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219  
标签:教学论文
独立自主,促成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浙江省跨世纪骨干教师中学语文研修班

    

    一、模式研究的由来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主渠道、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的生命光采、成败 得失主要反映在课堂上,学生的品德、知识、才能和创造力主要也在课堂里获得。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中枢,提 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益,便是这个中枢的核心。建构科学的、规范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益 。教学模式(Model ofteaching)作为一种教学程序或策略,有一定的法则和原理,但操作时可以因时、因 地、因对象而异,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普遍接受。 

    为了研究教学模式,一年多来,研修班课题组以改革开放的姿态,先后在杭州市学军中学、桐乡市第一中 学举行了十余次观摩教学,吸引全省各地数百名教师前来听课、评课。对各种课型进行分析,大家发现成功范 例是各式各样的,有许多无法预先确定的变量,但在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合理的教学结构框架,是建构 新模式的基础。在对各个成功范例作比较、分析之后,发现其中共同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策略。那就是在教 师策导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没有压力感,始终保持安全、自由、舒畅的心态,让他们独立地去学 习发现、创造。课题组经过抽象、概括,推出“独立自主,促成创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个新模式吸纳 了前人教学研究的智慧成果,是在诸多已有模式的交叉点上形成的,同时又是适应知识经济这一时代的产物。 世上没有完全独立的教学模式,新模式是已有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延续和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前人的模式及 其理论成果作一必要的历史回顾。 

    二、模式研究的历史回顾 

    翻开中外教育发展史,可以发现教学模式的研究有两种走向,一是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讲究知识的系 统性,重视接受现成的原理;一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所需要的知识,重视实际的运用,从而出 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 

    五十年代,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所主张的教学以教师、教科书和课堂为中心,对我国教育界影响很深。六 十年代我国开始解构凯洛夫教育思想,同时清理把语文课误成政治课、文学课或工具课的做法。上海育才中学 推出了“八字”教学模式(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其中四个要素不是独立的质体,它们相互交叉、相容 。“议议”与“讲讲”就难有严格的区分;“讲讲”与“练练”常被颠倒。校长段力佩称之为“有领导的‘茶 馆’式的教学”,实际上是在倡导一种宽松、自由的教学,意在拆解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引导学生参与教 学活动,教师是这个模式的“领导者”。 

    八十年代受改革开放思潮的裹挟,语文教学模式研究呈现多元化的倾向,诸如“情境教学”、“问题教学 ”、“探究教学”以及“八步读书法”、“作文三级训练”等,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提出多种教学模式。著 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几乎都提出过自己的教学模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上海钱梦龙的“三主四式”(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和训练为主线,自读、教读、作业和复读四式课型)和辽宁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定向、自 学、讨论、答疑、自测和自结)。钱氏模式欲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结合起来,意在融 通两端,消解矛盾,同时强化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解题与阅读能力,所以为方方面面所共同接受,但模式本身 所使用的三个关键词及其关系的表述,尚存歧义。先说“主导”,指起决定作用者,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与 之相对的是“被导”或“受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性就难以体现出来。再说“主体”,指有认识与 实践能力者,与之相对的是“客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又成了受制约的“客体”。“主导”与“主体”本 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也是不相对等、不相并列的概念,不能混同使用。教师必须是“主体”,然后才有“主导 ”可言。在课堂活动中,教与学本是一个复合主体,教师是实施的主体,学生是学习与价值的主体,双方在教 学活动过程中相互转化,又都是相对的客体。此外,“训练为主线”的说法也欠妥,教学是师生双方碰撞的交 流活动,让学生从头至尾“训练”,容易滑入以教师为中心的题海战,这显然不是钱氏模式的本意。 

    魏氏教学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定向”、“讨论”、“答疑”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活动,也可学生自己 组织活动;“自学”、“自测”完全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时教师外出开会或讲课,长至一两个月,学生 也能自己组织教学。魏氏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教学管理系统,规定学生每日、每周、每月和每学期定时必做的 事;又建立了反馈检测的监督系统,师生共同管理学习活动。这一模式对学生要求很高,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 已经取代了教师作用。课堂教学本是师生双方同地、同时对同一话题展开的交流活动,你来我往,对话问答, 缺一不可。魏氏模式纯属个体教学经验的结晶,确切说是一种自学模式。 

    回顾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与演变,它虽然只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一种结构或程序,但上下左右联系起来看 ,则是社会巨网中的一个网眼。我国知识经济已经初露端倪,要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的主动地位,就 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由书本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知识经济 对教育的呼唤。 

    三、新模式的结构与内涵 

    新模式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用四个关键词作 出简要的结构表述,其内涵如下。 



展开全文阅读    “独立”。传统教育视学生为“受教育者”、“听话者”、“被动者”,创造教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承认每个学生都是唯一的“这一个”。尽管他们的资质、禀赋以及成绩有差异,但都有成才的条件,教学不能 用同一的标准和口径要求他们,应有所区别。实施分层教学,让超常者冒尖,带动普通者,使后进者也有所得 。课堂上要留出自由活动的时间,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保证人人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才能,获得满足,增强信心 。 

    “自主”。传统教育把教师视为绝对权威、主宰者、训诫者,创造教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化学 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的任务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 经过选择的充足材料,处处、时时为学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表现欲,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潜能,在学习中 感受自己的智慧,体验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促成”。传统教育把学生头脑当成仓库,一味往里堵塞知识,创造教育唤醒、激励、鼓动学生自己去开 掘知识的宝藏。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由投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不是代替学习,而 是教以学习的方法论。教师要由主导者变为策导者,时时唤醒自己,停止讲授知识,赶快打开学生灵智的头脑 ,促成自我教育、自我学习和自我实现。 

    “创新”。传统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活字典”、“两脚书橱”,创造教育要使学生成为“发现者”、“创 造者”。教育是社会文明、人类进步的阶梯,能帮助人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人类千百年实践聚积起来的知 识,一下子站到了巨人的肩上。但接受前人知识只是一个跳板,要破除对知识、书本和权威的迷信,未来的英 雄是创新者。要在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也许这些发现和创造是 十分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但它们是未来的、伟大创造的萌芽。 

    “独立自主,促成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两个层次。“独立自主”是对学生的期望,“促成创新”是 对教师的要求,需要师生双向共同努力来完成。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教 学模式的动作最初是由教师来发动的,讲授、指导、促进都是由教师完成的,但这仅仅是一种外部刺激。学生 是学习活动的“探索者”、“实施者”和“完成者”。外在的刺激只是一种促进,学生要接受新知,必须调集 自身的所有力量,经过同化,顺应,才能内化纳入头脑,充实自己的认知结构。这个模式不以教师为中心,也 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双方协调合作,共同实施,并产生效益。 

    四、新模式的要求与操作 

    新模式向教师提出三个要求: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注意力 、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的培养,必须与触发学习兴趣,培育丰富的感情和坚定的意志、性格相结合。情商 作为智力感情,是发展智商的保证,两者相辅相成。二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尊互爱; 师生情具有动力、感染和诱导的功能,能促使双方加倍努力,教与学的主观能动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 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要采用问答交流的教学方式。对话是沟通交流,传递知识、信息的最佳方式。发问、思考 、论辩,被哲学家誉为无止休的歌唱。教学本身包含着问答结构,师生你问我答,我问你答,切磋研究,建立 以创新为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推动教师的学习,开发学生的智能,促使教学上新台阶。 

    新模式的实施操作要注意三个环节。一是起始导读。这一段教师是主体,需要对教学定向,确定目标和要 求;定度,确定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定序,确定教学的程序与方法,最后还要确定快慢节奏和一堂课的高潮所 在。教师在完成导读指引之后,应迅速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独立阅读、提问或思考;对课文内容 及其相关知识,进行归类、整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二是中段激疑。这一段师生双方都是主体。经过教师 指导,学生在认读、理解课文的字、词、句、篇之后,会产生良好感觉,自以为懂了。这时教师要提出质疑, 创设问题情境,构置认知冲突,把阅读引向深入;或者拓展思路,设计新的、异类练习,把阅读铺展开去,一 纵深一横扩,增强阅读的深广度。三是终端延伸。这一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协助学生完成知识向能力迁移 ,并通过语言文字加以落实。让学生自己先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加以系统化,然后进行重组,寻求知识的内在 规律,再加以简化;最后通过练习,达到知识的活化。语文教学特殊性在语言文字上,动脑、动口,更需动手 。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需要长期积累、存储,需要融会贯通,这是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基础 。 

    五、新模式的效益评估 

    效益是课堂教学模式的生命,是评价模式得失的唯一标准。效益包括效率和效果,前者按经济原则评估计 算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后者按质量原则评估,计算学生达标的数量与程度。概而言之,效益评估指教学目标的 达成度,以及社会、个人对语文期望值的达成度。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察。 

    一是检测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质量来测定的。观察学生在 课堂上的活动情况,看表情神态、发言次数、课堂笔记和查课后作业。设计一份《课堂师生交流、教学共振记 录量表》,统计教学活动的时间,包括教师导读、讲解、答疑、板书和布置作业的时间,学生自读、思考、提 问、抄写和作业时间;测定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发言问答的覆盖面,有多少人达到教学要求 ;搜集反馈信息,有多少学生课后要求持续学习,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程度如何,等等。 

    二是检测教师投入的程度。要做到:第一,教学目标明确,难点、重点突出,讲解简明扼要、切中肯綮;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达成度接近100%。第二,教学可利用时间和实际利用时间无误差,接近100%,教师 没有讲废话。第三,课堂教学自然流畅,快慢适度,气氛热烈,有意外的惊喜,能一波一浪,把教学推向高潮 ,有回味。 

    三是观察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能自行归纳主题、说明写法,并引发有一定 创见的议论,进而引申发挥,解决相关的异类问题,直至纠谬,对教学内容或课文提出新的见解。学生不只是 知识的消费者,也是知识的生产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超越了 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要求,其中少数尖子学生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教师理解得更好。这便是创造能力培养的极致 。 

    四是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埋下伏笔。讲好一党观摩课,按照一种教学模式授课并不难。难在这堂课要具有 前瞻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继续学习的势头。做到“曲终人不散”,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始 终保持着学习的兴奋点,主动去寻找学习的新材料,以求深入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无止境的,一山更比 一山高。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伏笔,就不是成功的 教学。 
标签:教学论文 独立自主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改革
下一篇:素质教育:“旧质”向“新质”的转化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