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7594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是什么
人是什么(创新教案) 

                        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教学设想:批判性地阅读课文

教学方法:讨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A导入

上篇课文阐述了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谈的是人生话题,今天我们就着这个话题阅读赵的哲学论文《人是什么》吧。

B快速阅读课文

思考:1、文章的中心是什么?2、梳理思路,文章可以分为哪两大部分?

C批判性地研究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中心

思考:标题是“人是什么”,那么文章是不是要给“人”下定义?

明确:不是。文章其实是论述人生的意义。

思考:那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在于不断追求,不断工作。课文写于新时期初,文中一再强调,我们的时代是“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的时代”,我们的民族是“面向升起的太阳走向中兴的民族”,作者在劝告人们,努力工作,“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明确:文章文题不符。

(2)思路

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明确:前部分,列举古进中外如爱因斯坦、雨果等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这部分的中心点很明朗,是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工作。后部分,作者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认为“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提出“把握现时”。

思考:有人说,文章两部分是互不相关的,对“人是什么”的回答不同,两部分的内容也没有联系,你以为呢?

明确:前部分的中心是,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工作。后部分则讲要把握现时。两个部分至少联系不够紧密,有点脱节。

2、局部具体研究

1)文章第二部分虽然强调要把握现在,但是文字太少;最后一段文字也是在突出要憧憬未来:主次不分。

2)第8页上2段(雨果和加缪的例子不能证明“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回答”)和第9页下3段(“童梦”不能统率失恋的事例,只能统率“少年时光”)观点和材料不一致。

3)第10页下3段第1句有语病,删去“因为”。

4)倒5段1和0的类比说明实在别扭,不恰当。

D布置作业(略)
设计人: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是什么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03年高考作文题——大家猜(网友来稿)
下一篇:城南旧事(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