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894  
标签:教学论文
试谈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操作过程(网友来稿)
浙江省青田县温溪二中       杨仕威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调查了解社会,深入研究,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思维品质的过程,是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以信息处理为中心,从而达到各方面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大胆质疑,不断创新;注重调查研究,养成逻辑推论的习惯;加强自我定位,提高自信度。现从处理文本信息的角度,结合阅读教学实际,试谈谈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操作过程。 

一、获取文本信息,确立研究课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与以往的语文学习的目标既有一定的联系,都要掌握语文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语言感知能力;又有较大差别,它更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具有多元性。研究性学习首先就要选择研究对象,确立研究课题。这是关系到能否顺利开展研究的关键环节。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立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其中包括品读文章,查阅资料,质疑提问等。

传统语文学习是以课内为主导,以课文为基石,立足于大纲,加强拓展延伸,搞好内外衔接。研究性学习也应如此,要确立研究课题,必须以课文为依托,在质疑与交叉思维的基础上,作横向或纵向的发展。所以获取信息是关键,没有文本信息的研究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一)品读文章,获取基本信息。当接触到一篇新文章,我们总是通读全文,在解决字词音、形、义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内容,总体理解文意。比如通读《荷塘月色》文后,要基本明确描写的主要内容是“月下荷塘”“塘上月色”;要基本把握作者由“不宁静”到“宁静” 再到“不宁静” 的心理变化过程。在这一环节,要求快速阅读,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抓住文章的有效信息。其次是对重点语段做集中阅读或分类阅读。重点语段一般指信息含量最丰富的、作者浓墨重彩的,读者最易产生共鸣的语段。集中阅读和分类阅读主要目的在于集中精力深入理解内容、理解创作思路等,形成对文章的正确理解。集中阅读《荷塘月色》第四段到第六段,从中可以感受到一幅绝妙的荷塘月色图:淡雅、清新而又恬静。然后对描写作者感情的句子作分类阅读,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就能较准确地把握住作者的感情线索。这样,准确地获取了文章基本信息,才为拓展延伸提供可能。

(二)查阅资料,获取相类信息。查阅资料是为了补充基本信息,使文本信息得以完备,同时也是为了寻求相关信息的契合,为确立课题作铺垫。从查阅上看,可以包括作者简历及其创作风格,文章的创作背景,后人的分析评论性文章,以及同类体裁、题材的文章等等。从查阅方法上看,可以检索,作提要式阅读,可以作摘记、作卡片等。查阅资料要作到有据可考,准确可靠,不可道听途说。

(三)寻求契合,确立研究课题。对于文本信息,不能仅停留在对其感性的认识上,要有理性的分析评价。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会心存疑惑,疑惑点燃了读者的思维火花,进而提出有价值的论题。如读《荷塘月色》一文,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月光呢?是作为一个景还是作为一个意象呢?再联想古诗文中写月光月色的,如《春江花月夜》、《静夜思》等。这里又有什么表现意义呢?在这样不断地思考与联想中可以获得这样的研究课题:对月光意象表现意义的研究。由此可以看出:基本信息是诱因,相关信息是补充,大胆质疑,寻求契合是确立课题的关键。

(四)提出设想,形成研究方案。一切科学研究都是建立在伟大的设想基础之上。一切假设都将得到证明。从何处入手?怎样处理信息,采用何种方法?基本的研究思路是什么?提出设想,形成研究方案,这将对实质性的研究过程产生极大的导向作用。

二、整合相类信息,调查研究学习。

整合文本信息是确立课题后的实质性研究过程。在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思想的大碰撞,是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在此阶段,能够形成理论,描述因果关系。萨奇罗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讲到:当学生提出一个理论假设时,教师将这一理论写在黑板上,全班对其进行考查和讨论,决定是否接受。在这一阶段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或参考其他资料检验某一理论,提问仍是有效的工具,但要指向理论的考查,鼓励学生提出多种理论,逐一考查其有效性。

(一)精筛细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确定研究主题后,对信息要有提取、筛选的过程。有价值的信息就是指服务于论题的,包括观点、论据和情感等。提取信息要有选择性,要能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抓住主题和中心内容。提取信息包括汲取观点、搜集论据、感受文章情感等。 

(二)研究探讨,深入解构文本信息。对于提取的信息,要善于质疑加强讨论,最好形成正反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辩论或演讲,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构文本信息。比如在讨论研究月光意象时,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心灵情感的折射和外化。显然,研究过程可以使问题更加明朗化,观点更趋科学化。 

(三)分析评价,归纳整合文本信息。在探讨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评价,归纳自己的观点。分析评价过程包涵着逻辑推理,要求逻辑严密,论据充分有力,体现一种思辩的过程。归纳的过程包涵着对各种问题、各种信息的整合,是知识的延展,是能力的提升,是思维的外显。此环节,既要独立思考,又需共同研究,它具有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作用。

三、加工反馈信息,形成研究成果。

加工反馈信息,再一次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作用,是对研究过程的理性评判并在此基础上展示出研究成果。该环节的反馈信息是被整合的,学生在借助原有经验和知识储备或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对反馈信息进行加工,形成研究成果,是带有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的文本信息。通过展示成果,学生间加强交流,获得师生对该研究的认可,增强自信力。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写成论文,在班级内答辩。写论文可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问题答辩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者结合,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展开全文阅读
(二)写成研究报告、制成图片进行专题展示。研究报告、图片都较充分地反映学生的研究学习过程,是学生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成果展示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成绩的肯定,因此,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有其运用的合理性。

(三)小结或中期总结。当基本完成某一研究课题,要求对此研究进行小结,回顾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形式上、理论上的偏差,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日后研究能够有的放矢。                                                                   

                            2003-4-23

                             

 作者邮箱: lswxysw@163.com

标签:教学论文 试谈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我谈《闺塾》之“闹”(网友来稿)
下一篇:语文课渗透情感教育之我见(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