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2613  
标签:教师随笔
关于曹禺的大学生活(论坛精华帖)


论坛精华帖:http://www.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5101

云波

 

  他们是一个特殊的年级,基本上都是1910年出生。

  在他们中间出了无数知名学者,至今仍是清华校史上最耐人寻味的一笔。

  钱钟书、曹禺与常风不仅同年同系而且同班,他们与清华一起经历了90年的岁月沧桑。

  很少有一所大学与一个国家的命运有这样紧密的关联,但清华有这样的幸运。

  我们刚刚纪念过北大的百年校庆,又要纪念清华的九十华诞。

  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与中国现代大学的建立是分不开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清华,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我们可以想想,在逝去的岁月里,无论政治信仰如何,为中国现代化出过力的各种人士,有多少是由清华而来,又有多少是由清华而成就了自己一生的伟业,武有孙立人文有梁思成,可见一斑。胡适是由清华出来最后落脚北大的,在很大程度上,胡适的经历有象征性,中西文化的最终和合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以怎样的诚意来努力。清华的命运是坎坷的,但坎坷中又有清华的福气,中国大学,在它们后半生的历史中,很少有不改名换姓的,但清华没有,它的校名没有变来变去,没有因为政治和其他的原因,让一个美好的记忆从人们心中消失。特别让人感慨的是,海峡两岸如今都有一个清华大学,他们本来是一家,但政治和教育有时候是会冲突的,清华的历史也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国的现代史……

  清华的路是不平坦的,它不仅有这边的清华和那边的清华之分,还有老清华和新清华之别。人们怀念清华,其实怀念的是那曾经消失的精神,那是一种沉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种认真奋斗,胜不骄,败不馁的运动家精神;对事,它代表苦干实干,勤劳尽职;对人,它代表谦虚自律,容忍异见,互相合作的民主素质;对学术,就是陈寅恪写在王国维纪念碑上的那种理念。老清华是综合大学,新清华是工科大学,清华为综合大学的历史短,为工科大学的历史长,这其中的甘苦,怕只有清华人才品味得出来。想到清华的命运,真有一部廿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之感,我们就从三个清华同班同学的人生说起……

  作为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清华的历史从1925年算起,因为它在本年才设立了大学部,在清华校史上,本年度入学的新生即为第一级,这里提到的三个清华同学是第五级的,他们是1929年入学,1933年毕业,用习惯的说法就是1933级的学生。这三个学生是钱钟书、曹禺和常风,他们是清华五级外国语文系的同班同学。

  这一年入学清华的学生,基本上是1910年出生的,1929年是清华盛年时期,用尚传道当年所写第五级级史中的话说:“正是学校几经狂风暴雨而渐趋于安静发展的时期。将这惊涛骇浪中的学校之舟,撑渡到现在平安的彼岸,固有赖于全校师生的和衷共济,而这其间同学方面主持把舵的人,却大部以我级同学为中坚。至于学生自治会的其他各部分,如周刊社、消费合作社、民众学校等以及各种学会,也莫不以本级同学为其经营的主要分子。这一点更可显明一九三三级的特色——它包藏着活跃的生命,它有许多杰出的人才。岂止是团结精神,组织能力,足以使我们自慰自豪;我们在学业上的朝乾夕惕,虚心好问,也是师长们所素昔称道的。学校设置的几种奖学金,我级同学常得其大部。二十一年翁代校长捐薪奖学,在十二个名额中我级的同学竟占其九。这点便足以证明我级级友学业成绩的一斑了。”

  清华五级共毕业学生209人,这些学生在各自专业中的地位不好确定,就以社会知名度而言,也真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如林庚、吴组缃、钱钟书、曹禺、乔冠华、王宪钧、周辅成、孙敏棠、王铁崖、赵九章、娄成后、王竹溪、张民觉、常风等等。在清华校史上,一级出现如此众多的知名学者,还是比较特殊的。

  清华五级的学生,1949年时基本是四十岁,正是一个人的盛年时期,也正是他们应当在学术事业上最有成就的时期,但在他们一生中,四十岁以后创造性的贡献并不显著。钱钟书、曹禺和常风是同年同系同班的清华同学,虽然各自在学术上的地位不同,但他们却保持了较好的友谊,特别是钱钟书和常风还是同寝室的同学,他们的友谊一直保持到今天,钱钟书先生去世以后,杨绛先生还与他有书信往来,他们三人的妻子也同出于清华,只有曹禺的婚姻发生过变化。

  钱钟书、曹禺和常风是非常有趣的三个清华同班同学,因为他们虽是同班,但他们三人却代表了当时清华新生入学的三个类型。当时清华制度有正式生、备取生和转学生三种。钱钟书是正式生,常风是备取生,曹禺是转学生。对清华何以出人才,最常见的评价是他的学生素质好,这当然是重要的原因,但我们从钱钟书、曹禺和常风的入学情况看,素质也不是绝对的,还是清华的学风好。一所大学,如果只能培养天才并不让人觉得有什么了不起,而能把中才以上的人造就成天才,这才是它所应当追求的。钱钟书、曹禺和常风虽然专业都是西洋文学,但他们一生的主要贡献却不在西洋文学研究,而在中国文学研究和创作上,人们总是认为清华是西化的产物,其实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清华学者是最能将中西文化融合的。中国社会学研究中最早注意到要本土化的就是吴文藻、潘光旦、吴景超和费孝通他们,较早意识到民主在中国可以实行并进行了很多努力的是罗隆基、王造时和梁实秋他们。这些人同出清华且有留学背景,但他们的根却在中国,今天清华学子中还有他们那样的中国情怀吗?

  钱钟书、曹禺和常风五十年代初不过四十岁的年纪,但他们一生最重要的学术成就却都是在这以前做出的,最能显示钱钟书才华和个性的不是他晚年的作品,而是他早年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曹禺最好的剧作都完成于四十岁以前。作为文学评论家,最能代表常风先生学术研究水平的,也是他在四十岁以前所写的两本文学评论集《弃馀集》、《窥天集》。作为一般现象观察,清华人文学者当中可能都有类似于这三个同班同学的情况。一个人的命运和一个时代的关系是分不开的,虽然钱钟书、曹禺和常风都不是政治风云中的人物,但他们作为学者,作为作家的经历,却也映现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如今他们三人当中,只有比较最不为人知的常风先生还健在,还能看到九十岁的清华,还能发出他的感慨……(谢泳)

 http://www.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5101 

 

标签:教师随笔 关于曹禺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素质教育首先是“动手教育(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春风化雨润万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学生的人格教育.(论坛帖)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