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709  
标签:教学论文
点读训练法——提高文言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中心稿)


江苏张家港沙洲中学    李俊

笔者以为,当今中学文言文教学亟待加强点读训练。

古人著书立说都文不加点,后人要想阅读,首先就得能识文断句,即点读。点读正确,文义才有可能理解;点读错了,要想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是不可能的。孙德谦曾经说过:“古书之流行,至于今日,既相承无圈点矣,吾人诵读时,正宜自行圈点。盖一经点读,其书文义或者难解者,即其上下句法,若何联缀,皆将再三谛审,与泛览者不同。”所以有人说:“学识如何观点书。”这是很有道理的。

正由于此,古人在教育子弟时,首先就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三字经》曰:“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礼记学记》也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离经”就是“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辨志”就是通过断句来理解文意。古人把点读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基础功课,说明了点读古书对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然而,多年来,在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中,点读训练却似乎早已绝迹了。初高中十二册语文教材,有关点读训练的习题只有寥寥数段,且多集中在高中第三册,初中六册更是一片空白。作为语文教学指挥棒的高考也已多年没有考了,至于地方各级各类拟高考试卷和习题精编就更不用说了。考试不考了,并不等于说明此种方法不管用,事实上,这的的确确是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笔者近年来一直进行点读训练,收效比较明显,不仅提高了学生文言阅读水平,而且还活跃了语文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那么,该怎样进行点读训练呢?愚以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精选材料

语言训练,都要注重材料的选择,材料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训练的效果。这一点对点读练习来讲更为重要。

点读训练材料的选择,既要讲究知识性,更要讲究趣味性和启发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什么许多学生面对大量的作业首先考虑的是理科作业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恐怕就是因为理科作业比语文作业富有趣味,学生在积极的思考和缜密的推理中能感到愉悦和启发,做完后能得到轻松和满足。而语文教材留下的思考练习和大量的习题精编则大多枯燥乏味,学生往往是被赶鸭子上架,如果再搞来佶屈聱牙、索然寡味的本来就令学生头疼的文言文作业的话,学生势必会望而却步。语文作业太需要趣味性了,而在我国古代的《庄子》、《列子》、《韩非子》、《笑林》、《淮南子》等名著中,既具知识性又富趣味性、启发性的材料则俯拾皆是,我们随便找出一点不就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了吗?

例如下面一段材料:狂若东走逐之者每东走东走则同所以东走则异溺者入水拯之者亦入水入水则同所以入水则异淮南子说山训

学生初次面对上述材料一段都会凝眉蹙额,不得其解;不过,如果能够在老师的指点下或在自己敏捷的思维中能联想到文言中“所以”一词常用义有表示“……的原因”这一知识点的话,则他一定会豁然开朗,眉展眼笑了。

把知识性和趣味性、启发性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增加学生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思辩,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要点诵结合

“诵读”是前人强调的学习文言文的传统方法。汉语言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在抑扬顿挫的语势中悟悉文章的文脉,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文言文遣词造句行文布局的一般规律,才能在反复涵咏中深入体会作者形诸文字的内在思想感情,而这正是点读正确的基础,因此,点读训练应和诵读有机结合起来。

狭一点讲,点诵结合是指在学生进行点读训练时,要鼓励学生边断边诵,明显处先断,疑难处大胆试断,于小声诵读中力求做到“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反复揣摩,不断印证。

宽泛地讲,对所有训练中的材料都要熟读,对初高中课本中的所有文言文都要成诵,尤其是像《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出师表》等名家名篇更要烂熟于心,惟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文言语感,才能对“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游刃有余。

三、要循序渐进

其一是指所选材料要由简短浅显到复杂多样。刚开始训练时,材料一定要浅显简短,不能有难解的名词术语,如对某段材料实在不忍舍弃,应对个别难解词进行注解或提示;同时,需学生点断的地方不能太多,一般不超二十处,当学生的准确度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以上时,再逐步提高其难度和长度。

其二是指训练的要求应由宽到严,由松到紧。初始时可让学生在必须点断处点断,在可断可不断的地方不作要求;同时,在该断的地方先一律打上点号,然后再规范到问号、冒号、引号、书名号;最后再规范到句号、分号、逗号等。

除了以上几点,愚以为对点读训练还要做到持之以恒。点读是一份死功夫,也是真功夫,就像武术中的站桩,歌唱中的练声,一时半会儿是很难看出成效的,但若想练出成就,唱出水平,还非得做好它不可。若能每星期利用课堂十分钟练它两三次,三年不懈,则必将收到实效。

以上是笔者的井底之见,权作引玉之砖,还望各位前贤同仁毋惜胸中金玉之言,不吝赐教。

参考:

《古代汉语教程》下册  韩陈其    徐州师范学院

《古语文助读》    田国珏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九九年九月十七日于沙中
标签:教学论文 点读训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对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做法的几点体会(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大胆拿来 审慎使用(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