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3800  
标签:作文指导
自主评改、读写并重——自主参与式作文批改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网友来稿)
山东省苍山一中  董成银  李梦桃

主题语:学生须能读书 ,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作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7页

“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57页

关键词:自主评改、以改促读、以读促写、读写并重、自主、创新。

一则材料的启示:日本早稻田大学曾经做了一项实验,将两粒相同品种的西红柿种子进行不同生长环境的实验,一粒按照常规养植方法,种在普通的泥土里,施以普通的化肥和农家肥,一粒种植在采光充足、温度适宜的玻璃暖房的大水盆中,并根据科学分析,供给其不同生长期所必须的经过严格配方的养分,还要定期给以西红柿喜欢的红色光线的照射。结果呢,按照常规种植的一棵,植株高1.5米,树冠直径也是1.5米,果实仅有10多个;而水中养植的一棵树冠占地面积竟达到了12平方米,且果实累累,无法计数,只好用贴序号的方法进行统计,最后,惊人地发现它竟然结下一千三百多个西红柿,且果味十分甘甜。

它虽是一则植物学上的实验,但看到这则材料后,笔者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对语文素质的培养,又何尝不是这样,如果我们语文老师是科学家,学生是那养植在水盆中的西红柿,我们语文老师能够适时的提供适宜成长的必要的营养,他们就一定能够健康地成长,其潜在的能量就可以充分地挖掘和发挥,并创造出智慧的奇迹来。

统一了认识后,我们决定改变语文学习被动落后的环境,把学生放在一个能动求知、潜移默化的氛围中。过去中学课本中都曾学到三天不写手生,两天不读口生,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同样如此。于是我们根据叶圣陶有关阅读、写作、作文批改的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始了该课题的实验。

该课题1997年开始实验研究,99年经高考评估,取得一定成绩后,开始申报市级课题,后被审批为省创新实验研究课题。

自主参与式作文批改模式,实际上是以自主批改为中心,以改促写、以改促读,使评改、写作、阅读自然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是一个以自主评改为中心,以读写为“两翼”,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教学体系。如图:

        写

             促     自主评改

                                         能力

             促

        读

这样,改革创新的不仅仅是作文教学,整个语文教学也相应地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全新变化。因为这一课题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大语文观为指导,以自主评改为形式,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的。

自主参与作文批改模式,包括写、读、议、评、改五个步骤,分激发情趣--写作阅读、主动探究--讨论评价、巩固运用--自主评改、交流反馈--展示批改四个阶段(在此不作详述)。在完成这四段式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并重,自主参与改文,积极性很高,久而久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语文的整体素质就会得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一定会得到培养和强化。如表所示:

写读--激发情趣

  ↓

评议--主动探究

  ↓                  

改文--巩固运用      

  ↓

展示--交流反馈

第一个阶段,激发情趣--写读阶段。这一阶段一般以手中的教材为主,以语文课外读物中的作文训练为辅,或者教师命题,或者学生自拟题目,选题训练,自主写作,写完后上交,教师筛选,找出例文,有时要多次筛选,完全合乎写作要求的范文或者十分典型的不合要求的“问题文”都属例文。然后依据例文总结规律,写出本次及本类作文的写作指导;再据筛选情况写出批改分析和指导批改建议,最后把“例文”、“指导”及“建议”一同印成一张8开的作文讲评报,上评改课时发给学生。这一阶段的具体操作如下:

1、课前准备:

①选题与拟题:这是本课题的第一个环节。选题基本按教材实际进度及相应的作文训练要求拟定,也可有针对性的依据学生课外活动拟定。拟题方式分:教师依据教学实际命题、学生自命题、师生协定命题,总的依据是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学生愿写并且能写的。如高一时学生的写作训练主要以记叙文为主,同时兼顾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及应用文的写作,高二时则以议论文为主了。训练形式十分灵活,有自命题、命题、半命题;情境作文、材料作文等几种形式。

②实际写作:教师只提供写作要求,基本不作指导,让每个学生利用自己的信息储备进行自主写作,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又能充分暴露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主观认识上和客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师的指导有明确的针对性,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评改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③教师浏览习作、点评文面:这个过程需要课题组教师协作进行。

首先,各位教师批阅执教班的作文,要求:点评卷面,了解本次作文大致情况,看写作是否符合要求,成功作文成功在何处,不成功作文又失败在哪里,筛选例文,正面的成功的作文和反面的不成功的作文都可被选做例文。然后,由一位教师汇总本次作文的写作情况,执笔写成《作文讲评》,选出2—3篇例文,缩印在讲评上。讲评含:写作题目、写作要求、写作训练重点、写作指导、教师批改分析、学生自行批改作文的具体要求等几个详细步骤。


展开全文阅读
④教师备《作文讲评》:重点备例文的成功与不成功之处,如:审题、拟题、立意、结构、表达、书写等方面的问题,以备讲评课上引导学生点评。

2、课上读文:

教师下发《作文讲评》后,学生读讲评及例文。从每次下发《作文讲评》时一只只伸长的手臂和学生急切的表情上,可以想见学生是抱着怎样一种期盼心理,急欲了解这次作文的写作情况的。在这种一“读”为快的心境中开始的作文讲评课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读时可根据需要采用个读、散读、轮读,分组读,默读、朗读等多种形式。学生读完后,以“指导”为引路,以“分析”为依据,以“例文”为遵循,心中豁然开朗,情趣也随之被激发起来,自然有话要说,这时老师因势利导,组织小组讨论,这就是:

第二阶段:主动探究--议评阶段。一般以前后桌四人或六人一组,由一名同学主持进行讨论,找出例文好在什么地方,有没有不足之处,包括选材、布局、结构语言、行文书写等,讨论大约5—10分钟,由小组主持人或中心发言人汇报讨论情况,比如我们最喜欢的一篇作文及其好处,我们认为最不成功的一篇作文及原因等,大约也要用5—10分钟,在此期间,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点拨或组织集体讨论。这实际上是对后面批改手中作文的一次演练,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知识准备,使学生改有依据,批有准绳。同学之间面对面讨论周围其他同学的习作的形式,也大大促进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紧接着:

第三阶段:巩固运用--自主评改阶段。用大约5—10分钟,结合刚才同学读的讲义和讨论的内容对照手中的作文自主评改,针对审题、立意、构思、表达等写出百字评语,并且对文章作局部修改或全面修改,如:调整结构、理清层次、修改病句、纠正错别字等。这一步骤看似难度很大但因有前两个步骤的认知准备,学生总能批的中肯,评的到位,改的合理,顺利完成课时训练目标。这一阶段是学生巩固运用所学,进行知识迁移训练的重要阶段,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而改的方式可据实际情况实行自改、同位交换改、分组改或班级调换改几种办法。

第四阶段,展示批改--反馈交流阶段。有两种方法,一是改完交给教师,教师浏览批改情况,发现问题进行反馈,一是同学交换批改的作文,发现问题,交流反馈,这样就确保了作文批改的质量。

以上四个阶段,其中关键的一环,也是不同于其它同类课题的地方是,学生在写出作文后,老师(同备课组指定一名)浏览筛选例文(优秀的或是典型的“问题文”),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写出“指导”和“批改例析”,连同筛选的例文印成作文讲评报,以引导学生批改,学生对“讲评报”的内容急欲了解,有种渴盼心理,这是激发学生情趣的原因,学生从讲评报中获得感性和理性知识,这也是学生批改作文的“抓手”,容易操作。

第一,从教学实践和理论上来看,整个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参与评改,听说读写并重,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及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主动参与,积极合作,主动探究,也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学习个体同时又是学习主体的学生通过读文、讨论、评改,在充分的自主参与中往往会得到连教师也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在学生平时的日记中可见一斑。比如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到:“多少次的语文课都没有使我得到重视,多少次的语文课都没有收起我懒散的心,多少次的语文课都觉得平常的我,终于在今天的作文讲评课上‘脱胎换骨’了”,那一篇篇优秀作文“如匕首般戳向了我的心脏,使我抱着头,产生逃跑的念头。看看这些雄才人物,我不禁颤抖,后悔自己当年的‘腐败无能’‘贪图享乐’,只保存着应付作文的几个‘守旧的奴才’,它们干瘪瘪的,枯燥乏味。”“面对他们我不想失败,不想成为他们的阶下囚。中国的优美文字,源远流长几千年,为何我就不能使其放出光彩呢?让中国文字也在我的笔下放出光彩……”在这种心理驱动下,这位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质确实有了明显提高。

克拉克“范例教学”理论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的东西,必须是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我们筛选学生例文,总结规律,写成“指导”及“分析”来指导学生自主评改,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克拉克范例教学理论的应用,即:

例文--规律--能力。

教师根据写作要求及例文写出写作指导,介绍文章的写法及此类作文的写作规律,不光便于学生掌握写作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对写作的认知程度。布鲁姆掌握教学理论认为:"学生认知前提能力对学生达成度的影响占50%"。这样,认识能力提高了,智力同时得到发展,学生的能力无疑就会得到提高,即:

知识--智力--能力。

第二,我们深切地感到学生自主评改,大大缩短了写作周期。课题实施前,两周一篇大作文,现在一周一篇,甚至一周两篇,写作数量是课题实验以前的2-3倍,大大增加了写作数量。叶老说过:“写作的历练在于多练。学校里的定期作文,因为估计教师批改的时间和精力,不能把次数规定的太多,就学生历练方面说,还嫌不够。”(1942年叶圣陶《略谈学习国文》)我们通过学生自主评改的课题实验,缩短了批改周期,一周可上一节作文讲评课,解决了学生历练少的障碍。北京一个颇受重视的作文实验课题完成一次从写作到批改的全过程需要五课时(详情见《教育文摘周报》),其他类似的作文实验课题虽强调学生自改,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却很难真正体现。不谦虚地说,自主参与式作文评改模式的建立开辟了写作教学的新局面。

第三,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深切地感到,通过学生自主评改,确实把学生推向了学习的主动地位,真正体现了“学为主导的原则”。叶老曾一再强调:“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作了文又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岂不是好?”(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第四,我们感到实验课题适应学生的认知心理。过去教师批、学生看,而且只批三分之一,至多三分之二,不光写作、批改的周期长,也降低了学生写作的热情。而且传统作文批改一律以教师为中心,属单向交流,填鸭式教学;方式上要求教师改得越细越好,批语下得越多越好,教师虽颇下苦功,学生却仅能被动地了解自己的作文,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现在情况完全改观,教师只从旁点拔指导,如何改同学商量,自己看着办,从效果上看,这样自己习得的知识是刻骨铭心终身受益的,是教师耳提面命“灌”得的一知半解的东西所不能比的。而且学生的作文百分之百被批改。学生写作的热情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第五,课题实验以来增多了教师教科研时间。过去作文批改占用了教师大量时间,教师疲于奔命,影响了钻研教材、研究教学的时间,现在学生自主评改,教师从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投身于教学科研。

学生通过自主评改,比照好的例文,自然会发现自己写作上的不足之处,这时就会产生一种赶超心理,想从行文书写、结构布局、选材剪材、审题立意等各方面达到例文的水平,我们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因势利导,布置相对数量的内容进行写作上的“历练”,学生一般都能愉快接受,认真对待。这样,久而久之就会由量变发生质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形成了一个“ 以评改为中心,以改促写,以改促读”的良性循环。这还需要教师系统科学的具体指导。为此,本着“自主参与评改,听说读写并重”相互结合渗透的原则,我们制订了一系列辅助措施:

①阅读笔记:每周二篇,为便于操作,使用活页日记纸。这是以读促写的方法,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要想叫学生激起写作情趣,保证学生写作能够良性发展,必须在学生近乎枯竭的写作源头中注入些清凉活水。学生读的多了,笔记积累的多了,写作素材自然增多。


展开余文
②日记:养成每日一记的良好写作习惯,教师每周抽查三篇。并从中选出优秀篇目定期出版《日记精选》,高一出版十八 期,高二上学期出版八期 ,这既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发表欲,又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习作的范例,每期都深受学生欢迎,效果很好。

③书法:书写是一篇文章的门面。汉字书写是一门艺术,也是汉文化的象征,写好汉字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是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琴棋书画自古列为文人“四艺”。以往的教学经验提示:要想在作文教学中取胜,整洁的卷面是“硬”条件。让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后,学生便自然想练。让学生使用小作文纸练习,每周一交。

④订阅报纸、杂志:以《语文报》、《语文周报》为主,同时还有《作文讲评报》、《中学生阅读》、《作文成功之路》、《散文选刊》、《演讲与口才》、《杂文报》等,以读促写。

 ⑤自办小报:如《奇想艺术社》、《清泉报》、《满天星》等,激发写作情趣。

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广博而精到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质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在课时教学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本着“宁可少讲一节,也要让学生多读一些”的原则,每周开出来一节阅读课,课上阅读以教师的指导阅读为主,配合着当今教育形势和我们的实验课题印发八开的阅读小报,比如新教材中的经典文章如《》;最新书报杂志上有价值的好文章,如章熊先生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上的《作文创新与创新作文》,既对作文如何创新作了精当科学的指导,又展示了三篇高考优秀作文《倾听自己的心跳》、《0+0>7+(-3)吗?》等,很有指导意义,我们全文印发,很受学生欢迎;或者印发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拓展性阅读材料,比如讲授《诗经》时,就印发《企慕之情境  永恒之追求--读蒹葭随笔》,讲授小说单元时就印发《红楼梦》第五回,既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又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针对学生作文语言缺乏文采的情况,我们印发了《如何使作文语言富有文采》,为改、读、写水平的提高创造了前提条件,学生反映良好。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大力提倡自由性很强的随意阅读,以激发兴趣,扩大阅读空间。名著的借阅从无到有、从不重视到争相传阅,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这样,在日积月累中学生就走上了以改促写,以改促练,以改促读的良性循环。我们将本课题纳入教学后,不但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能更好的从事教学研究,而且学生的语文素质也得到普遍提高,作文成绩稳步上升。这是学生语文素质得到提高的良好证明。

在强化教师的协作意识方面,课题实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储备,具有创新精神。同时强化教师的团结、协作意识,加强集体备课,琼·托马斯也说过:"革新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

概括地说该课题自实验以来从老师到学生对语文的认识都发生了量与质的变化。

首先从观念上改变了目前作文教学落后、陈旧、毫无生气的局面,随之,诞生了一整套符合跨世纪要求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科学的教学体系,使之成为既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又符合迅速培养青少年掌握国家语言能力教学手段。具体说来,就是“三破”、“三立”:

1.破“依附性”立“独立性”。写作是一门独立的科学,虽然与阅读有着不可割裂的渊源关系,但毕竟二者思维方向不一致,阅读是吸收、是鉴赏,写作是一种输出,是创造。它有着为别的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内容和规律,因此,作文教学必须独立,必须按写作学的科学体系;给予从理论到实践上的宏观把握,该课题打破了作文依附于“阅读”的局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新模式。2000年使用的人教社实验教材阅读和写作分开,也体现了这个思路。     

2.破“随意性”立“科学性”。作文依附于“阅读”,势必造成写作的随意性—无序无量无计划。因此该课题打破了这一局面,立“科学性”。即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从发展素质出发,有步骤地进行训练;科学地把握学生实际,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循序渐进地训练;科学地制订严格的标准,分学段、年级、学期,按单元计划进行训练。

3.破“临时观”立“固定观”。虽然教学大纲上对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都有要求,但不具体,特别是缺乏定量定序的实施细则,不易操作,因此作文教学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具有“临时性”,而该课题打破了“临时性”立“固定性”,将每个学段、学年、学期,每个写作阶段,阅读阶段甚至训练过程的任务、目标及达到这些目标的大体教学方式、步骤等都固定下来,变成一个不可随意变更的操作程序,使作文教学走向程序化、科学化。(以上内容参见方永常《高考作文全向思维刍议》。)

其次从培养学生读写兴趣出发,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建立了一整套易操作、可量化的以自主评改为中心的读写训练体系。

就“自主评改”这一环节而言,其体系为:“写、读、议、评、改”五步骤,评改课上又分写读-->讨论-->评改-->反馈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写读,就是激发情趣阶段,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培养学生“自能改文”的习惯和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从量化的角度来说,每一次写作,在作文讲评课上都能读到3--4篇例文,和老师浏览批改后写的“指导”“例析”和“批改指导”。学生从感性(例文)到理性(指导,分析),认识不断深化,理解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 ,在讨论评改中,学生敢说、愿说,自然知道怎么评改。如果每张讲评3篇例文按2000字计算,老师写的部分按700―1000字计算,学生阅读总字数就达到3000多字,再加之课堂上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评改反馈,信息量是很大的,这些信息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例文-知识―规律-智力-能力”,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会在学生心理上施加积极的影响和暗示。因此该课题培养了读写兴趣,读写习惯,是一个量化后易操作的教学体系。

就“以改促写”这个环节而言,由于解决了“改”的问题,写作周期缩短,写作量增加,如果按每学期20周计算,除去期中期末考试2-3周,要写到17-18篇;每篇700字,每人每学期写1.26万字,再加上周记,每篇700字,每人每学期又写1.26万字,总共写到2.52万字。根据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因该课题写作量大大增加,为使训练科学有序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条件,我们制订了一整套全程训练体系,在此基础上学生语文素质会逐步提高。

就“以改促读”而言,由于借鉴高密一中语文实验室计划,使“阅读”进入目标管理,“阅读”实现了量化,课题实验除了显性成果(如成立文学社,办广播站,积极投稿发表文章)外,还有“润物细无声”式的隐性变化,“阅读”对学生进行的文化教育和心理塑造从文化基础、审美能力和心理素质三方面都能表现出来。

99年,语文高考应届成绩名列全市第三,其中组长董成银教师带的两个班平均分为533分,优秀率为27.19% ,语文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本届高一学生底子薄、素质低,入学平均分比其他兄弟县要低20分左右。为迅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们在这届高一也进行了试验,原来以1--14班为实验班,15--18班为对比班,本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发现实验班的作文成绩好于对比班。期中考试后,进行了调整,高一十八个班统一实行本课题,改成与其他兄弟学校进行对比。期末考试的成绩统计,我校高一语文比其他兄弟学校,标准分高出一百多分,成绩显著。成绩是一方面,主要这样做大大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这一届高一学生自发地成立了多个文学社,自觉地定期组稿、编辑、排版、印发了《满天星》、《奇想艺术社》、《清泉报》等;为临沂市人民广播电台《校园广播》节目组及校刊《心灵之窗》、《团讯》等积极撰写高质量的稿件;中外名著开始成为学生爱读的课外书,阅读课和写作课成了学生最爱上的课,学生写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听说读写并重,自主参与评改”的做法,本着大小作文结合,课内外结合,教师命题和学生命题相结合的原则,训练学生掌握各类文体的写法,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结构布局,语言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评改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我们力争一学期让学生写作大作文15-18篇,上好每周一次的作文讲评课,写好每周一次的《作文讲评》,上系统、科学的作文讲评课15-18节;上有指导的阅读课15-18节,精心选印阅读材料15-18篇或 布置给学生指定阅读内容;让学生每天都有事可做,或阅读教师指定的书报杂志,或写笔记、日记;每周上交笔记、日记,教师检查读写情况以便因势利导及时反馈。

另外,在进行自主评改和读写训练的同时,认真总结实验中的经验教训,学习有关理论,了解有关课题的最新动向,系统归纳实验的步骤、程序及结果,形成自己一套有创见、可操作,合乎素质教育的模式,为语文创新教育略尽绵薄。

 作者邮箱: limengtao2000@sina.com

标签:作文指导 自主评改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自主参与式作文讲评课堂教学案例(网友来稿)
下一篇:故事作文的创新(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