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学设计
阅读:956
标签:
教学设计
若予教育时评:拒绝状元秀
龙虎网 2003-07-30 戚若予
【龙虎网讯】虽说“360行,行行出状元”,但是当今“状元”称号,却是专门指称那些获得第1名的高考考生的。一个普通考生,凭借一场万众瞩目的考试,十分偶然地考出了最高分,立刻就被媒介关注,成为频频曝光的明星。十年寒窗,一考成名,在种种因素诱导下,痛痛快快地“秀”起来了。
“状元秀”多是“状元”以第1名的身份,教学弟学妹们如何学习、考试。我听过几场“状元报告会”,仔细阅读过报章上的“状元学习心得”、“状元成功之路”、“状元高考宝典”、“状元家庭教育”等等文章,从未发现“状元”所述有何过人之处,大都是泛泛而谈;“状元”自曝其成为“状元”的经验体会,其实是每个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从父母和老师那儿得到过的教育。近来“状元”们还屡屡谈到自己学习“不是很累、很苦,电视照看、游戏照玩。”乖乖!这言外之意分明是“我一不小心就考了个状元”!可是我还在报纸上读到一条消息:某考生平素终日苦读,考了“状元”后却在台上高谈阔论其学习如何轻松。亲友问其故,“状元郎”道:现在竞争这么厉害,我才不想把我的经验告诉别人!哦,原来如此!
状元秀”泛滥不是“状元”的错,而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崇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提倡“学而优则仕”,能够摘取科举制度王冠的状元自然受到万众敬仰,成为莘莘学子的奋斗目标;当前社会竞争加剧,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提高,而高考作为学子人生道路上的一层阶梯,被视为日后能否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乃至登堂入室的起点。家庭太看重高考了,学校太看重高考了,社会也太看重高考了,在这种背景下,作为高考“状元”,你想“不秀”都难。
谁掀起了“状元秀”?无庸讳言,是媒介。我们可以在书店里看到各类出版社推出林林总总的高考“状元”书籍;可以在报纸、广播、电视上耳闻目睹“状元”的风采;可以在因特网上搜索到上千条相关链接信息。媒介以抓住“状元”、报道“状元”为荣,以漏报“状元”为耻;媒介还组织“状元”出书、签名售书,邀请“状元”接听热线……可以说,没有媒介,就没有“状元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媒介不适当的将公众视线引向“状元”;不正确的形成了舆论氛围;不公正的忽视了绝大多数考生;不科学的传递“状元”的“经验”;不理性的拔高高考的作用;不自觉的维护了应试教育;甚至,不光彩的利用“状元秀”大捞经济效益。
如果一个社会过分宣传了富人,那无疑会使寒士产生失败感。汉中学子屡试落第,竟然疯狂到要以自杀性爆炸袭击清华。除了法制观念缺失外,高考落榜的失败感是否也是他心理畸形的重要原因呢?如果“行行出状元”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应该不会看到那些高考失败者触目惊心的负面报道。因此,为莘莘学子计,为素质教育计,为千秋万代计,让我们——拒绝“状元秀”!
标签:
教学设计
若予教育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外国散文两篇(网友来稿)
下一篇:
开除学籍算何教育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