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高考范文
阅读:1320  
标签:高考范文
为2002年的高考作文题拍案叫绝------兼与付文昌先生商榷(教师中心稿)
         安徽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中学  邵志(235000)

2002年全国高考语文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到这种生死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对今年高考作文题说“不”》(北京 付文昌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第10期)一文,基本否定了2002年高考作文题。

本人不揣冒昧,谨对文中看法提出个人之陋见,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付先生认为,材料虚假,而且是严重虚假,只能是一则“寓言”。其论据为“教条地理解‘为政治服务’”。

北京的付文昌先生,毕生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可以说造诣很深。本人曾有幸聆听过先生的讲座,其对高考的研究可谓深入透彻。但是,我却不敢苟同先生的评价。

我以为,作文“材料”尽管是一则“寓言”,但这则“材料”情节完整,主题鲜明。“材料”只是为学生写文章提供思维的发散源,无所谓“虚假”与否。其次,付先生将“虚假”之原因归结为“教条地理解‘为政治服务’”,此说似走极端。我们不赞成中学生作文图解政治,做政治家的代言人,重蹈“假大空”“高大全”的覆辙,但绝不否定文艺的“二为”方针和“文以载道”的原则。况且,高考作文“材料”并不存在“教条”的嫌疑,岂能乱扣帽子?

二、付先生认为,考题中的“心灵的”三字,把立意限制得死死的----“心灵的”三字,明明白白地指出它必须是从心灵深处作出的,“美好的”“高尚的”选择-----不是要讲“心灵美”吗!这样,就使文章的立意被推到一条死胡同里去了。

果真如此吗?付先生只说对了问题的一个方面。或许命题人确实有付先生所说的“心灵美”的立意指向,但并未“明明白白”地指出来。何况“立意自定”一语也是高考作文题的“注意事项”。

我参加了今年安徽省的高考阅卷工作,拜读了近三千篇作文。这些作文是较多地将主题定位在“美好的”“高尚的”选择上,但有些学生作文的论据为胡长清、成克杰等腐败分子“心灵的选择”。我们难道能说这样的“论据”不触动心灵、震撼人心吗?难道能将此类作文的“立意”看作“不健康”而划入“另类”吗?今年的满分卷《项羽的剑和勾贱的腰》,你能说项羽、勾贱的心灵“美好”“高尚”吗?你能说项羽拔剑自刎、勾贱屈尊事人是“美好的”“高尚的”选择吗?

三、付先生还认为,命题人“没有充分考虑我国目前德育的局限”,也是文章立意唯一的重要原因。

付先生理解的“局限”,是“片面地强调‘正面教育’”“遵守规则”,很少教育学生怎么学“作狼”------多一点“心计”,多一点“狠劲”。

我并不否认先生所下的结论,可我觉得先生对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的评价并不全面。

我工作了近15年,做过政教校长、政教主任和班主任,虽不敢自诩对中学德育有深入的研究,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来,多少总还有一点发言权。

  我以为,中学德育教育必须强调正面教育和要求学生遵守规则,但我们同样教育学生必须加强自主保安意识,掌握对付“披着人皮的狼”的方法与技巧。况且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中,不也“自责”说“苟活到现在的我”“我于是就逃走”吗?我们总不能教育学生说,鲁迅先生是个“胆小鬼”“怕死鬼”吧!我们不是依然在热情讴歌鲁迅先生之“韧”的战斗精神吗!

四、付先生还认为,传统观念的束缚,也只允许让人们有一种选择。

传统观念有精华,亦有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放之四海而皆准。传统美德是永垂不朽的,美好的爱情是流芳千古的。如果说立“传统美德”“美好爱情”之意是“立意的层面不高”,进而推论“观点很难出新”,那恐怕有点言过其辞。

“以德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治国方略之一。“公民道德歌”唱出了万事德为先的主旋律。有些考生的考场作文,不正通过“美好”“高尚”,表达了他们追求真善美、蔑视假恶丑的心声吗?

总而言之,不能简单的一言以蔽之曰“不”。我要为2002年之高考作文题拍案叫绝!

反复拜读付老先生的文章,深深地为先生之良苦用心而感动,但却不敢贸然下笔去“鸡蛋里挑骨头”。可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总觉如鲠在喉,索性一吐为快。敬请付老先生海涵!

标签:高考范文 为2002年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略谈高二写作教学目标的序列化 (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学生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