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反思
阅读:4559
标签:
教学反思
我是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的 ------兼谈对此问题的理论反思
作者: lyr9497 - lyr9497
众所周知,“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基础理论中的核心部分和精华部分,是素质教育
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笔者做为新基础教育改革实验教师,在此理念
的熏染和指引下,对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整容和改造,收到了一定成效,
但也有迷惘和困惑。现将自己在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做法、问题以及反思悉数抖漏出
来,以就教于诸位同仁及叶澜教授。
A.做法:“四个还给”与“四个注意”。
a、四个还给:(1)还给学生时间;(2)还给学生个性;(3)还给学生权利;(4)还给学
生尊严。
(1)还给学生时间,尤其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咀嚼思考、自练自改的时间。坦率地说,笔
者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
,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教
改后,情形与以前大不相同,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发表个人见解,互相讨论。无
论是课堂人文气氛的营造,还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都较之以往有很大进步。
(2)还给学生个性,特别是还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特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个性。以
前,我比较注意启发学生异中求同,即让学生在发表个人见解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归纳,整合
,让学生的观点向作者的观点、编者的观点、一般的观点靠拢。现在不同了,我比较注意引导
学生同中求异,即先摆出一般的、常识化的观点,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联系自己的生
活去感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反向联想、变形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
,使学生和教师、作者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易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术自信。
(3)还给学生权利,特别是还给学生质疑问难、阐述个人见解、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以前
的课堂上,通常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答还必须得答到点子上,答到教师的答案上,答到教材
上的答案上,否则就不被允许或冷处理。学生根本没有问的权利,反对的权利。实行教改后,
这种状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先不讲,先不忙着灌,而是让学生先去学,学的过程中允
许问,而且问得越刁钻越细微越古怪越被教师肯定、鼓励,可以撇开作者的观点、教师的观点
谈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提反对意见,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了充分
尊重,主动表现自己的欲望得以张扬,思维变得开阔、多元,精神显得勇敢、坚强。
(4)还给学生尊严。特别是还给学生的人格尊严、思想尊严。在以前的课堂上,教师往往是
发号施令、一言九鼎,往往不把学生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往往认为学生是啥也不懂
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往往压制学生的思想,扭曲学生的人格。实行了教改以后,情况完全变了
,教师把学生当成了人,当成了有血有肉,有见解主张也情感精神的生命,教师和学生平等进
行知识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和情感上的磨合,这样,学生的人格在宽松亲切的情感氛围中健康
成长;学生的思想在朋友式的切磋中也变得大气成熟。
b、四个注意:(1)注意倾听(2)注意鼓励(3)注意宽容(4)注意引导
(1)注意倾听。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数情况下是教师讲学生听,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则要求教师多听,学生多讲。应该说在这方面,笔者本人做为教师,经受了活语权威被打破后
的现场和精神上的双重考验。笔者在未改革之前,课堂上是很喜欢讲也很善于讲的,据坐在教
室第一排的学生反映,一节课下来,老师光浇在他们脸上的唾沫星子就够一脸盆之多。改革后
,笔者在课堂上不再说相声说评书搞演讲,念经布道,而是沉默的,中性的,面带微笑的,和
蔼亲切的,认真的,听学生们讲,略微的点拨和即兴点评也占用时间较少,以一种谦逊和平等
的方式交流。老实说,通过听,我一是真正发现了我的学生,我被学生纵横驰骋、天马行空的
想象力、独到深刻的思想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深深折服,有时真是觉得不是我在教他们,
而是他们在教我,有一段时间甚至真是老老实实的向学生学习;二是我觉得“听”提高了我自
己,真正使自己领悟到了“教学相长”的真谛。我的一些教学观念和文学上的见解,无形中在
学生们的帮助下得以充实和提升。
(2)注意鼓励。笔者以前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有,但不多,而且有也是轻描淡写,一晃
而过,教师没感觉,学生没反应,处于一种麻木状态。实行改革后,我注意加强自己的“表扬
”意识,在课堂学习的口头评价上以鼓励为主,每节课多赞扬学生,多欣赏学生;不是光赞扬
一个、两个学生,而是赞扬一批、一群,甚至赞扬全班;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多次的;不是阶
段性的,隔三岔五的,而是天天鼓励,长期赞扬;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切的,实实在
在的。就是学生偶尔有出格之举,也往往能肯定其合理一面,先鼓励再委婉含蓄的点出他的不
足。应该说,鼓励出创造力,鼓励出有特点的学生,鼓励出学习进步的学生,鼓励出学科兴趣
和对老师的深厚感情。笔者觉得,通过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
展开全文阅读
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3)注意幽默。笔者以前的课堂教学,比较喜欢一种活泼轻松、自由自在的风格,常常是一
节课下来。学生喜笑颜开,欢乐开怀,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但是,由于笔者过于幽默,
课堂教学语言往往会失之油滑,甚至会堕入低俗的境地。常常是该活泼的课文能上得很活泼;
该严肃的课文却严肃不起来,庄严成了调侃,严重影响了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一句话,也就
是说,笔者的教学幽默以前过于生活化,缺少智慧的含量和高雅的文化气息,在“度”的把握
和“时机”的选择上还欠火候。新基础教改实验后,随着课堂教学幽默的普遍运用和不断的反
思、改进,现在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幽默能注意恰到好处,能注意和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心
理实际相融合,能注意在幽默中灌注生命智慧和文化意蕴,从而使现在的课堂教学较之以往更
高雅一些,更成熟一些,真正开始使学生在微笑中学到知识,增长能力,感受到灵魂的启悟和
震撼。
(4)注意师生互激
所谓师生互激,是指师生互动,师生互学,师生互相激励,师生互相激发学习乐趣,师生互相
激发联想想象能力和创造力。笔者以前的课堂教学中的激励,往往是单向的,外在的。光讲教
师激励学生,不讲学生激励老师;光讲教师激励学生想象、创造,不讲教师被学生激励想象、
创造。毫无疑问,这种教学方式虽比死灌要强一些,但也是活灌,还是把学生当成了知识容器
,没有把他们置于学习主体和创造主体的位置。新基础教改实验中,笔者有目的,有意识的把
课堂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性和反复性上,把师生互相激励、不断向真理深处
探究钻研,和而不同,和谐民主做为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现在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
情景:学生想到A,老师由A想到B,学生由老师的“B”又联想到C;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教师
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出相反的意见,学生就老师的意见又展开批驳和反洁……应该说,在这样的
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灵敏度和跳跃性、批判性较之以往有很大提高。学生的思维活了,对
课文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认识就更加深远,更加广阔,从而为他们创造能力的养
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注意引导调控
过去的启发式教学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师心里有数,千方百计,使出浑身解数,暗示诱导学
生说出某个正确的答案,而且这答案是唯一的,非此即彼的。这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解决问
题能力方面是卓有成效的,但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个性尊重不够,潜意识里还是“学生不行
”“学生不如教师”“学生不如标准答案”那一套。教改实验后,我一改提出问题、启发诱导
、学生竞猜、教师再启发、学生猜对、最后教师总结归纳这一套路,让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大
家思考、学生发散、教师引导思维方向、学生再发散、由学生选择答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
为做鼓励性评价。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引导和调控,使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自
主学习、自由思考,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
保持活跃和热烈。
(6)注意宽容
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笔者虽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学生不乏真诚和热情,但由于自身性格
倔强,又加上还有“师道尊严”的意识做祟,往往宽容度不够,听不进学生的反对意见,老觉
得“对你好,你就得听我的”,“我的绝对没错”,常常在笑容可掬的包藏着专制的影子。教
改实验后,观念一转变、课堂教学的面貌也就焕然一新。学生们不但可以与老师意见相左,不
但可以反驳老师,而且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申诉自己的理由,在尊敬老师的基础上批评老师
。应该说,实验刚开始时自己整个儿气疯了:辛辛苦苦地教你们,结果一个个造起反来了;随
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自己心态的调整,学生批评艺术的日益改正,自己由很生气到有一些生气
,到有一点儿生气,到不生气,直到宽容鼓励自己的学生平等真诚的评价教师,以得到学生批
评为喜事,为乐事。通过宽容,学生“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学风日益浓厚,学生的发
散思维能力和特立独行的思想品质逐渐形成。可以这样说,互相宽容使师生共同走向成熟,我
们的胸怀象天空一样辽阔,象大地一样宽广。
B.出现问题
(1)教学时间长,教学速度慢,教学效率低。
新基础教育改革好是好,但较之传统教学不经济。笔者做过统计,大多数情况下,新基础教育
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所用时间要比传统教学长半个小时,慢大半节课。
(2)课堂教学秩序较乱
学生动起来是好事,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师课堂调控能力 的不足,很多新基础教改的
实验课上成了一锅粥(还是胡的或夹生的),常常是众声喧哗,人声鼎沸,莫衷一是,各特一
端,大有讨论会、联欢会、聊天会的趋势。
(3)“个性”了一小撮,“沉默”了大多数
培养学生个性,激发他们的生命活力本无可厚非,但我们必须承认,有个性的孩子和有创造力
的学生从全体学生的角度来说,仍属于少数。常常是几个发言者谈锋机警,妙语连珠,个性和
生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张扬,而大多数同学则沦为看客,或沉默不语,或左右观望,或悄然而
嘻,一节课下来没学到多少东西。
(4)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知识体系不易在脑中形成,学生的学习个性变得浮躁、浅薄
。
新基础教育改革走出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泥沼,迈上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大道。但是,
能力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空中的第二层,它是建立在深厚广博的知识基础上的;个性也不是
仅仅通过低层次的发挥而得以提升和张扬的,它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熏染来作为依托。
所以,新基础教育改革如果不能完成“知识”与“人”的有效融合,如果过分的渲梁,夸大“
人”而忽视“知识”,我敢断言,新基础教育培养出的人必然是些有才无学甚至有智无德的“
残疾人”。
C.对一些问题的反思
(1)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我所理解的教育,是人类社会对人性的改造。即通过教育,人由自然生命转变为社会生命,人
类自身社会化的过程。
人性,或者生命,是需要张扬,还是需要束缚?辩证的说,既不单纯是张扬,也不单纯是束缚
,而是既有张扬,又有束缚,张扬中有束缚,束缚中有张扬。而且,教育的本质是束缚生命中
的假恶丑,即兽性的那一部分;张扬生命中的真善美,即健康人格和健全人性。
我个人认为,新基础教育强调“张扬”,而一味地反对“束缚”,对传统教育过于强调“反拨
”、“批判”,而忽视了“继承”和“吸收”,理论上有明显的缺陷,大有矫枉过正之嫌。坦
展开余文
言之,把花铰死,不对;把花浇死,也不对。光铰花,花不会盛开,光浇花,花也会涝死。
(2)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从大的方面讲,是为民族的未来奠定人才基础;从小的方面说,是为学生的一生奠定身心基础
、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创新基础。
而真正的基础是知识的基础。
我担心,新基础教育重视了人而忽视了知识,想着无知而高能,无知而创造,那是缘木求鱼的
一种做法。
(3)“把课堂还给学生”这种提法符合逻辑吗?
如果从改革传统教育这个角度,无疑是对的,具有很鲜明的时代感,前瞻性和现实意义。但从
逻辑的角度,这句话显然是个伪命题。
因为:一,不能把全部课堂都还给学生。因为“把课堂还给学生”带有很强烈的反教育倾向和
非理性色彩。
二.既然是还,那么课堂以前就不是学生的。坦率地说,这是对传统教学的诬蔑。传统的不一
定就会是坏的,新的也未必好到哪里去。这句话缺乏历史感,大有割断历史,破然后立的嫌疑
。
(4)教师是怎样的人?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吗?
教师是具有双重角色的人。一个是自身,一个是社会的代言人和整个人类的化身。教师职业的
特点决定他不可能是他自己。
我姜健在上课,是姜健这个当教师的男人在上课吗?不!教育的本质决定了他不可能是“个”
在上课,而是“社会”在上课!“类”在上课!
老师在和学生上课,一方面是个体生命在和个体生命们上课;另一方面是群体的代表在和个体
生命们上课。
老师是群体和个体的综合体,学生是个体。说得更明白一点,老师是“社会”,学生是“个人
”。从生命人格角度讲,从人际关系的角度讲,师生是完全平等的;但从社会、人类的角度讲
,师生是不能,也不应该平等的。
(5)学生是怎样的生命?
学生是生命。
但他是不成熟的、还没有完全社会化的生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但他是还做不了主,做不好主的主人。
学生的生命激情需要释放、需要飞扬,但同样需要控制,需要改造。
学生需要主动学习,自我学习,但不能盲目学习,完全自由的学习。
学生需要老师,正如花需要园丁一样。不要园丁,花将非花。
学生需要老师,正如花在努力生长的同时需要园丁的劳动一样。
综上所述是我在新基础教育改革课堂教学实验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应该说,通过新基础教育
的研究、实验和探索,笔者深深的感受到教育的复杂性和教师精神劳动的艰苦性,也从叶澜教
授一贯提倡的“反思”中寻找到了思想的乐趣和沉思的愉悦。真理不是专制的,而是民主的;
真理不是少数人拥有的,而是大家的共同财富。吾爱吾师,吾更真理,我将在新基础教育基本
精神的指引下,继续大胆开拓,勇于创新,走自己的教学之路。------如果说搞新基础教育对
我的思想有什么深层的触动的活,我想就在此吧!
来自:k12
标签:
教学反思
我是怎样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教师素养如何考评?
下一篇:
语文教师的尴尬(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