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学设计
阅读:482
标签:
教学设计
研究性学习冲撞评价体系
中国青年报 2003-07-07 彭冰
刚刚结束的2003年吉林省高中历史会考,因其在全国同类同科考试中迈出了开先河的一步———提前公开部分试题,而备受关注。记者这两天在阅卷现场了解到,改革带给阅卷老师们诸多惊喜,同时,也引发了更多思索。
老师们如此形容阅卷时的感受:精彩纷呈,约13万名考生,就可能有约13万种回答,颇具个性的答案,不时让人眼前一亮。但批卷相当难:学生们的学习资源,不再局限于课堂课本,而是来自大千世界,甚至可能来自头脑中的创意,很多答卷,老师无法确定学生所引述“史实”的真实准确性。
今年吉林省高中历史会考的最后两道大题为研究性试题,早在考前1个月,省普通中学考试工作办公室就通过当地媒体公开了这两道试题的主题,以便学生们有充足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查研究,把“死知识”学活,真正进入“研究性学习”状态。这是继去年12月份该省在全国率先实行“政治学科部分试题考前公开”后,在普通高中会考制度改革中推出的又一举措。
此次历史会考,先期公开的试题之一是:通过归纳分析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和深入调查我省“三农”问题的现状,理解党的“十六大”对“三农”问题做出的重要决策,并为我省或家乡的农业现代化提出自己的建议。
考试时,考生们面对的是三个比较个性化的提问,其中之一为:在你提出的建议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一项是什么?请结合你的调查制定一个解决此问题的方案。
随手翻开一沓考卷,记者发现考生们的回答真是丰富多彩。有人说,农村最重要的问题是生产工具落后,应让农民懂得更多的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化工具进行生产;有的答,农村医疗条件落后,政府应投资多建医院,提高对农民的医疗补助;有的认为,农村基层政府干部太多,应进行人事改革,裁撤冗员,精减机构;还有人说,农民收入低,负担过重,提议建立一次性征税制度,一年就收一次税,并在报纸上公开收费标准。“我们的想法是,通过考试的促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有意识地去注意身边一些与历史有关的人或事,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实,以史资治。现在看来,学生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新课标中提到的审美能力,都有所提高,可以说,改革的目标初步达到了。”作为试题命制的参与者之一,吉林省教育学院高中部历史教研员陆静说。
而第二道试题的回答情况,则引发出老师们更多的思考。这道试题大意为:请举出一例令你最为震撼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的史实,并驳斥日本右翼分子对侵华真相的歪曲;请简要介绍一位最令你感动的东北抗日人物的事迹,谈谈你所受到的教育与启发。“麻烦”就出在这分值为两分的“列举史实”上———不少学生列举的“史实”或人物事迹,阅卷老师没听说过,难以当场判断其真实性与准确性。“看得出,为回答这道题,学生们调动了身边的所有资源,包括其接触过的方志、野史、影视剧,甚至居住地的乡土流传,完全突破了教材既有内容的限制,‘史实’来源出处极为广泛。但因为地域差异,接触面的差异,以及获取信息渠道的差异,当一个老师面对上万个考生,一个知识体系面对上万个知识体系时,便难以判断了。”长春五中的闫俊英老师说。
命题者们也在反思———同样的改革,政治会考并无这类问题,因为政治与历史不同,政治重观点,而历史重史实,即便是研究性论述,其观点也必须建立在准确无误的史实材料基础上。考历史,不可能不涉及史实,到底怎么个考法,才能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呢?“‘研究性学习’之所以长时间难以落实,就难在不好考试、不易评价上,此次会考命题就遇到了这样的考验。”几位命题参与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后还将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在研究性试题的出题技巧方面,做更进一步的探索。“目前教育的功利色彩还比较强,教学围着考试转,没有考核评价体系的改变,‘研究性学习’恐怕仍只能停留在理性认可的层面。吉林省会考之所以锐意改革,就是希望通过增加对研究性学习的测试,推动一线教学切实向‘研究性’方向转变。”吉林省普通中学考试工作办公室负责人认为,就这两道试题的回答情况看,总体来说,千篇一律的东西少了,展现个性化思维及视野宽度的东西多了,说明会考改革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长春16中历史教师初凤芝对一线教学的变化颇有感触:“考试牵着老师的鼻子走。新的会考办法,首先推动着老师去改变,因为死记硬背的灌输模式已经无法指导学生应考。老师在努力让课堂活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被调动起来了,答卷可证,有的学生,见识比老师还广!这必将推着老师去充电、去丰富自己,反过来又作用于学生,使教学进入良性循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吉林省普考办还打算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改革扩展到数、理、化等科目的会考中去,即增加研究性试题,并在考前公开主试题,让学生们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要领,提高今后“继续学习”的能力。
标签:
教学设计
研究性学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理性思考“高价笔记”
下一篇:
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录取工作从今天开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