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1328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第一轮复习思路新探——兼论对98高考文字表述题的思考(网友来稿)
王中华

高三语文复习的思路历年来都被界定为“课文复习、考点梳理、综合训练”三轮,但课文复习究竟应该怎么搞,按单元,按文体,还是别的?一直众说纷纭,但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教材无疑应是第一轮复习的重点,但复习什么,怎么复习,复习多久,一直困扰着我们。按单元无疑会拖长复习的时间,耗时费力;得不偿失;按文体,又会徒增混乱,且太过笼统。而且,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不容回避,那就是低能级的“识记”可能会得到全面关注,其余“理解、分析、综合、应用、鉴赏、评价”只能够“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这自然与高考对学生有较高的能力综合要求相距甚远。笔者认为,教材复习的宗旨也应是提高学生能力,兼顾基础知识。为此,笔者提出一种复习思路,那就是挖掘教材精华,参照学生普遍存在的能力缺陷,有的放矢地形成专题复习。如:针对课后思考题有“炼字”的练习,形成选词填空专题;针对“炼句”的思考练习,形成“修辞、句式的作用在文字表达方面的应用”的专题,(理解和运用修辞、选择和变换句式专题在第二轮考点复习中会得到全面训练。)本文就是就‘修辞格的作用在表述题中的应用”、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能力缺陷、结合教材构成的专题。总之,这种第一轮复习思路既可以做到了抓“纲”务“本”,又能做到重点突出;既能夯实基础,又能提高能力可以弥补第二轮考点复习的缺漏、尤其是对语文学习中的‘疑难杂症”束手的不足,开拓复习的广度和深度,节约复习时间,应该说有一石数鸟的效果。下面,我谨以本专题对这一复习理念进行诠释。

修辞句式无疑是高考中的重点。这一点在98年的高考题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28题、29题、33题三大题都涉及修辞,可以说题量重、赋分高。第33题扣住的是“理解并运用常见修辞方法”这一考试说明要点,但我们也惊讶地发现,第28题、29题则考查了我们平常并不太重视的修辞作用在表达上的应用。28题的答案为:“反衬玉簪花生命之强”。评分标准,回答了“反衬”或‘衬托”或“对比”可得2分;29题的答案:(1)“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评分标准,回答了“紧凑地衔接”,得2分,  回答了“强调时光飞逝”,得2分。(2)“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评分标准:回答了“铺开、扩大”,得 2分,“强化主旨”,得2分。除33题考“理解运用”赋4分外,考修辞的作用在表达上的应用赋分竟高达l0分(2分+4分+4分)!  惊愕之余,我们看到98年的高考这几道题看似超“纲”,而当我们反观教材时,则发现它紧紧地扣住了我们平常的教学,所谓“考题在课外,知识在课内”在这几道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且试题难度适中,可把握性好,对训练有素的同学来说,答题思路显豁,对忽视了教材和训练不到位的同学来说,则如雾云遮山,不知从哪里着手,因此,试题区分度也很好。

因此,第一轮复习紧扣教材再一次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且,结合教材有深度的专题复习显得很有必要。

下面让我们来研究几种常见修辞格的作用在文字表述题中是如何得到应用的。

比喻的修辞作用:恰当地使用比喻,可以使所讲的道理清晰、易懂、深刻;所写的事物生动、形象、传神。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记一次大型的泥石流》课后思考题二,答题要领:“好像火车奔驰”,“宛如巨龙游动”,“犹如一大锅粘粥沸腾”等比喻,增强了说明的形象性,使读者对泥石流的动态、状貌有了更为具体清晰的认识。

《长江三峡》思考题二第3问,答案要领:“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运用了通感、比喻手法。“飞翔”既能让人联想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更能让人体会到作者在母亲河流上航行的兴奋、激动以至神采飞扬的情致。

《我的空中楼阁》思考题三之2,答案要领:“小屋在山的环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十分传神地写出了静态景物因光线变化给人造成的动态感觉。

综观上述答题要领,无不是紧扣了该修辞格的作用在表达上的应用(形式),然后套上这个修辞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语境内容,按这种答题思路,回答问题准确而且精练。

反观98年高考题28题、29题,无论是答案还是评分标准,这种“修辞格的作用在表达上的应用(形式)套语境内容”的答题思路是何等地简单易行,然而,如果对修辞的作用知之甚少,或者不会使用相关术语,失分自然“在劫难逃”。

又如,排比的修辞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增强节奏感,强化主旨,用于议论,可以把道理论述得严密、透彻。用于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反复的修辞作用:能够强调所表达的内容,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可以加强语言的条理性。

98年高考题29题题干:“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事实上,题干已经明示了答题方向,同时导语提示为:“反复使用‘便’‘领取’的好处”,那么在动词的使用上,“便”‘领取”也就有了与反复修辞格类似的表达效果,同时,“便是某”“领取某”又可以独立构成句子,且在三个以上,也就有了与排比修辞格类似的表达效果。综合这两种修辞格的作用,将之应用在答题中,可以遴选出“增强节奏感”“紧凑的衔接”“强化主旨”“强调”等重要“形式”信息,然后套上“语境内容”,答案就很容易得出了。

基于以上思路,笔者对29题之(2)的答案提出一点拙见,以就教于方家。“层层铺开”与“逐步扩大”两句“兼容”,且“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前二个“领取”是并行关系,第三个“领取”与前二者是分总关系,然后和第四个“领取”构成语意递进关系,且“领取生活”尤有点明题旨的“点晴”作用,因此这四句总的趋势是递进关系——部分而全面、由表及里的递进关系。因此,愚以为莫若将“逐步扩大”改成“逐步深入”,这样与“层层铺开”形成了“广度”和“深度”的思路格局,同时,“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过于笼统,莫若改为“点明并强化了领取生活的主旨”,评分标准可定为“层层铺开”、“逐步深入”、“点明强化”各1分(形式),“领取生活”1分。


展开全文阅读
事实上,修辞格的作用在我们平时的授课训练中应该说予以了足够的“量”的重视,如《包身工》《依依惜别的深情》《幼学纪事》《时钟》《屈原》都有与排比和反复修辞作用相关的讲授内容和课后训练,遗憾的是,涉及到“活用”,相当的考生仍然缺乏这种能力。

懂得了这种“形式+内容”的答题思路内涵,类推回答第28题,简直就是“小儿科”: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相信上述论述足以引起我们对“理解和运用”修辞格及其它表达技巧之外的、容易为我们所忽视的“修辞格及其它表达的作用”有了足够的理解和重视。下面,我就一些常见的修辞格、常用的句式的“作用”作一个术语上的归纳,以资为读者作“举一反三”之用。

修辞方面:

借代:可以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联想;使语言富于变化、简洁精练、生动形象,有时能增强褒贬色彩。

双关:①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双关寓意深刻,富于讽刺性。②可以使语言含蓄、幽默,婉转,富于情趣,耐人寻味。

夸张:利于突出事物特征,揭示事物本质,启人联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同时能表达鲜明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感染力。

比拟:使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同时,还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如可以使可爱者更活泼可爱,使可憎者更可恶。

反衬(或映衬):可以使所写事物更加鲜明、突出;所说明的事理更全面、有条理;所抒发的感情更强烈、真挚。

通感: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写景状物生动、传神,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②启人联想,调动各种感官,从不同方面去领会揣摩其中的奥妙,从中得到美的感受。③有利于写难写之景,状难状之物。

倒装:①增强语势,对于改变位置的句子成份或复句中的偏句起突出强调作用。②能使文势贯通,便于和上下文衔接。③有的是为了避免修辞语或偏句过长,不便听读,而作一些调整。④诗词运用倒装,可增强诗味。

移用:通过词语的移用,将人的情绪,状态同事物联系起来,极简炼地把人的情绪、思想、性格鲜明地表现出来;或将事物的形状、本质突出出来,而且使语言出奇制胜,富于变化,饶有情趣。

句式方面:

被动句:①强调被动者。②用被动者来衔接上文,使前后几个句子主语一致,要点突出,语意连贯,语气畅通。

把字句:①强调对受动对象的处置、影响及其结果。②使表达顺畅。

长句:表意严密、精确、细致。

短句:表意简洁、明快、有力。

长短结合:避免单调呆板。

整句:使音节和谐、形式整齐,能强调语意,加强语势。

散句:句式长短结合,富于变化,容易避免单调、呆板。

整散结合:既生动活泼、洋洒自如,又节奏鲜明、气势贯通。

……

最后要说明的是:专题的设置应以“紧扣教材、角度新颖、查漏补缺(避免与第二轮考点复习重复)、简明实用”为原则,深入挖掘教材精华,如果是这样,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邮箱: 3275658@sohu.com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第一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网友来稿)
下一篇:关于《红楼梦》的几点看法(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