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作文素材
阅读:501
标签:
作文素材
教师——中国希望中之希望
中国教师报 2003-01-22
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李官中学校长 王奎宗
现实教育中的重“教”轻“学”,重“传授”轻“发现”的做法引发了许多问题,为此,必须给传统的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在内容与步骤上重视的是:第一,确定教育目标;第二,分析学习者的特征;第三,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第四,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的起点;第五,制定教学策略;第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第七,进行教学评价等。这样的设计尽管有很多优点,但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端:以教师为中心,全部教学设计理论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实质上,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人际互动过程,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往返活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沟通。这就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同时还要求教师成为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以便师生在和谐快乐的情境中实现“互动”——教与学的共振。教师的权威将建立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促进其能力、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从传统的学习控制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教师在教学中要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个性品质、人生信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条件下的学习就是罗杰斯所倡导的意义学习,它与认知心理学说所讲的积累性学习不同。意义学习关注学习内容与学生个人之间的关系,而积累性学习仅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意义学习中,学生整个人(包括认知、情感等方面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都参加了学习,同时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整个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使自主性学习有一个长久的动力。一切学习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既受外部动机的影响,也受内在动机的驱使,自主性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内部动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发应因人而异,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在我国的现实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尽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减少失败的痛苦。过于频繁的测试、考查和评比使学生经历了太多失败的痛苦,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内在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不要吝啬夸奖、鼓励和赞美的话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及学生的进步。
三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从“教会知识”转移到“教会学习”上。对于教师来讲,其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即“教会学习”。最重要的一方面是教会学习策略,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学习策略。对于学习策略的教学,教师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各种一般性的、针对不同学习任务的具体的策略;另一方面,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学习策略,即学生不仅要拥有策略本身的知识,还要拥有如何调控策略的知识。
四是教师角色由“演员型”向“导演型”的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扮演了一个演员的角色,学生成了观众,教师在课堂上使尽浑身解数,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只能偶尔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去自主地探究问题,不能在课堂上积极地讨论,发表见解,提出质疑。新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应变成“导演型”。即教师应设计出学习的各个环节,由学生去自我预习、自我探讨、自我质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由学生去归纳、总结知识规律。教师只是个辅导者,它的作用是“导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路人,是对学生感到模糊的地方、疑难不解的地方进行有效地点拨、启发。学生是“演员”,教师变成“导演”,学生还可以挤进“导演”的行列,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彻底地发挥。
五是教师角色要由“警察型”向“民主型”转变。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由“警察型”向“民主型”转变。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创造性地建设一种民主、和谐、充满学术研究气氛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以关怀、关注、理解、赏识的眼光启发学生的心智,让学生能大胆地发挥创造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认识过程,要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密切合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学生的学习需要民主的氛围,今日的教学民主是为明日的经济民主、社会民主打基础的。 呼唤具有高度人文精神的教师
■广州市泰安中学副校长 陈 峥
新课程本身处处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改变了人作为社会发展工具的价值取向。这种“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新课程人文精神的体现,只有具备人文精神的教师才能真正完成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对教师人文精神的要求体现在:
第一,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改变传统的教师垄断教学模式,还自主、民主的教学模式于学生。
展开全文阅读
第二,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底蕴。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通晓其他学科、门类的知识,既有人文学科的素养,又有必备的科学素养,以适应新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人文学科知识是人文精神的基础,在自然学科学习中体现的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和批判精神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新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即学生作为主体意识“人”的感受,充分体现新课程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验成功,改变以往“让少数孩子体验成功,多数孩子体验失败”种种教学模式。注意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自身的内在要求。
第四,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开发校本课程的意识和能力。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同时带动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特色的创建,仍然是充满人文精神内涵的措施。
第五,教师本身应该具有丰富的情感、健全的人格。这种情感主要体现对自然界的多样性与和谐的敬畏,以及对人类创造文明的由衷赞叹等。我们不能想像一个历史教师以漠然的表情、毫无生气的语调,讲述着祖先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明。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
人格需要人格来培养,教师必须有健全的人格,才会自然真实地表达情感,从而达到与学生共鸣,才能营造“快乐”、“成功”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取人文精神的精髓。
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只能是一知半解,而对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或是支离破碎的或是顾此失彼的。这样的教师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上只能展现表面的热闹和民主,学生变成了活动的工具,而不是活动的主体。新课程呼唤具有高度人文精神的教师,让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新课程,深深地植根于师生的心灵。
视学生为朋友
■湖北省潜江市文昌中学校长 李祥富
长期以来,我一直思考着一个说来陈旧、而实践不易的问题:真正理想的师生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近日我读了《朱自清传》,受到了十分生动的启发。朱自清先生虽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但从未离开过教席(先是教中学,后来教大学)。在漫长的执教生涯中,他总是尊爱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视学生为朋友,深得学生敬爱。因而,他的工作始终很愉悦,很顺利,很成功。
我想,教师视学生为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既体现了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又反映出了一种科学的教育思想。我们懂得:学生虽然是教师的教育对象,但他们在人格上和教师是平等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他们也会有自己的追求,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权利。在教育活动中,无论哪一种方法,都需要有师生平等的关系作为前提。作为教师,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就能和学生彼此亲近,对他们的情况就会有深刻的体会与了解,就能根据他们的智能和爱好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途径,使教书育人做到有的放矢,恰到好处。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情不仅是人的意志、行为的动力,而且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激发和调剂的功能。作为教师,也只有“让学生爱你,你才能赢得学生的心,才能胜任教师的崇高使命”(孙敬修语);教师要有正确的思想,才能被学生欣然接受;教师要有高超传授技能,才能得以充分的施展。如果教师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子,对学生态度硬邦邦、冷冰冰,面目刻板、粗陋,毫无人情理趣,甚至任意支配、役使学生,无视学生的人格,就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扼杀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创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为了做到尊师和师尊的统一,真正视学生为朋友,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与学生交往时,不是一时一事的谦恭如朋,不是为了什么而矫情做秀,而是一以贯之,出于一种性情和赤诚。用一句时髦的话说,教师要俯下身来和学生在同一平台上,从教学中双向互动,到感情上畅然交流,这样,才可望培养出有独立人格、有健康心理、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标签:
作文素材
教师——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寒假不要成为孩子堕落的泥塘!
下一篇:
中国学生数在美退居第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