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8390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闺塾》教学思路(网友来稿)
胡月
(本文是《闺塾》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对人物语言和形象进行的分析。学生活动多,思考量大,课堂气氛很好。教案内容虽不多,但课堂容量不小。
闺塾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品味人物语言,赏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题目《闺塾》,闺,女子的活泼俏丽或优雅端庄,塾,迂腐古板的旧时学堂。二者放在一起, 一定产生很强的戏剧效果。本出戏又名“春香闹学”。今天学习本文,明确三个问题:谁闹?怎样闹?为什么闹?
二、细品课文:
1、谁“闹”?
学生明确三个人物:春香,丽娘,陈最良。身份:丫环(贴),小姐(旦),塾师(末)。
2、怎样“闹”?
学生找出产生闹剧效果的情节、场面、语言,进行评论。(学生能够很准确地找到并加以评论。)
提示重点:出场闹、学诗闹、模字闹、闹学高潮。(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这几段文字)
思考:闹的主角是春香。只有春香一人闹吗?(研读“讲诗”一节和“请鞋样”一节)
讲解难理解之处:
丽娘向陈老师要鞋样,老陈竟说“做个‘不知足而为屦’”。显然,老陈把“不知足而为屦”理解为一种鞋子(意即“‘不知足而为’之屦”),糊涂荒唐,这样的鞋子是决不可能做出来的。正如同我们问:“今天午餐吃什么?”回答:“就吃‘谁知盘中餐’吧。”照搬《孟子》中的句子,可见既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又不懂生活中的鞋样是什么,真正迂腐到极点。(这儿学生读不出幽默感来,主要是对这句话不理解。一经讲解,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且会心而笑。
学生思考“都有谁在闹“的问题,回答。
明确:三个人都参与了闹。春香闹得天真直率明显,丽娘闹得端庄矜持含蓄,陈最良闹得胡涂不知就里。
春香俏,丽娘雅,老陈傻。
思考:小姐丽娘在闹中起到什么作用?从中看出二人怎样不同的性格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重点:
矛盾主要在陈最良和春香之间展开。丽娘对侍女和陪读春香之闹采取默许态度。
二人的性格:春香天真直率大胆泼辣,生性单纯,无视师道尊严和封建礼教。
丽娘端庄矜持,温顺而有个性,稳重而不失机敏。
3、为什么“闹”?
讨论:是小姐不爱学习,一门心思想玩?是春香毫无教养无视教学秩序?为什么春香明里闹,丽娘暗里放任她闹?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重点:这里闹产生的喜剧效果主要是由各种矛盾造成的。
①人与人之间性格矛盾:小姐丫环的女孩儿性格与塾师老朽先生性格的矛盾;春香的淘气与陈最良的迂腐矛盾。
②人与书的矛盾:小姐的思想情感与书经教义之间的矛盾;先生的讲解与书本原义的矛盾。
③人自身的矛盾:小姐文雅平静的外表与激动难宁的内心之间的矛盾。
④环境气氛的矛盾:书房外春意满园、春色盎然的环境与书房内师授迂诗压抑的气氛之间的矛盾。
三、扩展:
1、丽娘长到十六岁,竟不知自家有个大花园,这说明什么?
2、自读《语文读本》《游园》一段,理解丽娘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
作者邮箱: zqbx_7698@hotmail.com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闺塾》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读庄子(网友来稿)
下一篇:
全国近半数小学生和初中生将用上新教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