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349
标签:
教学论文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罗丽娜,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
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
、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
。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
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在目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
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
,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知识
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课后,又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
训练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其结果是学生或者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博闻强
记,但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或者因不堪重负而厌倦放
弃。调查表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改革语文
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不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将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
可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
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
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
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
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
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
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
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
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
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特级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
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我在上鲁迅先生的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
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我先引导学生以
《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心中的乐园
有现实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然后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
一重点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
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体会描写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学
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
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作对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残害儿
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深刻主题。进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
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鲁迅先生的文章在初中课本
中选入了7篇,都是重点讲读课文,主题深刻、语言精炼、 篇幅较长,如果按照教学常
规的串讲模式,面面俱到地罗列知识,学生会不胜其烦,影响教学效果。这堂课的设计
,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又完成了语文教学基础
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训练。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
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
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
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
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
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我在上《笑的武器——浅
谈华君武“动物”漫画》一文时,让学生介绍课外阅读中自己喜爱的漫画,并在黑板上
描绘出来。其中《今天我请客》画的是一位中学生把同学带到公厕前说:“我爷爷在这
守门。”道出受困于请客之风的学生的无奈。并由此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生活现象
。《请求》画的是一群身背与自己身体同等体积书包的中小学生在一所减肥中心前排队
请求给书包减肥,道出学生对学习负担过重的强烈抗议。学生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领
会到幽默浪漫的情趣。通过赏析漫画,培养关心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上《从甲骨文到
缩微图书》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书籍形式的演变发展中领会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我引
进了计算机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有关知识。在上《语言的实际应用》时,我设计了一组
展开全文阅读
模拟招聘,并穿插原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杨澜(现主持凤凰卫视中文台《杨澜工作室
》节目)在应聘《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时的出色答辩。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打破了课堂
有限的时空,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容量,使学生感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
”。教师在完成一节课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地溶入课外知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电
影、电视及文学作品中的某些情节、人物等。这些都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早在本世纪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
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
…”的教育思想。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
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我在上《核舟记》中“
船头坐三人”一段时,把课堂变舞台,让全班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同桌互相协作
表演佛印及“苏黄共阅一手卷”的动作神态,学生边朗读、边演示,通过课堂即兴表演
,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古文语言,古文背诵这一教学难点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完成了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
转换角色,充当导演,让学生充当演员。通过教学活动设置剧情,科学、合理地利用演
员(学生),调动各种因素,让舞台(课堂)充满光彩,使演员投入其中,乐在其中。
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
“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
教学成功的关键。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钱梦龙语
)。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
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
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说明文在教学中通常被认为内容单调,形
式呆板,缺乏情趣。我在上《死海不死》一文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查字
典比赛、集体复述传说故事、快速阅读记忆训练等课堂活动,教学形式轻松活泼。学生
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培养。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例子”,提炼语文
知识,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知识是教不尽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便可以
自学知识,再生知识,自觉提高语文素质。这样,就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
标。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教师
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对教学倾注的热情,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及教师心情
的激动、愉快等。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参与,还有非智力因
素的参与。而学习的质量,则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晶。其中,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重
要地位。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木然置之,毫无反应,对
学习内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整个课堂尤如一潭死水。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语文
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完整独立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
堂中,就需要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
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
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例如,在上《周总
理,你在哪里》的课文朗读指导中,我怀着对革命前辈深深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引导学
生边读边想象同诗人一起去高山旁、大海边、森林中寻觅亲人,怀念敬爱的周总理的情
景。教师入情入境,拨动着学生感情上的心弦,起到了使学生见诗人之所见,思诗人之
所思和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的作用。在讲授艺术性较强的课文时,还可以借助音乐、
图片、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直观可感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教
师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点拨知
识的深入浅出,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好学、反应敏捷、思
维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
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摘自:《广西教育》1998年第9期
标签:
教学论文
让语文课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语文美感教学的理论思考
下一篇:
以人为本 教文育人—特级教师于漪谈语文教学改革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