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513  
标签:教学论文
激励——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龙汉武/何良光

场来探讨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外在和内在激励水平的相应激励措施。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21世纪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我国要在21世纪的国 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就必须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重视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是事关提高国民素质,利及子孙后代的大事,是面向21世纪、迎接国际挑战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它是一 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与升学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等的改革同步进行,达到整体推进。本文就系统工程 中的激励这种素质教育手段浅谈个人拙见。 

    一、激励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激励,就是以综合的教育手段、方法为刺激诱因,满足学生积极心理需要,激发内驱动力,促使学生 把外部刺激内化为学生个体自觉行为的过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综合的教育手段,面向 全体学生,使其全面发展。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创造为核心的主体精神,而激励机 制的确立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因此,激励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激励是学生积极需要的满足。心理学研究揭示了人的行为基本遵循这样一个规律:需要→动机→行 为→目标,然后再产生新的需要,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高。因此,需要是人们积极性的源泉。激励的实现, 一是为满足人们合理需要提供条件和可能,从而提高需要的迫切程度,促成并强化动机;二是有意识地施加影 响,形成刺激,引发人们更高层次的需要,进入新的循环。简言之,通过满足,引发需要,解决人们行为的心 理动力,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二)激励能使学生产生新的更高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一个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乐意 去做,并力求达到成功的内在动力。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激活特性和始动机能,具有积极定向和导向机能,可 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和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学习等必要的活动上。因此,它对人的成才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 

    为了切实了解目前高校学生的成就动机状况,我们先后在川师数学、外语等六个系的300多名三、四年级学 生中进行了调查,从收回的300份调查材料的统计分析结果来看,高校学生的成就动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自我认识不够,价值倾向实用。调查中,有24.3%的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把握自我;35.3%的学生认 为自身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最大。而又只有14.4%的学生认为校园环境具有激励性,69%的认为只有部分环境具有 激励性。这充分说明高年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仍无主见,易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从表1看出,32.2%的大学生认 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一分、索取一分;在对“人的本质是什么”的调查中,又有36.8%的学生认为是公私参半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在这两个问题上说明学生的价值选择倾向实用。 

    附图{图} 

    2、自我追求偏低,学习动力不足。由表2、表3知,有38.7%的学生是为了跳出农门或就业而考大学的,进 校后学习兴趣不高,学校采用的奖惩措施又不力(调查知,86.3%的学生渴望科学合理的奖惩措施),学习风气 不浓,造成不想学的竟达20.8%。这说明,学生理想不高,如不及时引导、适当奖惩以调动其主观积极性,将会 直接影响到学习态度,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3、自我情绪不稳,信心不足。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社会用人机制等的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 挫伤了大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信心。由表4知,高年级学生中确有42.5%的情绪不稳定。情绪不稳定直接 波及到了学习信心,据调查,有31.5%的学生认为自己无法适应市场的挑战,显得信心不足。 

    从此调查可看出,我们要培养出能适应市场挑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必须使学生产生新的、更高 的成就动机,就需要在环境、奖惩等方面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 

    (三)激励对学生个体的成就有很大影响。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素质,做出更大的成绩,使 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人的工人绩效取决于他的能力和受激励水平,其公式是:工作绩效(P)=能力(A)×激 励(M)。若我们假定某个人的能力是一定的(即A为常量),这时工作绩效(P)就是激励(M)的正比例函数,随着 激励水平的提高,学生做出的工作成绩就越大(如图1)。 

    附图{图} 

    二、素质教育中的激励措施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和针对目前高校学生的成就动机状况,采用恰当的措施, 鼓励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和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罗伯特豪斯(Robert House)提出的综合激励模式理 论,把内外激励因素都归纳在一起,可表示为: M=V[,it]+E[,ia](V[,ia]+E[,ej]V[,ej])=V[,it]+E[,ia]V[,ia]+E[,ia]E[,ej]V[,ej] 

    注:M代表某项工作任务的激励水平高低(即动力的大小) 

    V[,it]代表工作任务本身提供的内酬效价 

    E[,ia]代表主观上对完成任务可能性的估计 

    E[,ej]代表任务完成与获得奖酬相联系的可靠性估计 

    V[,ia]代表任务的完成所起的内激励作用 

    V[,ej]代表对该项外酬的效价 


展开全文阅读
    V[,it],E[,ia]V[,ia]属于内激励(M[,内]),E[,ia]E[,ej]V[,ej]属于外在激励(M[,外])。按照这个理 论,在素质教育中,要提高学生素质,使其有更大的成绩,除需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外,还需提高学生外在 和内在的激励水平。 

    德育心理学家勒温认为,环境就是场,“场”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人自身的需要、期望 ,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通过外在的激励来实现。因此,我们设想构建一个分别以M、M[,内]M[,外]为轴的三维 激励场(如图2)。从图2可看出,只要我们让学生沐浴于激励场,通过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及时 奖惩,提高M[,外];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增强自身对学习的重视程度,提高M[,内],就可增大激励水平M。 

    附图{图} 

    (一)提高内在激励水平M[,内]。按照罗氏综合激励理论,M[,内]=V[,it]+E[,ia]V[,ia],由于V[,it],V [,ia]都是由某项任务具体决定的。在我们接受了一项任务(如学习)后,V[,it],V[,ia]就相对固定。于是M[ ,内]就是E[,ia]的一次函数(如图3),要提高M[,内],关键就在提高期望值E[,ia]。 

    期望是指一个人根据以往经验在一定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而人的需要是多种 多样的,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某些需要并不能一下子获得满足。学生在学习中,看到可以满足自己需 要的目标时,就会受需要的驱使在心中产生一种期望,这种期望心理处在萌芽状态,只有当根据自己已往的经 验对达到目标的可能性进行一番分析判断后才能形成。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可通过对学生实行学分制和目标管 理,激发学生的期望心理,从而提高内在激励水平。 

    1、实行学分制。素质教育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各高校都在不断 地探索。实行学分制,取消补考,而以重修代替的制度,能给学生造成压力,那种考前突击一下,能过则过, 即使不能,补考也总能"pass"的做法现在就不灵了,万一不及格就糟糕,这样学生就必须从主观上重视学习,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大E[,ia]。我们认为具有激励的学分制结构为:以学时学分为基础,辅之以奖励学分( 如图4)。设计奖励学分的目的是使学分能反映出学生在完成学科知识、能力掌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教学基 本要求所表现的差异性,以及学生在主动获得知识、技能等深广度上的差异性。将学分作为评奖学金、三好学 生、免修、推免研究生等的依据,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进一步激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才能与创造力。^附图 {图} 

    2、实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就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励学生的动机,指导其行为,使他自身的需要、期望 与社会用人机制挂钩,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增大E[,ia]。目标的设置必须与需要和动机相结合,注意以下四 点:第一,设置目标应有中等程度的风险。教师在教学、指导实习等环节中最好不要把教学内容作为现成知识 传授给学生,而要经常向学生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借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探索 的过程,但问题的难度要适中。第二、坚持学生参与制定目标。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目标,可激励他们进行积极 的角色期望,以实现由理想角色向现实角色转换,可让他们感到为达到目标而“身负重任”,以极大的热情投 入工作。第三、坚持学生个人目标与班集体目标相结合。班集体目标是以学生全体的需要、意志、目的、利益 为基础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的,是学生个体目标的集合,是教育者要求和学生需要的统一体,当集体目 标与学生个体目标产生共振时,班集体目标、期望便会激活学生进取、发展、成功的需要,即产生目标导向激 励。第四、坚持自我评价。在目标管理的成果评价阶段,应以对个人目标已“达到程度”为主,同时结合考虑 达到目标的“困难程度”和“努力程度”进行考评。激励作用不只体现在奖励和表彰上,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 通过自我评价,就能确认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学习的价值和兴趣,并在目标达到后享受胜利的满足感等,从 而又激发新的动机,产生新的需要,激发新的期望,提高内在激励水平。 

    (二)提高外在激励水平。按照罗氏综合激励理论,外在激励水平M[,外]=E[,ia]E[,ej]V[,ej],由于E[, ia]在前面已讨论,这里把它看成常量,于是M[,外]就是E[,ej]与V[,ej]乘积的函数,要提高M[,外],只须增大 E[,ej]和V[,ej]。 

    1、采用科学的奖惩手段,增大E[,ej]。奖惩是利用学生的需要促进人的思想、行为发生变化的一种手段和 方法。运用得当、评价机制合理,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行为动机,挖掘内在潜力,促进全面发展,实现良性循 环,达到增大E[,ej]的目的。因此学校在采用科学的奖惩手段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注意过程激励。把评奖 过程变成一个动态的教育、学习、交流的过程,学生可以从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促 使大家向先进学习。(2)奖惩要及时、恰当,次数要适中。心理学研究表明,及时激励的有效度为80%,滞后激 励的有效度仅为2%,教育者应及时对学生平时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并掌握一个恰当的度,心理学称之为“阀 值”,低于阀值的激励,对学生不起作用,高于阀值的又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变得脆弱或引起学生焦虑。同时, 频繁的奖征会降低对学生成就动机的激励效果,要间隙、渐近的强化奖励,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3)克服“大 锅饭”,平均主义现象,引入竞争机制,培养竞争观念,就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 鼓励他们奋发向上。 

    2、创建一个较佳的客观激励环境,提高V[,ej]。社会环境决定人的思想和行动,人虽不能自由自在地选择 他们生存的社会环境,但可通过实践改变环境,同时自身也得到改造。正是因为这样,在素质教育中,可营造 一个较佳的客观激励环境,作为激励场的一个分支,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让学生自身的努力得到公正的评价 和回报,提高V[,ej],同时又不断强化学生的成就欲望,促进学生成才。这里仅对其中的社会用人机制和校园 文化探讨激励措施:(1)社会用人机制。本着公开、公平、选贤的原则,努力建立以学校为主导的毕业生就业市 场。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的就业办法顺利过渡到“自主择业”,通过资源信息的统计发布、供需 信息的收集交流以及就业政策的咨询服务与指导,运用市场杠杆,完善社会用人机制。(2)校园文化。学校加强 素质教育,包括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应把校园文化作为对大学生进行 教育的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体现激励作用,促使青年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加强 校园文化建设:第一、美化校园,使学校物质化的东西能体现激励性。教室、宿舍、图书馆、体育馆等有形的 文化载体,会营造出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窗明几净、风景优雅、绿树成荫的舒适环境,不仅给学生一种美的 熏陶,而且不自觉矮正不良行为,激发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二、纯洁校风、学风,养成自我教育。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校园环境是一种人文环境,对学生是一种示范、暗示、熏陶,起着强大的潜移默化 作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行动、课外科技活动等来丰富学生的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自我教 育的意识和能力,完善校园文化导向机制;第三、校园活动艺术化。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寓教于乐,通过适当的竞赛活动激励学生的成就动机,提高学生的鉴别力、欣赏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诱导学 生对生活、祖国的热爱;第四、教师用评语激励学生,对其操行进行准确科学的评价。古人语:“良言一句三 冬暖”,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教育学生应做到:严格要求,像法官毫不迁就姑息;具体 劝导,如毛毛细雨渗进心田;耐心持久,似涓涓细流绵延不绝。 

    1 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2月。 

    2 陶宇平等《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3月。 

    3 王继红,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与激励《高教文摘》1997年第6期。 

    4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 
标签:教学论文 激励——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现代教育呼唤现代教师
下一篇: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