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4051  
标签:教学论文
虚词复习六字法(教师中心稿)
湖北黄石三中  邓淑珍

      《考试说明》明确说明“虚词的使用也属于考查范围。”除2001年外,高考也一直把这项要求作为考查的重点。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副词和助词。题型以几个容易出错的虚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搭配运用为主,干扰点为其中虽常见但不易辨识的虚词或关联词所表示的关系问题、位置问题等,考查重点为介词、连词的搭配使用,助词、副词的一些变化及关联词中同一关系的不同关联词语的使用环境及搭配习惯。热点考查核心是“灵活使用”。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复习时要注意六个字。

      一. 会辨析

      虚词的数量同实词比较起来要少得多,但用法非常灵活,因而要正确地掌握和使用确实不易。在虚词的辨析使用中要注意多分析比较其差异,重点掌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及关联词语的搭配和所表示的关系。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来提高虚词的辨析运用能力。

      1. 掌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辨清其细微的差别

      例1:下列句中“对于”用得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做教师工作,就要对于学生负责  B:这所学校,对于我们都是非常熟悉的。

      C:对于如何进行高考复习,他早已心中有数了 D:他对于老师历来尊敬。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介词“对”“对于”的能力。“对”和“对于”在很多场合相同。凡是能用“对于”的地方都可以用“对”,但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都能用“对于 ”。因为“对”比“对于”的动作性强。当“对”表引进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的意味时(如A句介词引进的目标,有“向”之意,D句介词表示“对待”),只能用“对”而不能用“对于”。B项“对于”也用错了,错在颠倒了主客体的关系,“变化”不能对“我们”了解,只能是“人”了解“变化”。若把“对于”前后的人或事物的位置对调一下,就文通字顺了。所答案是C

      例2:下列加点的虚词用得恰当的一项是

      A:关于不正之风,我们不能听之任之。    B:对于招生问题,请与招办直接联系。

      C:关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D: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的人物,对于我们并不陌生。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介词“对于”与“关于”的能力。二者的主要区别体现在:①“关于”主要表示关联涉及的范围(如B),“对于”则主要指出对象(如A),有时既不是单纯表示范围,也不是单纯指出对象,而是两种情况兼有,这时“关于”和“对于”可以通用(如C)。②从在句中的位置看,“关于――”作状语,只能放在句首,可以有语音停顿,以逗号表停顿,“对于―――”作状语,放在句首、句中皆可,语音停顿与不停顿都行,所以答案为C

      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02年高考)

      ①中美关系__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___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__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

      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微  往往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准确选用虚词的能力。答案是C。(辩析略) 

      例4下列加点的连词运用恰当的一项

      A:这篇小说,无论是选材和主题,都极具匠心。  B:不久,小王和小李及其几个朋友也被叫了去。

      C:怎么?你到现在还没有决定去或者不去?      D:河南是小麦、棉花以及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的重要产区之一。

      解析:此题考查几个连词的辨能力。A项“和”应改为“或”、“还是”,因为“和”所表示的是并列关系,而A句所提供的是一种选择关系,选择关系的连词与“无论”搭配使用,表示普遍性。B项“及其”应改为“及”,因为“及”连接的是名词或句词短语,它所连接的各项之间通常有主次、轻重、前后之分;而“及其”是连词“及”和代词“其”构成的固定短语,“及其”连接的虽然也是名词性的短语,但它所连接的后一项是从属于前一项或跟前一项相关的,所以合乎语境的应是“及”。C项“或者”应改为“还是”,因为连词“还是”或“或者”虽然都表示选择,但用法不同。“还是”可以用于疑问句中,含疑问语气;“或者”只表选择不表疑问。D项“以及”可以连接并列的词、词组,它们所连接的成分可以有主次的分别,也可以没有主次之分,因此这一连词的使用是正确的。答案为D。

      例5: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雪,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而且”一词用得是否正确)

      解析:此题考查连词“而且”“反而”的辨析。“而且”表同方向的递进,“反而”表反方向的递进。所以,此句中“而且”应改为“反而”。

      例6: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进而为城乡物质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进而”一词用得是否正确)


展开全文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连词“从而”“进而”的辨析。“从而”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而“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表不在前一个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行动。所以本题中的“进而”应为“从而”。

      例7:下面必须使用“的”的一项是(2000年高考)

      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的发展。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的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能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A、①②    B ④②    C ③④       D ①③

      解析:此题考查助词“的”的能力。“的”字用在定语后面,常见是修饰和领属关系,用不用“的”要看具体情况。A项中可加可不加,但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一同作“为了”的宾语,为保持前后和谐,以不加为好。B项中“它们”的定语,必须加“的”。C项是一个兼语句,“你”作“使”的宾语,“钱袋……发展”的主语,因而不能加“的”。D项中“欧亚高手取胜”作定语,须加“的”。所以答案是B。

      2、掌握常见关联词的搭配

      比如:A、无论困难__大,也要坚持到底。 B、尽管困难__大,我们也坚持到底了。

      C、即使困难__大,我们也要坚持到底。

      “无论”“尽管”“即使”等表示条件、转折、假设关系的连词还要与句中的代词连词等协调一致。上面三个句子依次填入“多么”“这么”“再”。

      比如:同样是表示条件,表充足条件的是“只要 ……就(都、便、总)”,表必要条件的“只有(唯有、除非)……才(否则)”,表无条件的“无论(不论、不管、任)……都(总、总是、也、还)。同样表选择关系,有未选定关系:还是、或者、是……还是;二选一的有:不是……就是、要么……要么;先舍后取的有:与其……不如(无宁);先取后舍的有:宁可……也不。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这些关联词的区别,如“不是……而是”“是……不是”是选择关系,而“不是……就是”“是……还是”却是选择关系。

      3、注意虚词的使用习惯

      比如:A、“在……上”“在……下”中间插入的应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在减少做题下,也有可能提高自己的成绩。”“减少做题”是个述宾短语,应改为“在减少做题的情况下”。

      B、“把”“被”在否定句中同,“把”字应放在否定词的后面。如“我不把这本书看完,就不睡觉。”

      C、“不但……而且”“一方面……一方面”等关联词,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时,第一个关联词放在主语后,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时,第一个关联词放在主语前。如“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二、会运用

      复习时我们不仅要掌握以上这些基本知识,更要会运用。纵观有关虚词的考题,我们在运用时要避免以下错误:

      1、少用,即该用虚词的地方没有用,造成分句之间的关系不清楚,意思不明确。

      例1如果能掌握各种类型的调查报告的特点,有助于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抓住中心,突出重点。(这是个假设复句,缺少与“如果”相呼应的关联词,应在“有助于”前加“就”)

      例2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这是递进关系复句,缺少与“不仅”相呼应的关联词“而且”。)

      2、滥用,即不该用虚词的地方却用了,使句子显得罗唆生硬,甚至不能准确表达语意。

      例3、因为怕要下雨,所以我还是带把伞走。(这是个日常生活用语,因果关系清楚,去掉“因为”“所以”显得简洁自然。)

      例4、一个人的个性不是天生的,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决定的。(这里的“由于”是多余的,应去掉。)

      3、误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理解错,不明词义,该用甲而用了乙。

      例5: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此句中的“再”是个副词,它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它多用于指未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对于已实现的动作只能用“又”)

      例6:小王不会喝酒,你何苦强迫人家喝呢?(这里应用“何必”,“何苦”“何必”都有“无必要、不值得”的意思,但“何苦”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要。)

      B、搭配错,把本应搭配使用的关联词语,随意改换,导致意思表达不够准确。

      例7: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学的问题,就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就”不能和“只有”搭配,应该把“就”改为“才”。)

      例8:因为他有广博的知识做基础,因此,他能够建筑起他的学术高塔。(此句中的“因此”应改为“所以”。这个因果关系的复句,前一个分句交待原因,已用了“因为”,后面再用“因此”就有部分语意的重复。)

      C、位置错,有些关联词的位置比较固定,有的关联词的位置却要依据不同的条件放在不同的地方。

      例9:武汉生产的微波炉,价格不是比广州的高,就是寿命比广州的短。(此句中的的“不是”应放在“价格”的前面。因为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相同。)

      例10:经过他长期的学习,终于出色地掌握了电脑应用的技术。(此句中的“经过”应移到“他”的后面。因为此句中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是相同的。)

      复习虚词,要会辨析,会运用,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多积累,既要熟悉教材,又要扩大课外的词汇量。二要多读,培养语感。三要总结,借鉴老师讲的、资料上有的,动手编织自己的知识网络。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复习,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标签:教学论文 虚词复习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屈原列传(词句疏通)(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仿句三明确(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