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777  
标签:教学论文
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低年级阅读教学初探(网友来稿)
山东省惠民县第一实验学校    赵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必须“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并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10条要求,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情感态度与习惯,主要是喜爱阅读,喜欢图书,爱护图书;二是学习基本的读书技能,主要是朗读、默读;三是应有起码的读书方法,包括借助图画读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践感受课文中人物、事件、美好情境和优美语言;四是注意积累与背诵。

    以《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及低段要求为指针,我们认为,起步阶段的阅读教学应顺应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自主读书,喜爱读书。经过近几年的探索、研究,我们创建了低年级“活动化阅读教学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一)情境引入

    情境引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目的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主动地投入后来的学习过程之中。低年级小学生主要还是以情感思维见长,喜欢生动、形象的感性事物。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不应该简单地引入所学内容,而应该采取一些迂回的方法,比如说:一个故事,一段录像,一幅图画,一次游戏,一段音乐,一个问题或者是多种方法综合等等。目的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为接下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作好铺垫。当学生从内心产生“我要学”的冲动时,引入才能称得上成功。

(二)读读识识

    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学习字、词,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大体内容,为深入阅读、理解打下基础。这一结段可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教师范读。在学生认字较少的情况下,教师的范读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初读难度。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或课文中生字较少时也可不设。

    第二步:小组学习。这是学生课堂活动的重要过程。重点是读通课文、识记生字。其中识字是这个环节的重要任务。首先由小组长带领本小组同学试读课文,初知课文内容,利用“给生字找家”、“编字谜”、“分析部件”等形式自学生字新词。组内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教师参与指导小组学习,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识字。

    第三步:全班交流。在学生初读课文、自识生字的基础上,多项互动,使学生基本掌握生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可运用“开火车读生字”,“小组派代表汇报记字方法”,“小组比赛读课文”等多种形式反馈小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识字、阅读的实际,教师相机指导。

    读读识识阶段,教师工作的重点是组织学生进入自学阶段,给学生的学习指明目标,及时点拨、指导学习方法。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达到基本掌握生字,读通课文。

    (三)演演评评或画画评评

   低年级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吸收,不能单靠理性分析来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缺乏长期持久集中精神的能力。他们生理、心理成长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也是他们最大的优势,那就是未定型化和开放化的倾向。我们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学生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们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演演(适合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画画(适合画面感强的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同时,启发其他同学结合课文的表述,对同学的演或画进行评议。当学生没有抓住课文的重难点时,教师应适当点拨。这样围绕课文内容,利用演、画、评的形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会更深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会更全面。学生的自主意识得以体现。

演演(画画)评评阶段,教师工作的重点是当好“导演”,把握好方向,必要时应亲自示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地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对所学文章的词句基本理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背背写写

    背和写不仅促进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增长见识,还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这一环节是在学生读、演、画、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篇章,根据学生自愿适量摘抄优美词句,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或对感兴趣的课文进行续编等。这一阶段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多背、多写,而不是采取强迫的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背背写写的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查查说说

    这是课堂的延伸。教师应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课外查阅有关资料,丰富本课内涵,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或事件有自己的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实施本模式,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该还学生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学生阅读的过程应该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控制信息的专制的权威。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方法,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感悟”还给学生。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积极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切磋,沟通交流。这种合作学习会形成一种“对话场效应”,产生种种不可预设的“偶然性”效果。

    以上模式是针对一篇课文而言,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调整,可分可合,可增可减。这是我们初步的探索,有些做法尚不成熟,有待改进、完善。

 作者邮箱: zhaominyouxiang@163.com

标签:教学论文 让课堂活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营造亮点著华章(网友来稿)
下一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论坛精华帖)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