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738  
标签:教学论文
点击朗读教学(网友来稿)


程先国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方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在目前,尽管诸多的语文老师对朗读教学已不再轻视,尽管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仍很不够,对朗读教学的认识理念仍很陈旧、落后,课堂朗读教学仍缺乏具体的指导和有力的教学措施。有鉴于此,笔者就朗读教学谈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对朗读教学的全新定位

根据当代先进的教育理论,对朗读教学的认识应定位于:朗读教学能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er)的多元智慧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引起教育家和教师们广泛关注。加德纳在他所著的《智力架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七项智能,即智能多元论(M I theory)。他试图扩宽人类的潜力,并严肃地指出:“一个人的智能不能以他在学校环境中的表现为依据,从而判断一个人的能力,而是要看这个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自然合理环境下的创造力”。加德纳提出的七项智能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思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自律智能。加德纳的这种“多元智慧理论”使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具备至少七种智慧,大多数人可以使每种智慧达到很高的水平。可能有人认为自己天生不具备某种智慧,但加德纳指出,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培养和指导,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能力使七种智慧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语文的朗读教学就能够对这七种智慧予以“鼓励,培养和指导”。

1、语言智能。即有效地利用口头或笔头语言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把语言的结构、发音、意思结合并运用自如。而朗读可培养语感,发展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反复朗读可使学生逐渐认识遣词造句、用语成文的规律,逐渐把书面语沟通起来,口诵目染,不断吸收,把书面语变成自己活的语言,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2、空间思维智能。即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世界并表现所见事物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以及这些成分之间的关系的敏感性,也包括想象。而朗读是眼、口、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一种阅读活动,通过朗读,既可发展语言,又可发展思维。首先,借助朗读内容媒介,通过朗读者的再造性和创造性想象,肯定能够培养学生对对象的“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以及这些成分之间的关系的敏感性”;其次,语言与思维形影相随,不可分离。根据神经生理学的实验结论:人类的语言活动与大脑左半球的某些部位相联系,控制语言的大脑左半球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因此,通过朗读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智能,同时也训练了思维智能。

3、音乐智能。即察觉、辨别、改变、表达音乐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音色或一曲音乐的色调的敏感性。这项智能在朗读中的培养,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诗词曲赋”的朗读,这些体裁本身具有整齐美、抑扬美、回环美、节奏美、韵律美,一句话,具有音乐美,能够培养朗读者的音乐智能;其次,成功的配乐朗读,肯定能够培养学生“察觉、辨别、改变、表达音乐的能力。”

4、人际智能。即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面部表情、声音、动作的敏感性,辨别多种人与人之间的暗示,以及在实际场合中对这些暗示做出有效的反应的能力。这种智能在朗读教学中能得到有效的训练,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小说、戏剧、影视作品及记叙性体裁的阅读,通过肖像、语言、行为、心理去揣摩人物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其次是通过朗读,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促进了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际交往。

5、自律智能。即有自知之明,能根据对自我的了解而采取适当行为的能力,有律己、自知以及自尊的能力。这在朗读教学中的培养,是通过对朗读内容的理解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实现的,在朗读材料中,有很好的自律智能的榜样很多。朱熹说:“‘书读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教者只要能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有技巧地去朗读,就能实现学生对其思想内容和感情的理解与体会,自律智能也就在这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培养。

6、逻辑——数学智能。即有效地利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关系、陈述、功能及其他相关抽象概念的敏感性。这些过程用在逻辑——数学智能中包括:分类、分等、推理、概括、计算及假设测试。这种智能在朗读教学中能得到培养:主要通过对说明性文体、议论性文体、应用性文体以及一些侦探、推理小说的朗读实现。

7、肢体动觉智能。即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能力,或者用手灵巧地生产、改变事物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特色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速度、灵活性等,以及对外界或自身刺激反应的能力。这种智能的培养在朗读教学中主要体现为:①个人有表情的朗读;②分角色朗读;③带表演性的朗读;④对小说、戏剧、影视作品的正确朗读等等。

综上所述:既然朗读教学在使学生全面发展并成才中处于如许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就必须重视并优化朗读教学。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三度”

1、效度。“心动不如行动”,“口说千遍不如手做一遍榜样的力量是无敌的。”要优化朗读教学,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强化自身的朗读意识,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能够经常躬身示范。同时,要努力创设朗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教学《故乡的榕树》,教者在导课时,如能一边朗诵一段对自己故乡美好回忆的文字,一边播放悠扬轻松的小提琴曲,声情并茂的朗诵定能使学生很快就产生一种冲动,急切地要进入课文的意境的冲动。

2、角度。不同的文体,朗读宜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才能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一般说来:

诗歌和散文,重点在于解决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叙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尽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学生在朗读时就会产生回忆,引起他们的联想与想象,激发起共鸣。再以《故乡的榕树》为例,导课中,学生的情绪已被调动起来,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已开始在脑海中浮现,这时再让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配上小提琴曲《思乡曲》来进行朗读,学生就很容易受到课文中优美动人的语言、诗情画意的境界的感染,甚至有些同学当场就能动情地描绘出自己故乡的景色和儿时的趣事。


展开全文阅读
文言文,重点在于根据字词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要在理解中读。比如,学习《过秦论》,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许多典型的实词,更要激发学生对文章语言气势、论证气势的兴趣。

戏剧、小说、童话、影视作品,重点在于理解人物的性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了再创造,而且他作为这个过程中的主体,会产生再创造的兴趣和喜悦,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梯度。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指出:“朗读应有基本要求,进一步要求,较高要求……”这就表明了朗读的训练目标应有梯度。这梯度,应该以是否适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知识背景、思维水平等)为检验标准,以原有的知识基础为起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缩短现有发展水平与达到目标之间的距离,要在课堂上使多数学生经过朗读能达到目标。如洪镇涛老师上《伶官传序》,在分析第三段庄宗盛与衰两方面情况时,就分了三步让学生读:一读,“本段中用了哪些动词写出盛和衰?”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二读,“这段是叙事还是议论?”学生大声朗读后,齐声说是“叙事”,因为一连串的动词都是叙事。教师再读,教师读的语气学生一听,马上又齐声说是“议论”。三读,“什么原因使这两句话既象叙事又象议论?学生反复朗读,发现原来作者是把庄宗的盛与衰的不同情况的叙述,分别置于一个带着强烈议论语气的感叹句之内,“方其……可谓壮哉”、“及……何其衰也,巧妙地把叙事和议论结合在一起了。这样,学生最后朗读时,就能做到既把事实叙述清楚,又使全句显得连贯、紧凑,给人以整体感,而且还突出了一种议论语气。这种逐步加深的读法,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语言的内在美,更感受到了朗读带来的成果,体会到了成功的欢乐。

重庆市开县师范学校:程先国

邮编:405400

 作者邮箱: sycfcxg@163.com

标签:教学论文 点击朗读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江苏明年高考时间表排定
下一篇:《威尼斯》说案(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