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学论文
阅读:2127
标签:
教学论文
解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北京青年报 2003-02-14
焦点提问
《北京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取消“遇到坏人坏事敢于斗争”
采访者:本报记者张倩
受访者: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秘书长梁永平
新学期将至,北京市中小学生将试行新的“学生守则”和相关行为规范。在经过修订的新守则和新规范中,除了增加了“禁止吸毒”等相关条款外,还取消了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20条最后一句“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的“敢于斗争”四个字。这一改动是进步还是保守?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专家。
记者:在今年新修订的《北京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只保留了“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而去掉了后面的“敢于斗争”四个字,对这个改动您怎么看?
梁永平:我认为这是一种社会进步,是对《未成年人保护法》落实实施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在教育制度方面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这一主题的最具体体现。
记者:在基金会表彰奖励的见义勇为先进分子中,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多大比例?其评选标准又是出于何种考虑?
梁永平:对于青少年见义勇为的事例,我们在宣传表彰方面一直比较低调。自1993年基金会成立以来,我们接到过各省、市报来的未成年人救火、救人、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事例多起,我会仅选择了个别特例进行表彰。我们主要是出于青少年年龄小、模仿力强、缺乏对事物潜在危险的判断能力、缺乏在紧急情况下自我保护的能力的考虑。
记者:此次北京市修改出台的小学生行为规范,是否第一次明示了不提倡“赖宁式”的见义勇为行为?
梁永平:据我们了解,在《北京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将“敢于斗争”四字删去,北京市是第一个。与这个内容相近的还有去年10月广东省政府在全省消防电话会议上明确规定,严禁动员中小学生等参加救火,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这和《北京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修改一样都很有进步意义。我们认为在宣传见义勇为精神、弘扬社会正气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见义勇为观,不仅要有大无畏的勇气,又要有人性的关怀,还要机智灵活,与坏人坏事斗智斗勇。
记者:基金会作为“见义勇为”的倡导者,是大力倡导和弘扬“敢于斗争”精神的,现在取消了“敢于斗争”条款,会不会造成此种精神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弱化?
梁永平:我认为不仅不会弱化见义勇为精神,反而会使它更加科学、理性地发扬光大。因为见义勇为是一个内涵和外延很深、很广的概念,绝不仅限于面对面斗争。现在要求小学生见到不良现象和违法犯罪行为主动报告,就是采取了一种积极而灵活的方式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这也是一种力所能及的见义勇为。
标签:
教学论文
解读小学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开始瞄准公平
下一篇:
浅谈非智力因素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