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作文素材
阅读:894
标签:
作文素材
不必要刻意给学生快乐或痛苦
K12新闻评论 2003-03-23
求实:我同意张老师的观点,现在的言论、学校领导、教育官员太肤浅了、也太不了解国情民情了,什么事情都一刀切,都喜欢走极端,只有完全否定、打倒原来的一切,才叫改革,才叫专家行家,不知他们是否为绝大多数普通民众的利益着想,为国家长远利益着想?!当未来的接班人只知“快乐”、只有“享乐”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会有希望吗?!
Hong:张老师的文章太精彩了,道出了许多同仁的心声。“减负”和“快乐教学法”不应成为“坐享其成”和“享乐主义”的借口。现在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着实令人堪忧。
一点:不要让孩子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一种包袱,让孩子在学习中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体验经历挫折克服困难以后的成就感、感受成长过程的不易,从而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及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对眼前的一切困难。我想这也是我,作为一个母亲,想对我的孩子说的。
程老师:快乐与不快乐是相对而言的,它具有相对性,你是希望获得短暂的快乐呢?还是获取终身的快乐?人的快乐理应在不断学习与进取提升中相对获取,没有品尝过学习与生活的各种艰辛,你怎能体会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芳香呢?我肯同张老师的观点。我们的学生应当是压力与快乐并存,作为老师的我们,不仅是给予学生短暂的快乐,而应是在给予学生相对的压力中让学生不断的寻找到他应有的快乐。
无奈:我们的教育会走向何方?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目睹了“减负”前后的种种一切,深感迷茫。一边是国家的高考指挥棒;一边是“减负”“快乐教育”。没有一个尺度,没有一个标准,别说是教师,就连校长、教育局局长都捏不准政策的时间性。我不赞同一味的快乐或对学生的一味的压迫。也许你们看到的是一些所谓的快乐教育,我想说的是在更多的地方学生接受的是痛苦的摧残人的教育。小学五年纪的学生每天写作业要到十点,六年纪的学生除了语、数、英就没别的课了。教育局每学期期初的质量调查还是以成绩来排位,校长没日子过,教师学生更没日子过。虽说小升初就近入学,民办中学也不考试了,但面试的学生一进去还不是要考,靠完了再根据学校排名。哪个学校学生不好下年就少给名额。民办中学名额少了明年还去那里招生。这样的恶性循环教育的科学性也就不存在了。教师一味的追求升学率,学生的童真、兴趣也顾不得了。我认为教育要立法,要法制化,要规范化。不能由着一些不懂教育的人来任意的指挥。同时我们更需要那些有能力的人多去关心那些可怜的孩子。
ggl:这是一个理解的问题,如果把苦作乐了,我们也没有话说.问题是有许多人借着这股东风瞎搞,瞎整人,让人家以为他(或她)是一个教育家.弄得人家不懂得什么是教育与教学时,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可以继续升官发财.
lvyuan:同意楼上高见!!!但是还有一点,孩子不会象你这么想,至少在当学生时。他们认为教育者给他们太多的约束,让他们不能按自己的意志发展,所以他们要逆反。(实际上也是)中学的痛苦在于高考的压力,而高考不过是个敲门砖。山东和新疆究竟不同在哪,高考考试分数可能差100多分,但在大学里,大家是一样的,能力上没区别,甚至是反过来的。所谓快乐教育,应该是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教学生如何学习,教他们如何去自我发掘,而不是宣传的“享乐”。大学的教育方式值得在高中推行。
标签:
作文素材
不必要刻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廉价表扬”有何不可
下一篇:
过万重山漫想(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