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作文指导
阅读:1175
标签:
作文指导
社会如此苛责学生当休矣
中国青年报 2003-03-14 孙正龙
中小学生作文中“闹笑话”本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就其经历、阅历和学历来说,他们还很“浅”,有许多未知东西亟待探求。因此,对待他们作文中闹出的笑话,也就不必苛责。而最近在上海市第十六届中学生作文比赛评选会上,一些学生作文“闹笑话”,却被媒体称为“尴尬的一幕”。据报道,在作文赛中,有的学生把“母语”解释成“妈妈的话”,“小康人家”理解为“又小又健康的家庭”等。于是,现场评选老师指出,这种学生“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的现象应引起关注。媒体就此配发“记者短评”,指责一些学生“抱着死读书的念头不放”,关心的东西太少。
看了报道和短评,做过十多年教师的我,不禁想为学生申辩几句。
学生作文中闹点笑话,就被指责为“两耳不闻窗外事”,是“死读书”。有这么严重吗?仅凭几个词的理解,就能断定学生视野浅显?其实,有些学生对窗外事的热情与关注胜过某些只关注分数和排名的老师。即使有个别学生“死读书”,也属正常。学生个性、爱好不同,各自的关注点也自然有所不同。如果只用一根尺子量所有的学生,那就很容易陷入抹杀个性的误区。
学生是受教育者,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被塑造得如何,关键是看教育者如何塑造了。有些问题看起来出在学生身上,实际上更需要反思的是教学。从“闹笑话”本身来看,如果作些理性的分析,就可以看出问题并不在学生。以媒体披露的例子来说,学生对“母语”理解并非完全错误。作文题为“母语的魅力”,一位参赛的初中生写道:“我最喜欢的就是母亲的语言,因为这种语言是其他人无法模拟的。”评卷老师认为母语是指本民族的标准语,假如要说是“母亲的语言”,这个“母亲”应指祖国,而看完后发现这个学生仅仅将母亲狭义地理解为自己的妈妈。把“母语”限定为“本民族的标准语”去理解,是不是也有些“狭义”呢?《现代汉语词典》对“母语”的解释也不只一种,还有“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某种方言”等意思。作为鲜活的语言,在现实运用中还会有别解、新解等,对词语的理解总是要放到一定的语境中。况且,作文又不是解词,为什么一定要从一个特定的意义上去理解一个词呢?
退一步说,学生即使真的是望文生义,没有确切理解“母语”的真正含义,也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学生,说他们是不闻窗外事。客观地说,“母语”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用语,不是通俗的大众化用语。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作文题,应该回避这类难解或容易误解和产生歧义的词。而现在有些作文题出得偏、怪、难,好像要在题目上难住学生似的。
针对学生的“闹笑话”,媒体呼吁学生去关心社会、关心身边的事,“对国家、社会负有一份责任”,这倒有些“大战风车”和“上纲上线”的味道。
标签:
作文指导
社会如此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最不能接受的教学目标是高考
下一篇:
也谈“语文究竟应该干什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