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4441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高考语文:复习注意一跟两自
京华时报 2003-03-19
本报讯 (记者王光辉)为帮助广大考生复习,记者昨天请高考辅导机构新干线学校的语文教研组老师为考生指导语文复习的迷津。
根据今年语文科《考试说明》规定的31个考点(见《考试说明》)。教研组老师对考生们提出了一些复习建议:
一模前,学生宜采取“一跟两自”的方法安排自己的复习。“一跟”即继续跟着老师的步子走,认真听讲,认真完成练习。“两自”即自看以前做过的综合卷,要一题一题的看,并一题一题的联想,以扩展相关知识,熟练相应的答题技巧,其作用是巩固得分点;自补查出的缺漏处,选一些相关习题做做,或问问同学和老师。
语文作文复习要抓好“三一”工程。即每天出声地朗读一篇文章,每周自抄一篇优秀作文,两周写一篇话题作文。
读一篇文章,可以是高考优秀作文、可考性强的文化散文或抒情散文、浅易的记叙性文言篇段,这三类文章可轮流着读。读,要与想和写结合。比如,读优秀作文———先看标题,用2分钟思考该标题与原话题的关系及其主题、内容;再读文章,要读出停顿与语气;读后用2分钟找出最容易借为己用的一点或最让自己难忘的一点,也可摘抄佳句。抄一篇作文,可以是高考优秀作文、同学的测试优秀作文、自己的较为成功的作文或修改过的作文。要有计划地使书写更美观,使书写更快速。写一篇作文,每次要有一个小目标,各种文体交叉着练习。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联想、丰富文章的语言、逐步练就下笔伊始、直奔主旨的功夫,练就快速构思成文的功夫。
在平时训练中,考生应总结一些考点命题规律、掌握一些解题方法技巧。如,现代文阅读题,一直是考生最费时又最易丢分的题,究其因,主要是阅读速度太慢,答题没有方法。考场上应采用“两遍快速阅读法”:第一遍,以段为单位,看每段首句和尾句,“S”形移动视线,如有过渡段或独句成段的,也要看到,这一遍的目的是———1.看清文章话题。2.了解从几个方面表现话题。3.看出文中的命题标志;第二遍,以行为单位,较快地移动视线,这一遍在每看完一个题干之后进行,其目的是———1.尽快找到出题行。2.尽快看清出题行的上下文。3.尽快理出试题答案的提示语、参考语等。
此外,基础训练也不能放松,可使用“串联法”,尽可能多的记忆掌握一些知识。比如成语“移风易俗”中“易”的解释是“改变”,联想到我们学过的“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察今》“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其中“易”都当“改变”讲,再联想到见过的一些成语,如“改弦易辙”、“不易之论”等,其中的“易”也都是这个意思;但在“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中“易”明显是“交换”之意。每复习一个词语,就想办法把它与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使我们掌握的知识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厚。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高考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为“重理轻文”现象把脉
下一篇:
带着问题在反思中探索追求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