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339
标签:
教学论文
为高中阶段的素质教育把脉(上)
随着高考“3+X”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话题越来越引起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更是受到高考改革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趋向的直接“指挥”。那么,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的命运如何呢?让我们为它把把脉,运运命。
(一) 教育形势亦喜亦忧、学校岂敢动真格
面临跨世纪愈演愈烈的国际间竞争,我国社会各界几乎都认同了一个观念——未来竞争首先是教育的竞争,一个国家创造力的源泉是教育打好的基础程度如何。
如此一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如今教育界花样百出的改革会受到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高考改革会掀起惊涛巨澜;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素质教育的口号越喊越响亮。
但是,关注的越多,同时出现的负面效应也越多,最突出的一点便是:急功近利。学校只要一有风吹草动,社会的风向标必定把着动向。唯一能够被大众所直接解读的只有学生的分数和高考的录取人数。
在这样的前提下,几乎没有一所学校敢于在素质教育上动真格的。因为,素质教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积累过程,任何急功近利的措施都会使它事倍功半,甚至没有3—5年的时间的检验,它不可能看出成效来。面对大众和媒体的“热情关怀”,几乎没有学校有勇气实而践之,用一句俗语:塌不起这个台!
君不见,因为寒暑假补课而被曝光中的学校,几乎包括所有层次,特别是省重点中学更是榜上有名(这种广告的效应可能比中央电视台的广而告知还管用——补课!不补白不补,补了不白补,校长撤了职,后任还得补)。
(二)高考竞争提前下放、直面初中虚假繁荣
近年来,由于高考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高考的竞争逐渐成为升入重点大学的竞争,进而演变成为升入重点高中的竞争。所以,高中入学考试成了高考竞争的预演,各初中的教学竞争丝毫不压于高考的竞争;学生和家长均以进入重点高中,提前摸到大学的门槛为首要目标。
初中阶段拔苗助长式教学模式盛行,只为提高升入重点高中学生的名次和比率。因为,这是家长的需要,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教育行政部门评价的唯一参照。于是,“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机械重复轮回式教学”、“早五晚十作息制”等等纷纷出笼,造就了一批“瞎子摸象式”苦学死学、“逃学威龙式”逃学、“崇拜明星式”恹学等等类型的初中毕业生。而且,大部分升学率较高的那些初中学校,还煞费苦心地进行精心的包装,美其名曰: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实质上,学生除了吃饭和不得不睡觉的必要时间以外的所有时间,都抓在学校手中任意支配,学生大部分不过是机器而已。表面上看来,高中的入学成绩应该说的过去,但是不言而喻的是,这一些学生的筋骨和心智必定疲惫不堪。教委领导不是不知道,而是装糊涂,甚至不惜代价选送自己的子女到这些学校读书,说白了无非他们自己同时也是家长,分数和录取重点高中是万万不可一失去的(对人马克思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的典型伪君子)。
可以想象的是,高中阶段的各学校,面对这样的初中毕业生,其补救工作的难度。素质教育的推行的直接难度就是生源不整齐。于是有的学校干脆提出口号:与初中阶段接轨,继续军营式教学管理,美其名曰“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学”。这与素质教育根本就是背道而驰了,还死不认账(迫不得已啊!)。
(未完待续)
标签:
教学论文
为高中阶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高中素质教育,别干打雷不下雨(下)
下一篇:
五疑中国素质教育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