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192
标签:
教学论文
浅谈新教师的听课艺术(网友来稿)
周维军
关键词 重要性 听前三做到 听课中四勤 听课后三要 倡议
听课,特别是听老教师的示范课、公开课、以及普通教学课,对新教师迅速“断乳”走向成熟具有重要意义。无疑地,听课是新教师“备课——听课——授课——小结”四步走中的重要一环。我毕业试教满一年了,听课总时数约为150节,很高兴能把自己的点滴体会说出来,以期与新教师朋友共勉。
我觉得,要想高效率的听一堂课,至少要做好三个环节的工作,即听课前的准备活动,听课中的常规技巧,听课后的自醒自查。
一、准备—— 听前三做到
1.做到充分预热。听谁的课,听哪堂课,应带那些相关材料听课,听课者要一清二楚,特别要对所听内容了然于胸,做到先备后听。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听课的重难点,发现课中的闪光点,捕捉课上的“小高潮”。
2.做到课前交流。上课前,不妨在去教室的路上,问一下老教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学设想,重点难点,在心中有了粗线条以后,听起来才会顺理成章,头头是道。
3.做到结伴同行。以我的浅见,与一两位或更多同事一同听课效果要比自己一个人去听好得多。因为在听课中可以随时交换意见(不影响正常教学的点头、摇头、手势等),听课后可以交流讨论。如此,才能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领悟彼此“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独特价值取向。
显然,以上几点听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做或做得不到位,听课的意义将会大打折扣。我的个人看法是:如果准备不足,那么决不听课。
二、技巧——听课中“四勤”。
听课时,有几个常见的问题要处理好。其一,听课不是评课。我觉得新教师在听课时的最佳角色应该是审美者而不是批评家,要多学习老教师的长处,闪光点,为我所用。其二,多记还是多听。有的新教师听课时手中的笔挥舞不停,有言必录。其实,听课要多听少记,而且,记的学问也不可不学,愚意主要记下教师的教学流程,重难点处理,听者自己对教学闪光点的点评感悟等“精髓”就可以了。其三,就是本文要重点探讨的听什么与怎样听的问题。我粗浅的归纳为“四勤”,就是在听课时要勤看,勤听,勤想,勤记。
1.勤看。听课看什么?看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板书(是否清楚),教学的手段(是否多样),驾驭课堂能力(是强是弱),组织教学的方法(是否得当),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是否科学),师生感情(是否融洽),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否积极)等等都要用心去看,套用一句歌词就是:“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课堂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不过,光看不行,上边我已提到“审美者”这一角色定位,因此,看的宗旨应是对照比较自己教学环节中的优缺点,不足点,力求改正,而决不是做“批评家”,那样就本末倒置了。
2.勤听。听的内容很多,我想指出的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听懂”,把自己看作学生,深刻理解重点难点,强化自己备课中的不足。其次要“听全”,既听教师的启发,也听学生的回答,既听课前预习检查、新课导入,也听课终的本节小结、作业布置;既听基本知识的讲解,又听基本技能的培养;既听课内知识,又听课外引申;既听教师的抑扬顿挫,又听学生的琅琅书声┅┅总之要强调一个“全”字。最后要“听透”,要烂熟教学内容,要吃透老教师对教材与教法的整合方法,要听透“青蓝工程”里老教师独特的教学个性,真正能够消化吸收。
3、勤想。听课时,我们常常会自觉不自觉的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教师对教材为何这样处理?换成自己该如何处理?教师是怎样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这个教学环节有无更好的启发引导思路?自己应怎样对“闪光点”活学活用?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模式是什么?对自己的启发又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要边听边想。
需要指出的是,听、想、看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听课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听有所得,所得丰富。
4.勤记。与前文提到的“少记”相参照,也与“听、想、看”的做法有别,“勤记”的要求是在最佳的时机记下最佳的内容,“灵光”稍现即逝,重在随机把握。它强调动手,它要建立在勤听的基础之上。“勤记”的目的只有一个:备查用,助记忆。勤记,是经过听课者整合加工后的能动反应,别人记的自己可以记也可不记,别人不记的自己可不记也可以记。要做到“记我想记”。
当然,上述“四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我们在平时只有多听,多想,多加比较,多做研究,听课的技巧才会越来越有艺术性,最终深得个中三昧。
三、自醒自查——听课后三要
1、要交流。听课后,要立刻与老教师交流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最好先听教师讲自己的授课体会,然后再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存疑问题。
2、要对照。听课后,可以将听课记录与自己的教案或备课思路进行对比分析,经过理性的思考后,大胆的去粗取精,必要时,不妨重新设计教学思路后再与老教师探讨。
3、要常翻。听课记录,是教学中的里程碑,上面撒满了你的酸甜苦辣,得失错漏,只有常翻,才能常新,才能使听课的意义落到实处。那种“为听课而听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可见,听后也要做很多工作,千万不能听课以后把听课记录束之高阁就完事大吉了。
在本文结束前还有一点倡议,就是听课的范围可以灵活,可以放宽。比如跨年级、跨学科、跨学校听课。听听与己截然不同的课堂,多加比较鉴别,批判继承,消化吸收会更好的开启教学思维,顿悟教学灵感,也有助于新教师早日成熟,缩短形成教学个性的磨合期,从而使听课成为教师成长之路上的强力胶,黏合剂,最终登堂入室,青出于蓝,回报老教师付出的辛勤汗水。新教师必将在神圣的三尺教坛上挥洒自己的每一分汗水,品味自己收获的每一分甘甜!
(谨以我个人对听课的粗浅见解与新教师朋友共勉,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三水中文/江苏省姜堰中学语文组 http:// www.wanghui.net
2003年6月12
我的邮箱是zwj4211164@163.com
标签:
教学论文
浅谈新教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林黛玉进贾府(网友来稿)
下一篇:
《长亭送别》续写(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