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5267
标签:
教学论文
高考现代文阅读指导(教师中心稿)
长虹中学 吴喜华
第一编 考点释要
现代文阅读,先是正确理解语义的问题;进一步则是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筛选出关键性语言信息;再进一步则是对这些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得出必要的结论。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一、考纲要求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层级要求是 B 。
二、知识结构
1. 哪些是文章中的重要词语。2. 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包括哪些方面,如何进行理解。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试题中测试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所给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指代词和文中临时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②同义词、近义词的差别;③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④和词语的表达作用相关的意义等。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解答时,“在文中”是关键,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
1. 联系语境,从作者的思想倾向,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特点,风格特点等方面揣摩才能准确解释词语的含义。
2. 明确指代词的含义。指代词,指代范围广,能代词、短语、句子、语段,又能代天上地下的任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运用句子结构分析法,有助于找出指代内容。理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然后可以将答案代入原文,看是否恰当。
3. 认识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体会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具体一些,就是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 ? 这个词好在哪里? 不用行不行? 从而了解词语在全文的作用。对于使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词语的理解,则需要弄清手法上的特点,进而借助前后文来界定该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一、考纲要求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层级要求是 B 。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即准确理解能揭示段意,揭示中心主旨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意。
二、知识结构
1. 哪些是重要的句子: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在文中通常有以下几种特点:1)从形式上说,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2)从内容上说,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3)从结构上说,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4)从表达上说,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
2. 如何理解重要句子:首先要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文中重要句子,一般有其位置或特点:揭示段意的重要语句,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尤其是在社科论说文中,要抓住带有结论性或概括性强的句子;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要抓住文章挈领性、过渡性的、总括性的语句以及可以区分段内层次的句子。其次从辨析句间关系入手,看本句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再次要从理解修辞格入手,分析语句的表现形式,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仅靠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 不同文体的文章重要语句有不同的侧重点,如记叙文中交代要素的语句,以及叙述中穿插的精彩的议论、抒情的语句;议论文中提出观点的句子,论述精辟的语句等;文学作品中对刻画人物、反映主题的句子等。
2. 根据语序和词与词之间关系,根据句子的语气与语调,根据修辞手法的运用,根据句子的各成分各分句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关键语句。
3. 重要语句与文章中心的关系。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一、 考纲要求
考查对文章的分析综合,能力层级要求是C。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从文章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并筛选并整合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的重要手段。
二、知识结构
1. 哪些是重要信息: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知识;对重要概念、知识的阐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2. 如何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筛选并整合,包括阅读过程中对一段信息的搜寻、辨别、筛选、转换、概括、组合等。各类文章中的信息是十分丰富的,人们在阅读时总是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从文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作筛选并整合信息类题时,务必准确把握题干,明确目的。有的题目要提取的信息比较简明,涉及的范围较小,可采用直接摘取法,把文中重要的词语或短语摘取出来即可。有的题目涉及的范围比较大,干扰信息比较多,要具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采用“对比”“求同”“求异”等方法,捕捉、区分信息,略过无关信息,概括有效信息,提炼出所需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一、考纲要求
掌握分析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方法。考查对文章的分析综合,能力层级要求是C。
二、知识结构
1. 对阅读材料的分析。2. 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归纳、概括,它必须以理解语句、把握文意为前提。
分析和归纳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分析是把整体分解成几个部分的信息体,而归纳就是对这几个信息体进行综合、概括。它们对立而统一:在思维过程中,综合实际是分析的逆过程,分析是以事物的整体为前提对局部进行认识,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分析之后有综合,综合之前必需分析,两者相互配合达到对事物整体的、深层次的本质认识。
展开全文阅读
归纳内容要点,需要阐释能力:对具体的内容能够准确地加以概括,提炼出它的核心,这是一种抽象的概括能力;对抽象的内容能够加以阐发,使之具体化,即利用具体的材料或经验作出解释,这是一种形象发散思维能力;对含蓄的语句加以解释即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揭示语句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义,以便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准确理解作品。
概括中心意思,需要综合能力。首先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抓住各部分里最主要、最本质的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出来。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一、考纲要求
掌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方法。考查对文章的分析综合,能力层级要求是C。
二、文章结构层次
叶圣陶曾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
无论什么文体的文章,作者总是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将掌握的材料加以剪裁,按照一定的思路去安排材料,这就是布局。作者的布局在文章中的表现形式就是结构层次,结构层次根据文体的不同有不同的说法:如议论文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记叙文的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对全文层次分析的考查,在高考中不占主位,高考命题趋向于分析一篇文章内部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关系;一个语段之中句与句之间的层次关系。我们着重讲解语段结构层次的分析。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一)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1. 从形式方面分析:
(1) 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
(2) 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3) 分析段内表达方式:有的语段,语言表达方式较单一;有的兼用多种,可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
2. 从内容方面分析:
(1) 根据句意归类。一个语段由许多句子组成,准确把握句子间的意义关系,将各个句子分别归于几个意义点中,根据句子联结的紧密程度,从意义疏松处断开。
(2) 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如抓中心句或提挈句,这些句子在语段中起着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依靠它们,我们便可弄清某层次开头、结尾的界限。
(二) 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
文章的表现形式是指布局谋篇、运用表达方式和运用语言的技巧,如文章线索,前后呼应,悬念伏笔,衬托渲染,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等。文章的结构布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精心构思刻意安排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现主题。因此,分析结构布局,可根据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层次的确定、叙述的先后,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文章的线索等。
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是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不同的文章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也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语言是文章的主体,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感情基调需要不同的语言,如议论文讲求严谨周密,说明文讲求简明准确,记叙文有的讲求朴素自然,有的讲求生动形象,也有的追求新颖精美等。再有的文章语言清新飘逸,有的深沉凝重;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悲哀低沉……阅读文章,可从语言的表现力看到文章的特色。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 考纲要求
考查对文章的分析综合,能力层级要求是C。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二、知识结构
1. 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 2. 在确定文章体裁的特点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3. 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进行分析概括。 4. 联系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概括。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阅读分析文章,主要是为了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而最主要的是为了获取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一项综合性的高层次的阅读能力。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通过语言、材料及阐释过程来传达的,因此就可以通过辨析关键词语、主旨句或通过提取、整理潜在的信息,把握作者的看法、倾向。方法如下:
1.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要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应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通读全文之后,应知道作者在文中要告诉读者什么,读者从中明白了什么或受到了什么启发。这样就可推知作者的观点态度。 2. 在确定文章的体裁特点基础上,对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文体不同,作者观点、态度的表现方法也不同。如议论文的论点就是作者的观点,说明文侧重于说明事物或事理,但其中也有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而文学作品的语句多有含蓄性、多义性,情感化的特点,并且不避夸饰之辞,因而作者的观点态度较含蓄,只有通过对事件、人物、意境等的深入分析,才能把握。
3. 抓住文章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分析概括。所谓“显性因素”一般表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的重要语句,文中关键词语,点睛之笔,人物、景物的描绘,全文的主要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等。抓住这些因素,通过辨析词语、句子及段落层次划分等方法,来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 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动机、目的进行分析概括。这些内容一般可通过分析题目、注释、题干以及字里行间的暗示性语句获得。
5. 综合分析、比较鉴别,现代文阅读离不开综合比较。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往往分散在多处,需要我们认真辨别,筛选后才能掌握。
鉴赏评价
一、考纲要求
⑴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⑵ 考查对文章的鉴赏评价,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能力层级要求是E。
二、知识结构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了什么形象,或形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鉴赏语言通常指语言的风格如优美、华丽、淡雅、含蓄、深刻等,或语言是否准确、简炼、生动;鉴赏表达技巧通常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主要有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议论、抒情)、表现手法 (想象、联想、烘托、对比)、结构(起承转合、承上启下、照应、铺垫)、修辞等。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通常指能够概括分析文章描写的事物,阐述论证的观点,介绍说明的道理以及作品表达的感情;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通常指能够对作者的观点看法作出中肯适当的评述,判断其正误,分析其意义,甚至要谈出自己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体会与认识,要融进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某一方面的感悟。
展开余文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文学作品的语言,是语言艺术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它以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作者的加工、提炼,具有准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与艺术感染力的特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品运用了哪些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章的思想内容指的是文章中通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所揭示出来的中心和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也包含文章的写作时代和文章材料的时代背景、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中人物事件的社会意义。作者的观点态度指的是文章中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基调,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鉴赏着重强调了对文章和文学艺术作品的再创造能力,必须通过自我的想象和思考完善自己对作品形象和主题的理解认同。鉴赏着重于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色,是对文章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表达方式等综合能力的考查;评价着重于文章的主题和中心的判断取舍,是对文章素材是否真实妥当,文章主题是否正确深刻、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等判断能力的考查。要求既有客观分析综合的素质,又有主观思考评价的能力。由鉴赏到评价,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可采取以下步骤:第一,通过对语言的感受活动,将文学作品表现的形象再现于自己的头脑中,使之形成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第二,通过自身的生活阅历和间接的生活体验进一步补充完善文学作品所描绘的艺术现象,力争认同上的共鸣。第三,以此为基础,思索作品形象的意义及表达技巧,由内容到形式,完成文学作品鉴赏活动中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感性的反复。
正确领会和把握的前提下作出恰当的评价,可从几方面入手:第一,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通过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来展示当时的社会风貌。我们可以通过对作者写作时代背景的把握,准确地评价作品中人物事件的社会意义。第二,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作品不是孤立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它与作者特殊的生活遭遇和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甚至就是作者某一时期特定思想感情的反映,明白了这一点,就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价。第三,根据个人生活经验。推求、猜想作者的写作意图时,常因个人的生活经验不足而出错。但我们可以通过已学过的文章,通过间接掌握的人生体验,通过联想和想象帮助我们更准确的评价。评价的具体要求:第一,要全面、深刻,避免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第二,要辩证统一的评价。第三,要有理有据的评价。第四,要具体、充分、有深度,不可含糊笼统。
第二编 阅读方法
略读和精读
一. 略读
所谓略读,就是粗略地快速地阅读全文,包括文题、作者、写作时间、注释说明等。其目的是明确背景,抓住线索,了解梗概,把握主旨。略读虽不免“粗疏”,但决不是粗枝大叶地,一般地浏览,而是有目的地把握“全局”,对全文作一鸟瞰式的俯视,这就要求在阅读时精神高度集中,能提纲挈领地抓住全文关键的问题,为进一步精读做好准备。
二.精读
略读是对文章作“面”的把握,精读则是对全文作“点”的研究。精读时必须做到字斟句酌,条分缕析,搜寻信息,比较推敲,以求得对文章的深刻理解。
1.结合语境,全面理解。文章是用一定的语言,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采用一定的表现方法来表情达意的。这就构成了文章特定的语境。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如果片面地孤立地去分析,是这么一个意思,但如果把它放到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就可能是另一种意思,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思。因此,我们分析语句,要把它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2.把握文意,理清思路。完美的文章必定有完美的结构形式,只有把握了文章的发展脉络,弄清结构形式,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不同的文体虽有不同的结构特点,但文意的起承转合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往往有一定的语言标志。有时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有时是一个领起句或总括句,有时也可以是一系列表示主次轻重的词语等。阅读时,必须抓住这些语言标志,认真揣摩,反复领会,理清文章的思路。当然,有些文章的结构并没有明显的语言标志,这就是从文章的内部逻辑联系方面去考虑分析。
3.搜寻隐含信息,理解深层含义。
隐含信息又叫替在信息,是指没有在文字上明白说出的信息。有些文章由于特定的写作背景,作者不能将要表达的意思明白地写出来,往往闪烁其辞,写得比较隐晦,这就要读者深刻领悟。有些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已在其他语句中有所暗示,作者不必再明确指出。要能准确地捕捉到隐含信息,一是凭语感,这得靠平时大量的知识积累;另一点便是认真阅读文章,深刻理解文章的主旨,认真地审视文章的一些细枝末节,对一些关键的语句涵咏咀嚼,仔细推敲,才能捕捉到隐含在文字深层中的信息。
略读和精读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前者从宏观上把握全文,后者则作微观分析。宏观上的把握为微观的分析提供了大的语言环境,微观分析又加深了对宏观认识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一.着重对人物和事物的分析
文章的思想意义是通过对人物、事件和场景的描述来展现的,要由表及里,由文字反映的意象来挖掘思想内涵。
二.理清作品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理清了线索,文章的段落、层次就好掌握了。一般只有一条线索,也有的一主一次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有的以某一事物为线索,有的以行踪为线索,有的以时间为线索,还有的以感情为线索。
三.把握记叙的顺序。
记叙是记叙文的基本表达方式,把握了记叙的顺序,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条理和层次,便于把握全文的结构和中心了。记叙文的顺叙较常见的,一是以时间为序,或正叙或倒叙,其中也常有插叙和补叙。二是以空间为序,或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或由上及下,或由下及上;或由内及外,或由外及内。三是以事理为序,按某一思想的发展程序,或按不同关系分类描述,或选取若干侧面逐一叙述。所有这些记叙顺序虽然变化无穷,但只要按上述类别去分析,顺序是可以把握的。
四.分析多种表现手法
记叙文除以记叙为主外,还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如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描写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总之,对各种表现手法的特点、作用进行分析,看作者是怎样把这多种表达方式巧妙结合、熔于一炉、恰到好处地运用的。
五.分析语言的运用
好的语言必然准确、鲜明、生动、形象,而且句式多变化,运用多种修辞。注意分析语言的特色,既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又可以得到欣赏之乐,还可学习语言,有利于写好文章。
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一、议论文的主要特点
议论文是通过论证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学习议论文的阅读规律和技能,必须先搞清楚议论文的主要特点:
1.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即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阐明道理;或者批驳别人的错误意见,指出其谬误。它具有说服性。正如叶圣陶先生讲的:"议论文是以说服他人为成功的。"
2.它的基本结构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即所谓议论文"三要素"。论点的提出,最常见的是放在文章开头,然后有层次地分析证明这一论点,最后得出结论,即形成这样一个模式: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用论据论证)--解决问题(结论),但也有把论点放在中间或结尾的,要因文而异。
3.它的语言是以议论为主,而记叙、说明、抒情等也有,都是为议论服务的。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中肯、鲜明。
二、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1. 找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把握文章的中心。
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而中心论点是作者观点的核心。阅读论文,抓住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再从此出发,去分析和理清结构、把握全文,就比较容易了。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位置因文而异,多放在文章开头,但也不尽相同。放在开头的,较易把握,但也要慎重,必须通读全文审视才可确认是不是中心论点。放在结尾的,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放在文中的,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经过一番论辩后,再提出中心论点,驳论文、读后感,多采取此法。还有的中心论点隐含在论证中,需要读者很好地研究文章和题目的各种关系,才能归纳出来。很多时候,题目往往就是这种文章的中心论点。不管放在何处,只要留心题目、论点的位置、分析议论展开后的段落、层次结构,中心论点是可以找到的。
2. 检寻论据,认识文章围绕论点选取论据材料的功力。
论据的作用,或用来证明观点正确,或用来批驳错误的观点,因此,论点和论据是密不可分的,论据应当是典型的,符合科学或事实的,有力量的。把握了论点之后,就要分析论据与论点是否一致,论据是否能够证明论点,论据的可靠性、正确性如何。总之,要揭示论点与论据,也即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看论据是否能成为论点存在的充足理由。有些分列几个小论点阐述中心论点的文章,那些分论点、小论点同时又是中心论点的论据。认识了论据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也就认识了作者选材的功力。
3. 分析论证过程,把握文章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框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程式",但不同的文章,根据内容、问题的需要,又往往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综合式等等。要注意分析议论文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结构。分析结构有两个重点:一是分析段落、层次,二是分析论证方法的使用。分析段落层次时,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在分析问题时,还要注意论证方法的使用,如有的段集中使用事实举例的论证方法,有的段则侧重引用名人名言进行论证,有的段则集中阐述道理进行论证。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认知。
展开余文
4. 注意文章中非议论成分的作用。
议论文语言虽以议论为主,但也要运用其他表现手段,也有一些非议论成分。特别是杂文一类。如某些例证要用到描写,讲清事实要用到叙述,讲明写作缘由和一些事物的特点等要用到说明,而爱憎喜恶等感情的抒发,则要用到抒情。注意阅读这些成分,可帮助你更确切、更具体地了解所论证问题的实质。
上述所说是一般议论文阅读方法,议论文是一大类,其中又包括若干不同类别,如政论文、驳论文、学术论文、杂文等,它们又各有特点。阅读时应在掌握这些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别文章的不同特点,加以适当的变化。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一. 说明文特点概述
(一) 说明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
说明文体的知识性,即着眼于解说和传播某种已经得到公认的知识,而不是像议论文体着眼于通过论证或争辩以确立论点(浓缩的知识),也不是像记叙文着眼于表情达意。
说明文体的科学性,即在介绍、解说、传播知识时必须科学,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及其规律性,不允许任何的主观随意性。通过准确的定义、恰当的论断、合理的区分、明确的解说,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
说明文体的说明性,即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的语言比起记叙的个别性来说,它注意的是普遍性;比起议论的抽象性来说,它注意的是具体性;比起记叙的可感性和议论的逻辑性来说,它注意的是明白性。说明是普遍意义上具体而明白无误地介绍、解说某种客观事物的语言形式。说明性还体现了说明文体的目的,即通过如实的解说,让人明事相懂物理,给人以知,教人以用,而不是像议论文通过逻辑论证,晓人以理,导人以行,也不像记叙文通过形象刻画,动人以情,示人以范。
(二)说明文的分类
1. 从写作目的来看,可以分为阐释性说明文、述说性说明文、实用性说明文。
2. 从表达方法来分,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1)一般性说明文:阐释性说明文、述说性说明文、实用性说明文都是一般性说明文,其共同的特点是以平实笔调解说事物。
(2)文艺性说明文:知识小品等都是文艺性说明文,其共同特点是运用文艺笔调(通常用比喻、比拟等手法,对话、故事等形式)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寓知识于形象之中,描写与说明兼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具有较多的文学色彩。
二.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一)一般性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阅读阐释性说明文要注意其解说准确、明晰、有条不紊、笔调平实严谨的特点。阅读述说性说明文要注意其突出特点要点、扣紧中心、突出主线、要言不烦和笔调简洁明快的特点。阅读实用性说明文要注意准确严密、简明易懂、重点突出的特点。学会阅读一般性说明文还要掌握以下阅读技巧:
1. 学会抓说明事物的特征
事物特征是事物之间得以区别的标志,是作者通过观察、思考概括出来的本质属性。有的事物的特征是外部显露的,如形态、方位等,有的事物的特征是内在的,如性质、作用、功用等,有的说明事物的特征既有显露的,又有内在的。阅读说明文,要学会从说明对象的形态、性质、结构、制作、用途、分类、发展变化等方面去领会课文是怎样具体说明事物特征的。如何在说明文中找出事物的特征?(1)从文中的语句找出事物的特征。(2)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特征。文中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的特征,需要用概括、提炼的方法。概括、提炼事物的特征要采取逐层、逐段加以归纳概括的方法。
2. 学会分析一般性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1)按照"总--分---总"的顺序说明。(2)以认识的发展或内容的深入为顺序说明。(3)按照事物的性质、状态、结构、制作、用途等几方面依次说明事物的特征。(4)按由远及近(或反之)、由表及里、或以空间的转换、时间的推移,由整体到部分(或反之)等顺序来说明事物。(5)以说明的角度的变化为序说明事物。 以上几种说明顺序是掌握说明文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结构、学习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重要方法。
3. 学会辨析一般性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定义说明、比较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
4. 学会分析一般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简明性
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因为准确的语言才能反映说明对象的真实面貌。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要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达到一字不易的程度,成为惟一可取的表述形式;二要分析用词、造句的准确性;三要分析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事物、剖析事理。
平实性是用明白、平实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反映,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毫不含糊,清楚明白,只求"辞达而已",不求雕琢粉饰。
简洁性是指简练、明确,不啰唆,不含糊,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说明白。可说可不说的话一律不说,以尽可能少的语言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
(二)文艺性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1. 文艺性说明文还要学会辨析下列文艺性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比喻说明:用打比方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一种方法;拟人说明:运用拟人去说明事物的方法;描述说明:通过对事物形象和状态的描述,对人们的愿望和心情的描述,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对话式说明:两个交谈者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说明事物。其形式比较活泼、风趣,内容往往由浅入深,逐层深入,一般用于科技知识说明以及某些热点问题的说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说明事物。
2. 学会分析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叶圣陶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板起脸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语言的生动性就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把看似枯燥无味的科学内容,说得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第三编 应试对策
一.加强整体阅读,提高对文章整体阅读的能力
整体阅读,就是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应根据不同文体提出不同的要求:科技文,要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价值、作用、社会意义等;社科文,应从议论说理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语言有什么特色等;文学作品,要弄清作品的体裁特点,作品写了什么人(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或事)等。阅读,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树立整体阅读观念非常重要。
二.掌握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并对每个部分做具体的阐释;综合就是概括,再现各部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分析、综合是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现代文阅读中,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对文章结构、思路的认识,对信息的筛选,多用分析的方法;对信息的整合,对文章中心意思、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把握和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想象,则需综合运用分析与综合。恰当准确分析,首先应明确分析的对象是什么,对象确定了,找出构成对象的具体因素及其综合特点的过程就是分析,平时应注意综合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综合方法多样,可摘录组合关键词语形成答案,可推敲领会句段的含义,结合作者意图对内容进行提炼概括,概括不能遗漏,需要舍取,将有关的几个意思分别摘取并组合在一起,这在并列式结构或有分论点的文章中常用。
三.提高评价、鉴赏的能力
评价、鉴赏能力是语文诸能力的最高层级,文学作品的阅读更强调对内容的理解、形象的诠释、技巧的把握、语言的体会等。首先应了解各类文学体裁的特点,各自的特点不同,阅读理解也各有侧重。小说阅读要把握作者在怎样的环境背景下,通过怎样的情节,塑造了具有什么性格特点的人物,从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生活;散文阅读则需揣摩作者通过怎样的表达方式,传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等。不同的鉴赏内容,其评价标准也不同,如选材、组材主要看是否典型,文章结构要看是否完整,过渡要看是否自然、恰切,前后照应是否合理;表现手法应看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语言要看是否准确、连贯、得体,是否简练、生动、丰富多彩等。
四.针对命题特点,加强针对性训练
社科类文、科技文从信息筛选、整合的角度设题。文学作品则侧重鉴赏评价。题目设计由浅入深,答题应循序而进,但后面的题目可能是前面题目的注脚,特别是最后一道多选题,往往从不同角度作出分析,深入地认识选肢,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样再回过头来去解决前面的具体问题,成功率就会更高。
五.总结经验教训,掌握科学、准确、高效地答题方法
A.社科类文、科技文客观题解题技巧
一>.选项设置的迷惑性
1.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2.偶然、必然有意混淆: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尔说成往往。
3.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有意把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
4.以偏概全: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
5.张冠李戴:把甲的说成是乙的。6.因果颠倒:把因说成果,或把果说成因。
7.误划类别:把同类的拆开或把不同类的归在一起。8.无中生有:原文中本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这种说法。
9.偷换概念: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二>.三步阅读法:
第一步: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一般往下看到一个语义陈述完,就应该停止,回到不懂的地方,结合此处的前后语句,读懂后继续读下去,这样反复,读到最后。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第二步: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三步:把选项和与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设置的每个干扰项,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
三>.充分利用题干信息解题
阅读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
1.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阅读题干的设置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现的;而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而命题意图又融于创设情境和设问角度之中,通过显现条件去揭示隐性因素,是揣摩命题意图的必然途径。
2.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题干中的答题方向同样是非显性的,把握方向,遵循方向,就能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3.题干能显示答题区位。答题的区位是指试题形成答案所在的语段或句子,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位的“彼信息”。
4.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
总之,选择题可从命题的角度加以审视,明确命题的意图、设题的角度,认识干扰项编制的特点,增强对选择题命题方式的理性认识。
B.文学作品类主观题解题技巧
1.确定区域圈点勾画。阅读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平时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2.靠船下篙摘取原文。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想。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要坚信,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3.先拟草稿写全写顺。 回答阅读理解简答题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踩点”给分,二是要文通字顺。因此,不怕你多答,就怕你不答或少答,如不限定字数答题时尽可能多陈述自己的见解。有时可先看这一题的赋分值。简答题实际上和作文一样,十分强调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因此提高答题质量的唯一有效办法是培养先拟草稿反复修改的习惯。
总之,主观题要详细审题、准确答题,克服答题的随意性:整体阅读,纵观全篇,把握主旨,划分层次,理清文脉,举纲张目,条分缕述,然后审析题干,弄清要求,明确坐标,找准方向,检索范围,搜索提取,根据文脉,扣紧文本,优化整合,准确答题。
标签:
教学论文
高考现代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唐传奇单元教学设想(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以现代理念解读古人思想——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探索(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