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作文指导
阅读:1370  
标签:作文指导
面对课改 教师需补心理学
          中国教育报     2003-03-13     实习记者 刘霞 

 

  申继亮 1964年生于河南,1992年获博士学位,现为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副主编,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代表性成果有:论文《论教师教育观念》、《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等;主编《学科心理学丛书》(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年)、《新世纪教师教育教程丛书》(华艺出版社1999年)、《教师素质论纲》(华艺出版社1999年)等;国家教委“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关于中小学教师素质的结构与测量的研究,及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小学教师教育专长发展与促进等。 

  问:目前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而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学修养这个方面的话题,还没有引起大众的普遍关注。但在今天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从理论上来讲,心理学修养对于中小学教师有什么意义?或者说,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要学心理学? 

  答: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在此呼吁一下,强调心理学修养对中小学教师的重要性。我们过去培养的教师是以学科类型为主的教师,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缺少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而现在大背景变了:课程改革的目标设计最终落在人的培养目标上,突出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发展。这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就有一个重要的变化,要求教师要从“经师”变为“人师”,不再仅仅“讲经说道”,而要做到以育人为主。我们教学的中心与重心是人,教师首先要了解他的教育对象,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所以,在今天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学习心理学非常必要。 

  问: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学修养的状况如何?这种现状符合当前的社会需求吗? 

  答:关于中小学教师对心理学的掌握状况,我们作过一个调查。我们按照知识的功能把教师的知识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学科类知识,主要是关于课程内容方面的知识,我们把它叫做本体性知识;第二类,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教学所必备的知识,是关于教与学以及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第三类,实践性知识,教师在开展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这种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提炼;第四类,一般文化知识,指教师需要具备除专业知识以外的广博的文化知识。而条件性知识,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谈的心理学修养,即教师对他的教学对象、教学活动的了解、把握程度如何;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判断的准确性如何等等。我们调查了298名中学教师和48名师范大学在校生,参照美国加州教师资格认证所使用的标准,考察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了解、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认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评估这三方面的内容。结果用百分制来描述的话,50分以下的人占23.2%,50分至60分的人占38%,60分至70分的人占36.1%,而70分以上的人,仅占2.7%。而且,有意思的是,在教龄和地区上,基本没差异;以前学没学过心理学也没有太大的差异。这就是说,60分以下的61.2%的人缺少心理学知识是普遍现象。这是几年前调查的结果,现在的状况可能有所改善。另一个调查以97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主,考察他们对条件性知识的掌握,平均通过率为63.2%,这说明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没通过。加上其他相关研究,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中小学教师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至少从量上来讲是非常不足的,是跟当前的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相符的。所以我们一再建议,当前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补这一课,加强对心理学的学习,提高教师的心理学修养。 

  问:从教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看也能得出结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学修养是比较欠缺的。造成这种欠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答:我想,这里边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主观原因,过去我们的教育观念存在问题。过去我们是关注学科多关注人少,关注结果多关注过程少。这里我们也有一个调查:考察102名初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状况、学科兴趣、业余爱好、职业理想、同伴关系、重要他人、性格特征这八个方面的了解。结果如下: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状况的了解比较准确,和学生的自我报告之间的吻合程度比较高,一致性程度达到90%以上;其他六个方面一致性程度都低于50%。这反映出一个事实,即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关注比较少。正是这种不关注人的教育理念造成了教师心理学修养的欠缺。 

  从客观上来讲,职前教育中这方面的课程开得很不够。中师、师专心理学课是54个学时,这对于心理学的学习是很不够的。教育理论课程占总课程量的比例,我国也很低,只有5%—6%,而发达国家最高达到了30%,美国是25%。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课程中教育类的课仅占总量的9%左右,学生在校花费不足10%的时间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课程。教师在职前没有机会学习这些知识,必然导致心理学知识的匮乏。 

  问:这种欠缺对今天的课程改革和教师的教学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对心理学了解不够,对学生研究不透,必然导致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但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所以,从大的方面来讲,心理学修养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这次课程改革的推进。从小的方面来讲,如果教师观念没有转变,没有以学生为中心;缺乏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不了解学生的特点,那就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进行教育和教学。所以,心理学修养的欠缺会影响教师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科学性。 

  问:针对这种现状,您认为我们应该从政策上或具体的对策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弥补这种欠缺? 

  答:这要求我们各方面、全方位来做。首先,是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在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有个硬性的规定,要求教师必须到教育学院去学习多少个学时的教育类课程,拿多少学分,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从长远来看,我国将逐渐取消师范教育,改为由综合大学培养师资。这样的话,就更需要政策上的保障。当务之急是对心理学课程的学时数进行规定,不论是师范类院校,还是进修、继续教育,心理学课的学时都应该占到一定的比例,从体制上来规范和弥补这个问题。 


展开全文阅读
  其次,是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这也是个指挥棒。新时期的教师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反思的能力、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其中心理教育的能力是和心理学的学习密切相关的。所以,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应该包括教师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这应该成为评价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如果有了这种导向,教师会感觉到心理学的重要性,自觉地学习心理学。 

  第三方面,是对“教师即研究者”这个观念的提倡。过去的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但这其中有一个问题,即对这个命题的理解存在很多误区。比如,有人认为做研究是理论工作者的事,教师没有责任;或者把研究简单地等同于做个问卷做个调查等等。所以我们在提倡这个观点时,把它的内涵讲得更确切些效果会更好。现在提出的一种理念认为,教育行动研究实际上就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模式。把研究的思想和研究的要求贯穿到教学中去,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就是一种新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强调“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能促进对这种欠缺的弥补,教师会在实践中感受到心理学的作用和价值。 

  问:上面是您从宏观上提出的对策,那么具体到中小学教师,他们应该如何补心理学的课,最先补哪些,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 

  答:中小学教师需要补的心理学课,我想首先是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就是普通心理学。通过它来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现象,对心理学这个学科有个大体的了解和把握。其次,和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三大学科必须要学。第一是发展心理学,这门课可以让教师了解教育对象的发展轨迹,知道每个年龄阶段的典型的心理特点,以及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目前我们进行的课程改革,它的标准的制定实际上也要依据发展心理学。课堂设计的难度、容量,教学进度的安排等等,都要以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依据。第二是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的核心是研究学生学习的问题。教师工作的性质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那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打个折扣了。第三是学校心理学,它涉及到学生在学校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以及我们如何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给学生提供辅导和帮助。这三门课是和教学直接相关的科目,非常有必要学习。 

  再次,和教师自身发展相关的一些科目,比如研究方法类的课,也有必要学习。我们鼓励教师做研究,这就要求教师学一些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测量、评价、统计。方法类的课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因为做研究不仅仅是个自发地探索的过程,它有一定的规范和原则。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补一些拓展自身的课,比如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 

  问:现在市场上心理学的书很多也比较杂,中小学教师应该怎么选择、选哪些书来读? 

  答:我建议中小学教师选大出版社、名家的书来看。大出版社的书很规范,科学性有保障。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应用心理学书系,包括《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12本。浙江教育出版社和台湾东华书局合出的世纪心理学丛书也是一套不错的读物。但是需要提醒中小学教师的是,在读这些书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第一遍看不懂的情况,这是正常现象,带着问题在实践中用心琢磨,慢慢体会,就可以真正领会,将书本上的理论转化为行动的指导。 

标签:作文指导 面对课改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教育优先发展”谁来监督?
下一篇:高校招保送生 尖子生不买账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