背叛他”“用天下归顺的力量,攻打连父母兄弟都反对的人”。
由此可见,课本宜将文中的“亲戚”加一个注释:[亲戚]父母兄弟。这样,才能将“亲戚”的古今义区分开来,否则学生易把它当成现代文中的“亲戚”。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标签:
教师随笔
释亲戚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植杖”当何解
下一篇:
“兰亭”小考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