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887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设计
寻找诗意的慧眼
寻找诗意的慧眼
——诗歌阅读策略 【作者:重庆一中 申玉辉】
诗歌乃文学之冠,诗歌的文字应当非常考究。古人有“诗无达诂”之说,概言诗与诗人与读者皆不能最终达到理想的会通状态。人们常讲诗是跳舞,散文是走路,此话不关褒贬,人们正常情况下一般都是有时走路有时跳舞。倒是这种跳舞和走路的比喻很传神,给人以明确的文体特征的启发;诗是跳动的、断续的,是一种诗性思维或曰跳跃思维;散文则是叙说的、连贯的,是一种秩序性思维或曰线性思维。
会“跳舞”的语言要依仗诗人的胸中之旨、手中笔才能载景载情、载悲载喜。我最喜欢诗人那双眼睛,相同的生活和事物由于眼睛的不同有可能发生根本性、创造性的独特变化。我们来看几双曾经在诗坛上熠熠生辉直逼九天的眼睛:“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诗人宋祁有一双充满色彩又有敏锐听觉的眼睛(一“闹”字则境界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诗仙太白那双自命不凡、恃才傲世的眼睛也许只有月亮才能读得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隐士陶潜恬静淡泊的眼睛里找不到俗人俗事俗世;“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南唐冯延已有一双无奈悲伤的眼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的眼睛俯视着悲凉的西京城,也俯视着自己悲凉的人生;“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诗圣杜甫眼中有着历史的悲壮和雄浑……让我们也带着一双诗意的眼睛、跨过文字的界限和诗人的心灵沟通吧。
策略剖析
怎样寻找到那双灵气四射充满情趣的眼睛呢?请先看下面一首诗歌。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①,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青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青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诗在哪儿呢?
诗人的眼睛非同寻常
那悲从中来的流浪汉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青天,此何人哉?
①彼∶那个地方,指西周宗庙宫室所在之地。黍:指大黄米。离离:结实累累。
我们先带上一双寻人之眼,我们会看到本诗写的是一个流落他乡的流浪汉,重新回到故土,可惜苍桑巨变,往日的繁华尊严不再,黄金时代似水东逝。他举步维艰,心中郁结忧愤,不可断绝,可怜老天无眼,世人冷漠,更使他悲愤不已;我们再用自已的一双寻景之眼,我们看到青青的、茂盛的禾苗代替了过去繁荣的街道,轻风吹过稻田,禾苗随之摇摇摆摆,掀起阵阵的波浪;我们再带上一双寻情之眼,我们会发现原来景物描写中的禾苗的摇摆是诗人的身体不胜悲愁的摇摆,更是诗人内心无限孤单无着的摇摆。带着这几双眼睛去看这首诗,去看这位远古的悲从中来的流浪汉的长歌短吟,我们会发现此诗体现了诗歌语言的以下特点:形象性(塑造了一个流浪汉的形象);生动性(迟缓、摇摆欲倒的步履);整齐性(对偶的句子);变化性(句末向上苍发出的无奈凄凉的反问);抒情性(身在故乡与陌生的当地人的对比);含蓄性(不满于社会环境却诘问不可知的自然之神);音乐性(一、二句押ao 韵,三、四句押ou韵)。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各以“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起兴,兴中含比,又分别以“苗”、“穗”、“实”比喻“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那种心情、状态,用词极为生动、准确。
小结:“寻找诗意的慧眼”,就是启动自己被尘封了的心灵,积极调用各种感官并展开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去重新认识本来就五光十色、音响丰富、有情有义的世界〔语言世界和社会界、自然界〕。作者诗歌形象和主旨的复活与再现是对我们“眼睛”活动的最佳赞赏,因为我们的世界不再是一片黑白、不再是鸦雀无声。
让我们“复活”〔激活〕全部身心再来看一篇新诗。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你有这几双眼睛吗?
诗人之手
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象恋人的秀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黑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哪里我们不象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一九四二年七月三日
我们先张开寻找物象之眼〔诗中物象较多〕:手掌、土地、灰烬、血和泥、湖、春天、堤、繁花、柳枝、荇藻、水、长白山的雪峰、黄泥泥沙、江南的水田、禾草、蓬蒿、岭南的荔枝、南海、太阳……等。
然后利用我们有情有义之眼:我们发现作者诗中把日常活动进行了变形。他把抚摸地图与抚摸河山本身进行了置换,目的在于使不合生活常理的事物造成一种最富于抒情性的意象;巨大的手掌摸索着辽阔的河山,这个意象和生活真实相去何等的远,然而对于读者却具有更强烈的情感感应力。“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这个意象是作者对抗日的民族解放力量的挚爱和向往,这是众多灰暗,血腥的意象中最突显的意象,是作者对光明的到来的自信心所在。
展开全文阅读
诗歌之中,感情的强烈往往取决于意象的强烈。一种深刻的强烈的情感往往需要用一种破损的非常态的意象表现,这种意象正因其破损变形,不符合生活的常态,往往变得更强烈,更富于情感的暗示性和刺激性,“残损的手掌”(而非完整的手掌),绝不是漫不经心的。事实上,身陷囹圄的戴望舒,惨遭日寇的严刑拷打,可能伤残了手掌。诗人之所以把它写入诗中成为最重要支撑全文的一个意象,是在自觉地追求一种审美效果,一种艺术感染力。一只伤残的手掌、一只血淋淋的手掌在痛苦地摸索着祖国的河山,才足以表达诗人内心的强烈情思。
诗中最后两句“牲口、蝼蚁”意象、真实的比喻了水深火热之中的沦陷区人民群众毫无生活保障、生存保障,任人驱使的状况。
小结:我们的眼睛先是看到了此诗的实体意象,然后区分“手”是兴象,“蓬蒿”、“荇藻”等是喻象。全部意象尖锐触目,富于刺激性,这样才
为什么我的常含泪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仔细体会!
能把诗人那种那种深沉浩大,炽热滚烫的爱国主义情感固态化。本诗是象征主义流派诗歌,采用对生活表现进行重新组合改装的手法来构筑意象,我们要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来掌握这一类型诗歌的阅读策略。
策略运用
怎么样?解放禁锢已久的、被普通生活所遮掩的、被线性生活或所困扰的眼睛,我们会豁然开朗、诗意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么让我们试着用这双慧眼来读下面这篇诗歌:
回 答
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棗不棗相棗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我是诗人,我要保持我自己!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反思迁移
1·诗为文学的特殊样式,当然要别具只眼,你能归纳它的阅读思路和阅读策略吗?
2·再换一篇当代新诗如何?
开 始
赖特(美)
月儿投到田里一两片羽毛,
黑黢黢的麦苗凝神谛听。
此时,一定
那儿,月儿的幼雏正试
它们的羽翼。
林间,一位苗条的女子抬起她那可
爱的面影,她轻盈地步入空中,冉
冉地升上去了。
我独自站在一株老树旁,不敢呼吸也不敢动弹。
我屏息倾听。
麦苗向它自己的黑暗处倾身,
而我也倾身于我的黑暗之中。
阅读提示:《开始》是一个人生感悟的片断,阅读时,注意作者的世界观和融入自然时的崇拜。梦幻般的轻风和静谧统治了有生命的万物,这是怎样的一种仙境啊。你的眼睛一定会倍感神秘而象作者一样向自己无穷的内心处探寻,此时这首诗你刚刚读了一半……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设计
寻找诗意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对高考复习的建议
下一篇:
浅论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对学生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