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837
标签:
教学论文
让学生的思鸟振翅奋飞——培养和训练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摭谈
李泳
(河南文心出版社 李泳)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鼓励 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创造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其表现方法很多,但主要表 现是求异,因而也叫创造性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也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是一种从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来思考问题的方法。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多向性、独创性、灵活性。多向性是就其广度而言,要求思路宽广辐射,善于多方求索,不拘一格;独创性 是就其深度而言,要求思路不落俗套,善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灵活性是就其灵活度而言,要求思路活泼多 变,善于联想推导,随机应变。这三种特性息息相关,互为作用。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就要首先训练 其从灵活性入手,来启发思维,引导思维换向,促成其思维向多向性发展,从而达到独创性。所以说灵活性是 基础。如果没有灵活性,就会反应迟钝,思路艰涩,既难多向思维,也难独创;多向性是关键,如果只沿一条 思路,不知从多侧面、多角度、多途径、多渠道、多层次、多手段去分析思考问题,也就难以灵活和独创;独 创性是目的和精华,它代表着创造思维的本质。因此,求异思维的核心本质是独创,是超越已知领域向未知领 域掘进,其特有的品质是求新、探新、创新。求异思维是一种立体的、全方位的多参照系的思维方式。把创造 性求异思维引进作文教学机制,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对同一题目、同一素材、同一体裁,从不同 角度、不同立意、不同取材、不同构思、不同风格、不同手法等进行创作。
可是,多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不经意地忽视了对主体(即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大都把立足点 放在了作客体的写作原理和文章作法等外在形式的训练上,以致造成了学生作文因思维的简单僵化而形成结构 上的公式化,思路的套式化,语言的模式化,极大地桎梏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导致了作文教学多年来沿着 同一思维轨迹,同一训练形式,陈陈相因,代代相传。当前我们正处于跨世纪的年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急需大批创造型人才。而作文教学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知识、思想品质等的重要施教手段之一。所 以,运用作文培养学生的创造求异思维能力,已迫不及待地摆在了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和作文研究工作者面前。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呢?从求异思维特征入手,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引导和训练学生。
一、同中求异
社会上对某一事物习惯以大多数人的看法为定论,很多人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求异思维则能持怀疑 态度,从社会现象之间的差异,来揭示出事物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异,从同中寻求到不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清代文论家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讲得好:“诗文家最忌雷同,而大本领人偏多于雷同处见长……惟其篇篇 对峙,段段双峰,却又不异而异,同而不同,才是大本领,真超脱。”打开我国文学史册看一看,同题材、同 题目的诗文比比皆是,可是,在那些“大本领”作家面前,往往均能推陈出新,同中求异。李白的1000多 首诗中有30%的写到月亮。陆游一生写梅的诗有100多首,但他们所写的月亮和梅花却每每同中不同,异 中有异,首首出新。历史上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在高明的“大本领”家面前却从来没有重复的,往往正 是在这同中出新,同中出奇。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同中求异的这种“大本领”。如写“雪”的文 章俯拾即是,多是赞美雪的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高贵品质,可是有一位学生却反其意而贬雪,鞭挞了雪的虚 伪懦弱,以其外衣掩饰世间污秽;痛斥了雪的残酷无情,雪压青松,万木萧条;指责了雪的张牙舞爪,借助风 势,耀武扬威。这位学生的立意贬雪,独出机杼,出新制胜。此正得力于求异思维。另如我们常说的“学海无 涯苦作舟”。有些同学运用求异思维,一反常规,同中求异,分别写出了“学海无涯巧作舟”,“学海无涯乐 作舟”,“学海无涯趣作舟”、“学海无涯勤作舟”。文章写得都很有新意。这几位同学,一个从“巧”字入 手,一个从“乐”字入手,一个从“趣”字入手,一个以“勤”字入手,各抒己见,同中求异,同中出新,阐 述了各自怎样学习的道理,很有说服力。我们应提倡和积极培养学生的这种同中求异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平中见奇
平中见奇,即是人们从司空见惯的一般事物中见到不平凡的特点来。平中见奇需要主体有独具慧眼、明察 秋毫的观察能力。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因思维主体的素质、能力、经历和心境不同,他们的各自认识和感 受也会不同。所以王国维说出:“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夫之亦云:“观物各以其情而自得。” 难怪同是面对很平常的枫叶,很多人因自己的观察角度不同、心绪不同等,都写出了不同的出奇的诗句,杜牧 感受到的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欢愉豪爽的心境;元人董解元感受到的是“君不见满川红 叶,尽是离人泪中血”的忧伤悲怆的心绪;白居易感受到的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满目萧 条的情景;唐人贾玉感受到的是“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的满腹愁绪之情;而无产阶级革命家陈 毅感受到的却是“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的火一般革命激情和誓与敌人斗争到底的伟大气魄和坚强决心。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一生曾写下大量骇世名著,有人问他为什么讽刺意味会写得那么深刻,人物刻画得为什 么会那么栩栩如生,屠格涅夫称赞他得益于那双“鹰眼”。是他用那双“鹰眼”来深刻观察社会得来的。所以 ,我们同学要学好作文,也必须练就一双“鹰眼”,方能在别人不见中所见,在平常中发现出奇特来。如上海 一位学生在平常逗小鸡玩时发现小公鸡和小母鸡的不同,写下一篇《怎么辨别小公鸡和小母鸡》的科技小论文 来。文章发表后获上海科技小论文一等奖。另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一直被 认为是富有哲理的诗句,我们如果引导学生对这句诗加以分析反思,提出一些质疑,就会发现问题。如果说我 们在庐山之中不识庐山真面目,那么只有在庐山之外的人才了解庐山了。换句话来说,这也正像我们对本学校 不了解,就是因为我们生活在本学校,那么只有外学校的同学才了解你的学校了,其不荒谬乎?所以,我们对 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物或见解,甚至前人的定论,要敢于质疑,善于提出问题,从平凡中发现别人见不到 的东西,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写出新意独特的文章来。
展开全文阅读
三、小中见大
一部文学作品或一篇文章,都不可能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总括和全体。它总是通过撷取生活中具有代表性、 典型性的一滴水,截取生活总象中的一隅或一点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般。也就是说以个别来反映一般,以小来 见大。所以说,一切反映社会生活的文章,都是以相对狭小的社会空间来揭示整个社会带有普遍意义的本质, 来反映一个时代的总体特色和社会风貌;都是以个别典型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出社会生活中种种人物的思 想感情和语言行为。这就是以小见大的特色。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看来很小,但从这些小事中,却可以发现问题的本质,反映出事物带有全面 的普遍意义的本质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窥一斑而知全豹”,“一滴水见太阳”。以小见大,这需要我们平 时在观察事物中要善于发现事物,产生联想,运用求异思维,从小中见出大来;要善于摄取或抓住事物的一点 ,来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通过这些方面思维训练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写出构思巧妙和有新意的作文。
以小见大,从创造思维的角度来看,属于发散求异思维。由于文学作品选取重大事件,描写叱咤风云人物 较难驾驭,所以人们常常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通过一件小事、一个人物,却可同样达到反映时代风貌,揭示 其本质的目的。作家老舍的三幕话剧《茶馆》,就是以小见大的典范。他通过裕泰这个小茶馆来喝茶的茶客命 运的变迁,展示了这个社会的腐朽,人民生活的苦难,映照出近代半个世纪时代风貌的缩影,从而揭示出半封 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必然灭亡这一重大历史主题。另如课本中收入的作者先生的《一件小事》,仅千字,通过写 作者所见一个人力车夫撞倒一位老妇人的前后经过,揭示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在劳动人民 高贵品质感召下的觉醒这一重大主题。事件虽小,思想却深沉精辟。
学生生活经历见识有限,要在一篇千把字的作文中反映出深广的社会内容,是存在一定困难的。但通过以 小见大,抓住一根小小思线,通过创造思维,进行联想,扩展开来,也是可以反映社会生活中某些方面的本质 的。有不少同学在这方面作了尝试和训练,写出了较好的作文。如有位同学写了一篇《路》的作文,通过家门 前一条由荒径到土路、石子路、柏油马路、水泥高速公路的不同时期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以 来农村巨变的大好形势。但是,也并非凡是“小”都能见到“大”。我们在选择“小”时,一定要注意其代表 性、典型性,能反映出事物的特色本质和规律,方可见到“大”。这需要我们平时要善于运用创造思维,在观 察事物时,要思路灵活,反应敏锐,联想广博,从而“小”材料中挖掘出“大”主题来。一滴水可折射出太阳 的光辉,从“小”的感受中,触摸到时代的脉搏,才能写出有深意的好作文来。*
标签:
教学论文
让学生的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分层递进差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
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