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3454
标签:
备课资料
突破难点方法例谈——《读伊索寓言》教学札记(网友来稿)
张金昌
“突破难点”方法例谈
武汉光华学校高中部 张金昌
《读<伊索寓言>》是钱钟书先生写的一篇读后感.作者“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见解非常独到、深刻,表达极为含蓄,是篇极为难懂的文章。教学中,能否突破难点,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下面就教学实践为例,谈谈看法,并请教于同仁。
一、 抓住解读文章的钥匙,点破难点。
再难懂的文章也有“文眼”,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最关键的一段话,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那么你就找到了解读整篇文章的“钥匙”,其他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师要善于指导,教给学生发现文章“点睛之笔”的方法。《读<伊索寓言>》一文,谈了许多“琐碎”的“读后感”,如果缠在里面,将会越读越糊涂。但如果能引导学生找到显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在文章开始和结尾)的话,那么一切都很明朗了:
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会碰壁上当。
该句是理解全文的“钥匙”,这段话弄明白了,全文就不难理解了。
二、 善于化抽象为具体,化解难点。
难懂的文章往往内容抽象,句子深奥。如果能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用比较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文意也就明白了。
《读<伊索寓言>》开篇的“感想”部分,学生觉得不好理解,尤其是把人类历史比喻为人的一生那部分,弄不清“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辈”是什么意思。为此,针对这段文字,采用图示法,便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图示如下:
人类历史: 古代 现代
比
喻
人的一生 : 小孩子 老头子
[幼稚](昔) [成熟](今)
这样,该部分所讲的内容一目了然。结合图示,学生很快理解了这个精巧比喻所指代的意思,并弄清了这段文字的思路及主要内容,同时全文最难理解的三段文字也掌握起来了。
三、 发散点拨,激起兴趣,探讨难点。
常言道:话不说不透,理不辨不明。对于艰深的课文,学生有畏难情绪,但也有征服困难的愿望。为此,我努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采用研讨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探讨,允许提出异端看法。《读<伊索寓言>》中提到的九则寓言,作者往往反其意(原寓言)而言之。这些“反案文字”,闪烁着作者的智慧光芒,是发散思维的结晶;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好材料。
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倡导发散思维,气氛非常活跃。比如,许多学生对“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产生六七种不同角度的看法,对于言之有理的看法,我都给予了肯定。通过探讨,学生思路宽了,热情高了,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邮箱: zjc@guanghuaschool.net
标签:
备课资料
突破难点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北大自主招生北京入选14名 分别来自11所中学
下一篇:
试论中学德育教学改革(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