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高考范文
阅读:343
标签:
高考范文
透视校园送礼现象 各方人士评说
●送礼是学生的自愿还是家长的“代言”?●送礼是否会影响教育的公平性?
●怎样看待送礼与正常的师生关系?●不要让弱势群体为送礼发愁。
编者按:节假日,中小学生自愿给老师送贺卡、台历、挂历,或自己亲手制作小纪念品,以此向老师表达敬意之情、感谢之意本无可厚非。然而,近年来,记者发现一些学校在送贺卡的同时,悄然派生出一股送礼之风。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我们该怎样去看待这个问题?在送礼的背后应引起我们哪些思考?为此,新年伊始本报特邀请一些人士就如何看待学生给老师送礼的话题进行评说。
记者现场目击
为了解学生给老师送礼的现象,记者选择了“教师节”这个特定的日子,在北京地区的几所学校进行了随机采访。
2002年9月10日北京D小学门口早上7点20分。身穿校服的学生陆续走进学校。记者发现在进校的的2/3学生的手中都拿有鲜花、贺卡,还有包装精美的小礼盒。在离校门不远处,一位穿戴朴素的母亲用无奈的眼神目送女儿走进学校的情景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并上前与她攀谈起来。谈话中得知她与丈夫都下了岗,家庭生活拮据,今天是“教师节”,女儿提出想给老师买点礼物的心愿没能满足,心里感到很对不起女儿,不过她已向女儿保证明年一定满足她的愿望。不一会儿,一位推着自行车,穿着得体大方的年轻母亲送女儿上学,在女孩的手上拿着3朵美丽洁白的百合花,记者赶上前询问:上学为什么要带花?为什么带3朵?花是什么时候买的?原来,女儿是个班干部,母亲认为女儿的成长是老师培养的结果,今天是“教师节”,所以头天晚上妈妈陪着女儿特意排队为班主任、数学和英语老师各买了1朵百合花,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7点40分,记者来到北京Z小学。在距学校20米开外的西北处,一位卖花人被上学的学生簇拥着,不到5分钟,桶里的鲜花被一抢而空。在进校的学生流中,一个没有带任何礼物的男孩,边擦眼泪,边责怪送他上学的爸爸,为什么没有给他准备送老师的礼物。
7点55分,记者又赶到G小学,这时学生都已进入了教室。在校门口记者了解到,该校今天为学生开设了一个“我跟老师说句心里话”的信箱,以次作为学生送给老师节日的礼物。这个“礼物”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点20分,记者又走进了曾经采访过的打工子弟学校——北京希望小学。年轻的肖校长告诉记者,今天是“教师节”,学校放一天假以示庆贺。在老师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插在玻璃瓶里的鲜花和包装不太讲究的礼盒。操着河南口音的男老师告诉记者,鲜花和小礼物是学生昨天下午送来的。这是他第一次在教师节里收到礼物,他很意外,也很感动。
事情虽然过去了几个月,但一种难以名状的心情,却始终萦绕在心头。下岗女工那双无奈的眼神;边哭、边责怪父亲的男孩等,怎么也挥之不去。为什么学生要给老师送礼?对那些没有给老师送礼的学生老师会怎样对待他?一个原本很单纯的事情,如今却夹杂了如此多而难以明辨的“内涵”,使这话题谈起来如此的沉重!
快要过年了,要不要给老师送礼?送什么礼?又成了不少孩子和家长为难的事情。(本报记者 陈晓蓓)
让家长解脱 还老师坦然
赵忠心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你对我好,我也不能辜负你。在一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无可厚非。
但是,在有的交往中就不宜采取互送礼物的方式来表达某种关系和感情。比如,干群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群众给干部送礼,学生给老师送礼,很容易把“正常”的干群、师生关系给扭曲了。
目前,在学校里,学生给老师赠送礼物的现象有相当的普遍性。前些年,一般在新年到来之际,学生给老师送个挂历,说来这也没什么,花不了多少钱;有的还是借花献佛。
近来,有的地区或学校,学生和家长给老师送礼物,相互攀比,日益升级,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应当承认,家长让孩子给老师送礼物,绝大多数还是为了表达对老师培养、教育孩子辛劳的感激之情,并无其他非分的意图;但也有个别的家长,存有一些不大正当的想法,比如希望老师在平时能“偏向”或关照自己的孩子一点儿等。
不知道家长们想没想过:当孩子得知家长给老师送了礼物,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究竟是更加激励孩子求学上进,还是会使他们产生一些依赖、放松思想?
做老师的如果欣然收下了家长赠送的礼物,老师想没想过:我们收了学生和家长送的礼物,很容易产生一种“欠账感”,你还敢不敢再像过去那样严格要求、管理学生?学生犯了错误、违反了学校纪律还敢不敢批评?常言道:“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软。”
另外,要是一旦严格管理学生,把学生管“翻”了怎么办?别的学生知道这个家长给老师送了贵重礼物,会有什么想法?别的老师知道某个老师收了家长的贵重礼物,会对你有什么看法?有的家长没送礼,有的送礼贵重,有的礼物不大值钱,老师在工作中还能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吗?做老师的尤其应当想到自己的身份:我们是公职人员,就像国家干部,代表国家行使教育的权利,尽教育学生的义务。收了学生和家长的礼物,老师在民众中的形象就会发生变化,老师的人格就会在家长和学生中大打“折扣”。
当然,绝大多数老师面对学生和家长送礼物的现象,是左右为难:收下吧,不合适;不收吧,会让家长多心,是不是认为“礼太轻”了?
我看,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最好的办法是学校领导在家长会上公开表态,谢绝一切用礼物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学校领导代表老师表示“心领了”。这样,既可以帮助老师从“收”与“不收”两难中摆脱出来,也能使家长从“送”还是“不送”的尴尬中解脱出来;既维护了老师的清白和在学生、家长中的威信,也使那些拿不起礼物的家长彻底“松了口气”。(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局长说:礼要分“轻”、“重”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教育局 赖每
学校作为社会道德的源头,应当是一片净土,但是令人担忧的是,一股送礼之风也刮进校园。尤其是过节、过年之前,学生们除了送贺卡、鲜花、小纪念品等普通礼物外,送化妆品、项链等贵重礼物的也逐渐出现,而且攀比之风日益严重。有些学生送礼并非出自自己的意愿,而是家长的意思。造成学生送礼风的起源很复杂:尊师重教的传统,家长的讨好心理,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等等。
展开全文阅读
学生该不该给老师送礼?笔者认为简单地全盘禁止不太现实。问题出在这个“礼”的轻重上,如果礼物价格高,已成为学生(家长)的负担,这种礼就会引起不良的后果;如果礼物“轻”,比如学生亲手制作的贺卡,或老师病了,学生们集体送一束鲜花慰问等,这种礼既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而且能很好地表达学生对教师的真诚感情。应该说,这种礼是高尚的,是有积极意义的,没必要禁止。
但是,有部分学生送礼是带有个人目的的,希望送礼后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照,例如能评上“三好”学生或当个班干部等,这种礼已变质,对学生本人、对学校的学风和教风都会产生消极影响,这种现象应该坚决制止。还有个别学生送礼是带有商业性质的,如用钱买文凭、买分数等,这已是腐败行为,应当依法惩治。
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又是学生礼物的接受者,要使学生的“礼”是恰当的并具有积极意义,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因此,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引导学生送礼行为。首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绝对不能暗示、提倡学生送礼,对有一定价值的礼物不能接收。因为教师是孩子成长生涯中的重要角色,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给成长期的孩子们做着榜样,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新一代接班人,要想我们未来的社会风气更加洁净,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从学校教育抓起。一名真正德行高尚的教师,需要的是学生及社会公众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爱戴,而不应该是强调物质上的任何表示;其次,对有消极意义的送礼行为要加强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因为学生正处于接受教育的阶段,有些学生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仍难以有个清晰的认识,加上部分家长为了讨好教师,不顾孩子的感受,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不惜花重金送礼。作为教师,应该加强教育及引导,让学生明白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不是靠送礼送出来的,而是自己努力争来的。
教师还要注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最后,教师绝对不能因为接受了礼物而对学生产生偏向,从而影响教育的公平性。
校长说:表达心意不可攀比
江苏省常州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邵兰芳
教师作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创造者,其工作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尊重与赞誉。广大家长在满意的同时希望孩子在学校能获得的更多。于是,家长通过孩子或自己直接给老师送礼的情况便屡有所闻,在某些地区或学校甚至已经成风。作为校长——学校的管理者怎么看这种现象,且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教师的辛勤劳动应该得到全社会及广大家长的认可与尊重。中国是礼仪之邦,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家长愿意表示一点心意亦属人之常情,不必讳言,更不必谈“礼”色变。但这人之常情却有个度的问题。
说到底,首先要涉及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书育人为教师天职,对每个孩子负责,为每个孩子提供优质教育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中国有句古话,君子之交淡如水,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应该是君子之交。既是君子之交,彼此看重的就应是精神层面的东西。物质交往,则应以淡淡如水为度。家访时的一杯热茶,一声谢谢;节日的一个电话,一句问候;教师节的一张贺卡,一朵鲜花,都是表达心意的方式。
我们学校的老师就曾在教师节的时候将过去的、现在的学生送的贺卡贴在办公室的墙上。望着琳琅满目的卡片,教师心里充满了自豪与温暖,特别是那些家长与孩子亲手制作的别具一格的卡片更是令教师爱不释手,细心珍藏。当老师满头银丝的时候,这些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样礼物表达的是诚挚的心意,留下的是温馨与感动;它会激发教师愈加热爱教育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
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向老师表达心意的方式不宜物化,更不能以金钱多少作为衡量的标准,甚至形成攀比,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作为教师要坚决避免与家长关系的庸俗化,并将此提高到师德、操守、人格的高度上来认识,不然此风盛行,不但污染了社会风气,还玷污了教师这个以育人为天职的神圣职业。“因为与家长的关系而影响与学生的关系,妨碍公平、公正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贻误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这样的结果大概也是家长所不愿意看到的。
教师说:礼物,教师价值的体现
北京市房山区第四中学 杨涛
送礼的缘由,自是多多。笔者认为,学生给教师送礼主要是为人格魅力所折服。
我的爱人身为教师。平日里,她几乎所思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班里的学生。早餐前、晚饭中、睡觉前满嘴都是她的学生如何如何。家里的电话也成了她与家长沟通的“热线”。
岁末,她也收到了学生给予的大小不一的礼物20余件。此时,眼前的一师一生,让我感到:学生送礼,是对教师的一种慰问与祝福,是对教师为师之道的一种认同,甚至是对教师人格魅力的一种“另类”诠释。
试想,今天的学生远不像他们祖辈、父辈那样的“乖顺”、那样的“膜拜”。他们敢怀疑、敢质询,同时也更敢以自已的方式去表达爱与恨、喜欢与厌恶的情感。因此说,学生给老师送礼的前提是师生间曾有过生活乐趣的共享、情感的沟通与共融,心灵的碰撞与弥合,思想的共振与共鸣。惟其如此,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方是亦师亦友、民主平等的好老师。从而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赖。看来我们的教师在与学生日常的交往中,随意与不随意的言行,学生都会做出相应的评判。如果教师人格魅力流失了,最终会导致教师在学生的视线中失落。
追思过去,笔者上中学时,也曾给一位女老师送过自家产的粒粒饱满的花生。因为这位班主任的豁达开朗、聪慧睿智慈祥如母,令我陶然于浓浓的师情之中,令我身处于“不教而教”的教育境界之中,于是我便用花生去表达我的尊重、敬羡与爱戴之情。
现在,笔者虽广义亦为师,但实则为“中层干部”,所谓的教育管理者,与教师接触远远多于与学生的共融,其自身所谓人格魅力也无缘展现于学生面前,这就注定了去年岁末,笔者未能收到任何来自于学生的礼物,哪怕是一张小小的贺卡。这不又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学生给教师送礼,所要表达的是对教师的崇敬、关心甚至感戴之情吗?
但愿这种如清泉之澈,无任何铜臭与功利的学生给老师送点小礼物之风,不要肆意滋延,以维持师情可期,育韵缭绕的美好境界吧!
家长说:校园送礼要有规矩
王焕现
近些年来,越来越盛的校园送礼问题,怎么都难以看成是学生对老师真挚情感的真实表达。事实上,送礼之风一经个别人带起,师生间正常的高尚的感情就被掺了沙子。现在有钱人多起来,一些学生和家长动辄给老师送价值几百甚至上千元的礼物,或请老师吃饭,或资助旅游。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难免会对相关的学生多些“关照”。事实上,这样的“关照”成了老师对家长和学生的一种“回报”。而这种回报,直接挑战的就是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它已不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了。当然,其他学生和家长不会心甘情愿地承受这样的不公平,于是,在社会没有规范的情况下,只好加入给老师送礼的行列,以期同样得到老师的“关照”。面对这些寄托着期望的礼物,老师是受之难,却之更难。因为,无论这礼物轻重厚薄,它们都是一份寄托,而哪个老师能拒绝家长和孩子对自己的寄托呢?于是乎,校园送礼问题就进入了现在这样一个怪圈。
必须承认,尽管这些年我们的立法步伐加快,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但仍然有一些盲区。比如,在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方面,在师生关系方面,校园送礼这样的问题,就暴露了一个不小的法律法规的盲区。而类似的问题在法制相对完备的国家就不会发生,因为他们早就制订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我至今记得在英国参加的一个聚会,那是为纪念系里一位80岁老教授的生日。聚会的气氛相当热烈,但全系送给老教授的最重要的礼物,就是一张有全系所有教师签名的生日贺卡。这不能说他们情谊不深,但他们的深情都凝聚在这张卡上了。有位英国朋友还告诉我,无论是就学还是找工作,有关人员包括教师决不会接受当事人的礼物,当事人不会送,有关人也不会接,在这个过程中任何可能损害当事人人权和利益的言语和行为,都有可能被控告。
展开余文
在今天的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教育需求的增加,众多新问题的产生,也都在要求新的理论境界,新的解决方法。既然存在师生关系,就要求有相应的师生关系的规范。既然有学生、教师、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的关系,也就都要求有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当然,有些规范应该是着眼于道德的,但仅有道德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着相应的法规尽快面世。到那时,我们将学习工作在一个“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教育环境中,老师和学生都坦坦荡荡,心情舒畅。
过节送什么礼物好?
北京农学院 张祥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学生给教师最好的礼物是:学生接道,收业,提问——学生者,所以接道收业提问也。
如果一个小学生在教师节那一天对老师说:我今天按照您的教诲帮助妈妈多打扫了一个房间;或者,今天我多做出一道难题,那么,就是送给老师的最好的节日礼物。
对于中学生来说,如果更多地理解父母的辛劳和关爱,或者消弭一件与同学的龃龉,或者把更多的知识融会贯通,或者提出值得老师用些心思去思考的问题,那么,就是送给老师的最好的节日礼物。
大学生送给老师的最好的节日礼物可以有较多的表现形式,但是应该只有三类:接道,收业,或是提问。
如果已经毕业的学生在教师节那一天向老师表示问候,或者用自己的工资为老师买一件小礼品,也是非常好的礼物。
在校学生自己没有经济来源,即使收到了奖学金,也应该孝敬父母,除了病危急救等特殊情况,师生之间不应该出现物质关系。物质经济的关系只能发生在父母或监护人与校方之间。师生之间只有文化的精神的关系:道、业、惑。
能不能建立起正常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强势者,学生是弱势者,强者支配,弱者服从。所谓的师生平等只是一种矫情的虚言,即使在欧美国家的大学之中,也已经开始反省,更不用说中小学。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强弱格局才发生变化,所以如果已经毕业的学生给教师送礼品,不说明师生关系不正常,相反,说明当初在校时的师生关系良好。
即使教师重道,敬业,敏惑,如果社会风气低糜,也不容易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是作为强势者的教师,在自己的班级内仍然具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尤其是小学,其次是中学,最后是大学。
来源:[中国教育报]
标签:
高考范文
透视校园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高考作文和平时作文的区别(网友来稿)
下一篇:
教育时评:高校毕业当老师是退路?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