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760
标签:
教学论文
激导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师中心稿)
黄翼新
中小学教育要全面向素质教育转轨,关键在素质教育进课堂。当今,探索并大胆构建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模式,使符合素质教育宗旨的理论转变为可供教师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
这些年来,很多教师和学者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不仅在教学理论的研讨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更多的在寻找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契合点,针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某种弊端展开课题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我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寻求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最佳结合,几度彷徨,几度困惑,至今才现端倪。现就我在构建“激导”模式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作个汇报,希望能得到领导、广大教师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使之逐步完善,成为一种切实可行,能满足素质教育整体要求的教学模式。
一、构建“激导”模式的出发点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受到:中小学语文教学之所以发展得极不平衡,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说是缺少“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是说我们并不是没有一定的教学模式,只不过现在运用得最广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极大地不适应。现在各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运用得最多的模式是“传递——接受”式,即“师传生受”,这种教学模式由于没有可供教师具体操作的程序,随着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而暴露出许多的弊端,发展成为“课上由着老师灌,课下围着习题转”的畸型教学模式。
“师传生受”教学模式最大的缺陷在于它没有一套可供教师具体操作的程序。由于它没有就“师传”提供一个明确的执行程序,因此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大,有的能设计得丝丝入扣,有的则照本宣科灌完了事,有的畅所欲言无拘无束,有的则“跟着感觉走”,讲到哪里算哪里。
“师传生受”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极大的不吻合在于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由于这种模式本身的缺陷,在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的今天,它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本应是学习的主体,但“师传生受”式教学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有发挥的余地。
“师传生受”式教学由于大多是课堂讲,课外练,致使教师难以及时掌握反馈信息,教学效果难以巩固。
“师传生受”式教学由于重在知识的传授,由知识的积累促成能力的提高,容易导致学生素质发展的极不平衡。因为一个人的素质、能力并非单靠知识的积累可以达成的,“高分低能”、“书呆子”往往就是“灌输式”教学导致的恶果。
看到了这些弊端,于是就有了克服这种种弊端的探索,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先行者们取得的一系列教研成果,很难在教学实践中简单的运用,往往需要综合各家之长处,方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于是我便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与实践,近十年的探索与实践,真可谓“几多欣喜几多愁”。
针对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我特别注重“启发式”教学的探索,力求使每一堂课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探索启发学生思维的路径。当我看到学生因此对语文学习兴趣大增并取得一个个进步时,我发自内心的高兴。
针对传统教学及应试教育对学生素质的片面追求,我积极开展各种活动,登山、逛市、划船、野炊、搞调查、写报告、办报纸、排节目、练口才、开故事会、搞书画竞赛等等,多方面发展学生素质,培养一技之长。看到学生们生龙活虎,多彩多姿,我打心眼里喜欢。
针对应试教育使学生负担苦不堪言,我坚持不给学生成批补课,不随意“侵占”他们的休息、活动时间,不布置繁复的作业,力求课堂达标。可由于整体教育的不配套,有时学生应试落后,我心里便非常困惑。
然而,我不懈努力,继续着我的探索历程,更多的运用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基本形成了“一课一得,重在引导,突出学法”的风格。
我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高兴,可当我想把自己的经验加以推广时,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知道了只有不断创造革新,使之形成一种可供教师具体操作的教学模式,才更具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使教师们能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达成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
学习许多先行者们取得的研究成果,我发现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都或多或少地能找到它们的影子,但又很难简单地归结到已经建立起来的哪一种模式之中。于是我进一步阅读教学理论,进一步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现在,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激导”式教学已现雏型。
二、“激导”模式的基本内涵
“激导”模式的基本程序是:“设定目标——激起疑问——练习反馈——指导评价——巩固达标”。
具体操作过程是: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设定课堂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把教学内容编拟成一个个问题,激起学生的疑问,从而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由学生练习,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针对学生练习中反馈的信息,教师予以指导评价;必要时再进行巩固练习,力求当堂达标。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任何一堂教学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目标的教学势必是盲目的、随意的。“激导”式教学充分吸收“目标”教学之长,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使课堂教学自始至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目标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课时教学目标要具体,要确能实现,使之确能起到导向、激励、评价的作用。为此,“激导”式教学要求教师分课时备课。以前,大多数语文教师按课文备课,教学目标比较笼统,对每一课时具体要达成的目标不大明确,因此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随意性增加。分课时备课,预先设定每一堂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既能达成整体目标的实现,更能促进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思维从问题开始”。平常我们总是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懂就问。可事实上,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己发现问题的少而又少。而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已经懂了,往往是似懂非懂,往往是不想深入,这就需要教师激起他们的疑问。有疑问才会去思索,学习才会主动。“激起疑问”,贵在一个“激”字,它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而“疑”,它要求所提问题能起到激起学生思维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提的问题有目标性、有启发性、有思考性、有趣味性。对问题的理解,我们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思考,有的问题看似无疑,只要求学生动眼、动手、动口或动耳,但归根到底,动眼、动手、动口、动耳都能促进学生动脑,因此,凡是能够促使学生动脑的都是问题。“激起疑问”就是教师课前根据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微格”,然后编拟成一个个问题,使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序地进行。“激起疑问”同时要求教师激励学生发现疑问,以促成自学能力的提高。
展开全文阅读
“训练是教学的主线”。任何一种教学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而“练习”是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功夫要上身,全靠苦练成”,可见“练习”对学习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各种教学模式都强调练,只不过练的时间、练的方式不同罢了。如“师传生受”式教学课上讲,课外练,应试教育更是发展成作业不堪重负,这就不但达不到促成能力发展的目标,而且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激导”式教学也特别重视练,但它的追求是通过练习使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从而进行指导评价,最终达成教学目标的当堂实现。练习是促成学生思维的重要步骤,有疑问而不让学生在练中思考,激疑也就失去意义。对“练习”的理解,我们要注意的是“练习”并不只有笔答这一形式,如朗读、讨论、竞赛、表演、猜想、实验、游戏、活动等无一不是练习的好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多种多样的练习,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保证。
“教师同样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课堂教学中何者是主体的问题,经过了一段曲折,由“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现在比较常见的提法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种提法有许多人觉得不大好理解,因为“教”与“学”是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同样处于主体地位,他们既有分工又要合作,才能共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激导”式教学把指导评价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就是要求教师们同样地发挥主体作用,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也可以借题发挥,由表及里教给学习方法和完整的知识。“评价”则特别注意的是以鼓励为主,对学生取得的成绩一定要肯定,存在不足则鼓励他继续思考,以保护和激励学生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使学生感受到探索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从而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增强学习的动机。
“巩固达标”既是一个程序也是一个要求。“激导”式教学把它作为最后一个环节,是因为“激导”式教学坚持以目标为中心,以达标为目的。“巩固达标”不要片面地理解为达标测试,如“指导评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巩固达标”的过程,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与能力点都应有一个专门的“巩固达标”过程,只有那些重点、难点以及普遍掌握较差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常常需要“趁热打铁”,此时,学生刚刚掌握某种知识可能力,心理上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这“趁热打铁”式的形成性测试,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知识能力的巩固达标。
“设定目标——激起疑问——练习反馈——指导评价——巩固达标”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程序。课堂教学里往往是分“微格”进行操作,多个“微格”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一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一个或多个循环,使课堂教学有序而不死板,课堂气氛活跃而不散漫,节奏鲜明,高潮迭起,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激导”式教学的基本宗旨是以目标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以师生为主体,以激疑为起点,以练习为主线,以鼓励为方向,以达标为目的。
三、“激导”模式的理论依据
“激导”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目标导控理论”、“愤悱启发理论”、“反馈控制理论”、“需要理论”、“激励理论”。
(一)目标导控理论
实行目标教学的改革实验早已取得成功的经验,这是因为他们充分地利用了目标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对教学实行目标管理,运用目标导控理论来作为“激导”模式的理论基础,就是要吸收目标教学之长为我所用。在各种教学模式中,大都强调了目标的重要性,然而大都又把它排斥在教学程序之外。“激导”模式不仅把“目标导控理论”作为它的理论基础,更为与众不同的是,它把“设定目标”作为教学中的第一个程序,以目标作为教学的中心。“激导”式教学强调每一堂课必须先根据大纲和教材制订出明确的目标,整堂课始终围绕着目标而激疑、而练习、而指导、而巩固、最后达到目标。
(二)愤悱启发理论
著名教育家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论述,成为启发式教学的基础。“激导”式教学正是吸取启发教学之精华,注重把教学内容编拟成一个个问题,以“激起疑问”作为一轮教学的起点,通过练习达到“愤悱”的状态,然后启发(指导),先练后讲,先愤悱后启发,这样既能激发学习动机,又能创造因材施教的机会,同时能促进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能力的发展,使教学达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要求。
(三)反馈控制理论
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之间需要经常的进行信息交流。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指导和评价;学生则通过教师的评价来了解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反馈控制理论告诉我们:反馈必须即时,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根据人脑记忆及遗忘的规律,信息的遗忘进程是开始快而后越来越慢的过程。因此,信息的反馈和评价越及时,信息的巩固就越强。“激导”式教学即强调“趁热打铁”,当堂练习反馈,当堂巩固达标,因此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需要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都是为着一定的利益而行动。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样的有各种需要:遇到疑难问题渴望得到指导的需要;付出了劳动希望得到肯定的需要;……“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致“行动”。只要我们能恰当地激起学生对知识、能力的“需要”,它就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激导”式教学中“激疑”与“指导评价”等程序都包含着对学习需要的满足,有助于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激励理论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人受到鼓舞后,会增强自信心,从而产生一种极大的积极力量和无形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激励理论”关键在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导”式教学强调对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导评价,特别要注意评价的激励性。
以上几种理论在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中,我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基本上构成了“激导”模式的理论基础。
四、“激导”模式的教学实例
“激导”模式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从前面对它的基本内涵的介绍中即可初知。现就我教《枣核》一课谈谈“激导”模式的具体操作。
(一)设定目标。根据大纲对初一学生的要求及教材内容,本课应达成的教学目标主要如下:1、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民族感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理解用朴实的语言表现人物深沉的感情的写法;3、学习借助上下文推断词义。以上三个目标重点难点在第二个方面,这一堂课的教学就是围绕着设定的目标进行。
(二)激起疑问。“激疑”应当围绕教学目标而设。为了达成三个教学目标,我把课堂教学分成七个“微格”进行操作。每个“微格”既是为着总目标实现而进行的激疑,同时又是把大的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每一个“微格”就是一个“目标”——“激疑”——“练习”——“指导”——“巩固”的小循环。如此一环接一环,一环套一环,教学中始终使学生能主动参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堂课里高潮迭起,达到实现三个目标的目的。
(三)练习反馈。可以说,“练习”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读《枣核》一文,练习方式多种多样,如“听朗读录音”、“改注音”、“圈点批注”、“讨论”、“猜想”、“答问”、“齐读”、“欣赏”等等,无一不是学生的练习活动。由于练习形式的多样,学生的素质得以多方面发展。信息的反馈通过教师巡视、指名回答、指导评价得以及时交流。
展开余文
(四)指导评价。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如对读音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这种指导是校正式的。如对“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不能说清楚,教师设置情境:“亲人出门在外,日子过得很舒坦,但他隔段时间便往家里写信、打电话,这是为什么?”这种指导是启发式的。如学生找出表达思乡的方式之后,教师讲述:“多朴实的行动,多深沉的感情,他把自己的后花园布置得家乡味十足,由此可见他对故乡思念之深沉。”这种指导是点拔式的。如结束语:“看月亮,思故乡”,这是台湾同胞盼望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真实写照。“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改革开放的今天,海外华人纷纷投资国内,回报父老乡亲;面对特大洪水,他们更是慷慨解囊,无私援助。这一切只因为,对故土的依恋,是中华民族最为浓烈的情思。愿我们的心里永远系着自己的祖国,永远系着自己的故乡!这种指导是激情感染式的。总之,指导方式多种多样,一切根据反馈信息而定,为着实现教学目标而定!评价则自始至终注重鼓励,不用批评,不轻易否定。
(五)巩固达标。《枣核》一课教读,既有为巩固某项目标而设置的专项练习,更多的则是通过指导评价予以实现。专设的达标练习如分析“劈头”一词的意思之后,归纳出“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的一种方法,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一方法来推断词义,当即设置巩固练习:请根据上下文推断加点词“风烛残年”的意思。是否设置巩固达标练习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前所述,这里不再多讲。
五、“激导”模式的适用范围
“激导”模式首先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而构建的,但它同样地适用于各类学科的教学。因为它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定目标——激起疑问——练习反馈——指导评价——巩固达标”的程序实际上是各科教学应采用的一般程序,符合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因此,“激导”模式同样适用于其它各类学科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智力,发展思维,掌握知识,促进能力的培养。“激导”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我在这方面的探索将不断的深入和完善,也切盼这种教学模式能得到领导、广大教师、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指导,使之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完成于1997年9月,在湘乡市“三优联评”教学竞赛中为赛课获一等到奖立下功劳,后获该年度湘乡市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在湘潭市论文评比中首次获得一等奖,第二年参加首届“语通杯”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研成果大赛获一等奖,此文为我教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为自己以后的教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标签:
教学论文
激导模式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红寨中学教务处2002—2003学年工作报告 (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激情、导练”作文指导新课型浅说(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