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师随笔
阅读:693
标签:
教师随笔
两则新闻再显教育缺失
光明日报 2003-07-11 王国斌
高考刚刚结束,给我印象最深的新闻莫过于两个:一则是合肥市一学生家长打电话到市招办说:“飞机影响到我孩子考试了,能不能让它们别飞了。”还有家长要求火车停开、反映公交车报站名的声音太大。另一则是浙江温岭市某校女学生赵慧慧,只因语文没有考好,当晚从楼顶跳下,结束了年仅21岁的生命。
读罢这两则新闻,第一感觉就是荒唐和痛心。表面上看来,这两则新闻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然而细细一分析便知,它们之间蕴藏着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前者,表现出家长由于对学生过高的期望,过分的溺爱,只顾自己的孩子考试,不要他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后者,说明学生由于升学压力过大,性格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低,而最终导致产生了轻生念头。
有识之士早就大声疾呼,要求重视研究现行的升学教育模式,要求切实加强挫折教育、心理教育等等。但教育部门也好,学生家长也好,社会各界也好,客观上把高考的地位看得越来越重。比如宣传重金奖励高考状元和任课老师。高考期间,大肆渲染高考气氛,除了政府领导视察考点,出台建筑工地停工、禁放鞭炮等规定外,还采取公安值勤、封闭道路等措施,人为地把高考放到了不恰当的重视位置,客观上加重了考生的心理负担。至于学生家长,更是殚精竭虑地将孩子往“独木桥”上推。新闻媒介隔三差五就有学生因不堪学习负担而跳楼自杀的消息,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尽快反思吗?我想,这应该是反思教育缺失的时候了。
作为学校,不但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作为家长,不但要望子成龙,更要望子成人。舍不得让孩子受半点委屈,不让学生经受任何风雨,将来何以成才,何以成人,何以成就大业?作为社会,不能只看文凭,不重才干。唯第一学历的用人标准,既不科学也不求实,更与创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不相符合。
标签:
教师随笔
两则新闻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咏竹诗选
下一篇:
摇号的考试资格与摇摆的平等受教育权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