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742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学当小小红学家——我教《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学当小小红学家

——我教《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  余剑英

    【指导思想】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红楼梦》是教育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定的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作品之一,它荟萃着民族文学遗产的精华。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回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在情节安排、形象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集中体现了《红楼梦》的高超艺术。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此文,能激起学生通读、精读全书的浓厚兴趣。

学生大都喜欢新奇刺激,他们早已厌倦了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老师提问题,学生答问题的教学模式,笔者利用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是我们校友这一天时、地利,尝试了指导学生写小评论的方式诱导学生自己钻研教材,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领悟小说的妙处,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写作评论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同学们,知道给我们学校画廊题词“青城学苑”的是谁吗?就是我国著名的红学家冯其庸先生,他还是我们的校友呢!几十年前,冯先生刻苦研读《红楼梦》,撰写了很多有名的评论著作(展示冯先生著作:《八家批评红楼梦》、《红楼梦大词典》、《春草集》、《梦边集》、《曹雪芹家世新考》等),今天我们有幸在冯先生的母校学习《红楼梦》节选《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让我们向冯老先生学习,当个小小红学家!

(能和全国著名的红学家同校何其有幸,能成为像冯先生那样有名望的人更具诱惑。教师充满激情的导入,红学家一本本精装的著作,为同学们创设了一个充满成功希望的学习氛围。)

二、自读讨论,整体把握

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分小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题目中“葫芦”的含义

1、小说的核心及线索

2、小说的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贾雨村、门子的性格

(通过自读讨论,让学生整体把握小说节选的主要内容,为下文写小评论打好基础。)

三、明确要求,范文引路

1、选读冯其庸先生的评论,为学生作示范。

2、师生共同讨论冯先生几篇评论的写作规律:抓住一点(或情节、或人物、或表现方式……)进行评论,研其方法,探其目的;究其内心,揭其实质。

3、布置任务:以“糊涂”为话题,自选本文中的情节、人物等进行评论,字数不限。(教师可扣住话题作些提示,如:小说中的人物到底谁糊涂?门子糊涂还是贾雨村糊涂?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为什么不糊涂要装糊涂等等)

(以“糊涂”为话题,紧扣题目,从一点切入,学生容易入手;此话题又可以向四周辐射,全面铺开,以达到探究人物内心,揭示主题的作用。)

四、自定目标,练习评论

       (这是学生书面练习阶段,学生定目标时,教师可巡回辅导,出谋划策;学生写作时,教师注意发现优秀习作,以便班级交流时有目标。)

五、交流评比,奖励优秀

1、小组交流,推荐优秀习作。

2、班级交流,组织评议。

3、评出优秀,给予奖励:冯其庸签名的书签一张,作文平时分10分。

       (交流先小组后全班既可以保证学生人人参与,又可以注意重点选拔;表彰优秀。)

六、迁移训练,课外延伸

1、修改习作,布置“小小红学家”班级专栏上墙张贴。

       2、要求自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一章,写出小评论:从

“宝玉挨打”看《红楼梦》对人物的刻画

(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样,“宝玉挨打”也是《红楼梦》中的精彩章节,围绕着“宝玉挨打”这一中心事件,表现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维护者和叛逆者之间的激烈冲突,刻画了贾政、贾母、王夫人、宝玉、贾环等不同人物,事后又引出宝钗送药、黛玉探病、晴雯送绢、黛玉题诗等一系列情节,各类人物的性格均展示得淋漓尽致;要求学生精读这一章,对领悟《红楼梦》的精髓非常必要;另外,趁热打铁,对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激励优秀学生与校友、红学大家冯其庸先生通信,寄出习作请求指点。

   (和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红学大家冯先生通信,对培养学生人格志向、文学爱好、审美情趣能起到别的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后附“小小红学家”专栏的部分内容】

——我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看了《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后,我觉得这僧和案其实都不“葫芦”,唯一葫芦的是案件的审判结果。

案:原告,冯渊家人;被告,杀人凶手薛蟠;事件,冯渊与薛蟠争抢拐卖女英莲,薛蟠打死冯渊。你瞧,来龙去脉,一目了然,案怎么算是葫芦的呢?

僧:门子,精通世故,一门心思趋炎附势,身为奴才竟怀里整天揣着“护官符”,剖析案件头头是道,对拐子,凶手,被害人的情况一清二楚,出谋划策诡计多端,怎么算是葫芦的呢?

官:贾雨村,精通吏道,老奸巨滑,心狠手毒,经门子细说了解了案情,对怎么断案早已有了主张,却假装糊涂引诱门子说出歹计,为巴结贾王二族竟徇私枉法,全然不顾重入火坑的英莲,此乃官迷心窍之辈,忘恩负义之徒。

                                                 初三(6)班  周晓春

¥¥¥¥¥¥¥¥¥¥¥¥¥¥¥¥¥¥¥¥¥¥¥¥¥¥¥¥¥¥¥¥¥¥¥¥¥¥¥¥¥¥¥¥¥¥¥¥¥¥¥¥¥¥¥¥¥¥¥

门子,门子你好葫芦,本来做个和尚也自在,你偏耐不住清闲出来混,你可知现在官场多黑暗,尔谀我诈、心狠手毒你还太嫌嫩。唉,门子,门子你好葫芦!


展开全文阅读
门子,门子你好葫芦,这贾雨村之流你怎能投?你自以为抓住对方把柄可以轻意捞油水,却不料这贾雨村岂能由你来摆布,知道太多就危险,“聪明反被聪明误”。唉,门子,门子,你好葫芦! 

门子,门子你好葫芦。你精通世故,善于拍马但却不善识人心,贾雨村阴险狡诈设陷井,假装糊涂引你说恶计,你自作聪明还得意,助纣为虐徇私枉法最后落个远远充发你活该。唉,门子,门子你好葫芦!

                                                  初三(6)班   吴玲娇

~~~~~~~~~~~~~~~~~~~~~~~~~~~~~~~~~~~~~~~~~~~~~~~~~~~~~~~~~~

精明狡诈的贾雨村在护官符面前糊糊涂涂断了这一桩大冤案。处事圆滑的门子对照着护官符糊糊涂涂地帮着出谋划策,愤愤不平的冯家在金钱脚下糊糊涂涂地迷失了方向。

如此精明狡诈的人竟会如此糊涂吗?为巴结贾王两家,不惜对英莲父母忘恩负义,对身陷火坑的英莲全然不顾,让冤死的亡灵无法瞑目,用迷信的方法草菅人命,然后“疾忙修书”邀功请赏,妄图借助贾府的权势再升一级。

如此处事圆滑的门子也会如此糊涂吗?他为贾雨村献出了“护官符”,出了一个徇私枉法的馊主意,打算糊糊涂涂了结此事;不过是想借贾雨村之手,巴结贾王二家得以步步青云,谁知最终却被主子借故充发。

如此愤愤不平的冯家怎会如此糊涂?杀人的血海深仇就在些些烧埋银子下化解了?苦苦告了一年,却就在这浑浑浊浊糊糊涂涂中过去了?

大家都糊涂着,有的在糊涂朦胧中,发现自己的顶带花翎时时在变;有的在糊涂朦胧中,发现自己的身边都是银子。糊涂“好”啊,糊涂得各得其所,谁管那冯渊的鲜血,英莲的眼泪,法律的公正?

真是糊涂吗?都不!                                 初三(5)班  张莉敏

我觉得《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竟没有一个糊涂人,一件糊涂事。

门子非但不糊涂,还精明得很,此人深知官场规矩,精通献媚之术,把一桩令人头痛的难案处理得头头是道,唯一糊涂之处是未看清贾雨村的为人,一再揭他的短处,以致后来落了个被充发的下场。

贾雨村糊涂吗?更不!他表面上装糊涂,其实却城府很深,甚至说他奸诈也不为过。他深知此案的利害关系,也知如何来判断,只不过他不便自己说出而借门之口罢了,对于可能威胁他的人,他决不心慈手软,门子被充发就是一例。他也深知如何明哲保身,如何令自己加官进爵,此等人物,岂能算糊涂?

此案不糊涂,明摆着是一起杀人案,但由于牵涉的人非同一般,关系非同寻常,也就变得难断了。

冯家人也不糊涂。先打官司,得了不少烧埋之银,然后适可而止,不再说话,他们也深知再缠下去,自己不可能再占到一点便宜,反而会引来祸事。

为何作者认为这些人都是糊涂的呢?因为作者不糊涂,作者就是以“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醒我独醉”的心态来写《红楼梦》的,因为作者相信,读者们知道谁糊涂谁不糊涂。

                                                初三(6)班   郑  晶

×××××××××××××××××××××××××××××××××××××××××××××××××××××××××××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向我们展示了芸芸众生相,其中的人物各有自己的性格,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谁也不糊涂,谁都清楚得很。

首先看男一号贾雨村,他表面上装出糊涂的样子,不知如何断此案,可心里面清楚得很。这件案子中牵连到了金陵一霸,又四大家族贾政、王子滕的外甥,这使贾雨村不得不随时提醒自己,虽然他是一个刚上任的官,不想失去公正、民心,但得罪了如此权贵,丢官不算,搞不好还要掉脑袋。于是就装出一副糊涂样,装腔作势请教门子。再看男二号门子,他是这一文中从头到尾最不糊涂之人,事实也是如此。他帮贾雨村出主意,无非是想高攀得到荣华富贵,直到最后被贾雨村抓到把柄发配他乡时,他仍然很清楚,清楚地知道这是由于他太清楚这件案子的来龙去脉了。

其他人也都不是糊涂人,他们都各怀鬼胎,暗地里打着小算盘,想从别人身上捞点好处回来。

                                               初三(5)班   魏鹏程

??????????????????????????????????????????????????????????

读了《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不免觉得这贾雨村把案子办得不清不白,糊里糊涂。薛大傻子呆霸王仗势欺人,目无王法,害死人命却依然自得;冯渊不明不白地死了,沉冤不得雪;贾雨村忘恩负义,一脸惺惺作态,为了攀附权贵,竟将自己恩人的案子扭曲是非,颠倒黑白,天底下哪还有第二个这样“糊涂”之人?比起门子,倒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其实,他贾雨村是天下最“聪明”的人了。看罢门子献上的“护官符”,听罢门子讲完薛家的势力和那“大丈夫相时而动”高论,贾雨村对仗势倚情断案早已胸有成竹,可他竟不动声色,引诱门子说出歹计,准备坐收渔翁之利,还唱着“报效朝廷,不可因私枉法”的高调,为自己找好舆论台阶。至于那门子的办案主意,更是令同类五体投地了,别说步骤,就连细节也安排得无限缜密,要是换了别人,想一个世纪恐怕也断不会想得如此绝妙呢!奈何贾雨村还要“斟酌斟酌”,“服得口声”,这个官真是没有人比他更会当,当今世上也真是没人比他更精明的了!

                                              初三(5)班  张  宇

在《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最“葫芦”的当然就是小沙弥了。但要说他“葫芦”,又怎能为贾雨村谋划出如此高明的诡计,所以他还是有他精明的一面,可是说到精明,他倒还不如贾雨村来得瞻前顾后,在大功告成之后,就把他给充发了。

你说小沙弥糊涂不糊涂,人家利用了你再把你铲除掉,不过也不能怪谁,当时的环境下,许多人都很“葫芦”,要不冯家的人原本是一心要伸冤的,而后来怎么就被几个银子打发了?英莲怎么就由着拐子卖来卖去?冯渊明知斗不过薛蟠,怎么还会为争这英莲连命都丢了?堂上听审的怎么会相信“扶鸾”这种迷信骗术?一切都证实了,在如此的封建迷信社会里,人们都是糊涂的。

这正是,一方土地养这么一方“葫芦”蛋,如果不是,那么就是身在“葫芦”中不知“葫芦”吧!

                                                初三(5)班   廉  俊


展开余文
+++++++++++++++++++++++++++++++++++++++++++++++++++++++++++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到底谁糊涂?

先说那个贾雨村,他糊涂吗?一点也不,他心里头坏东西可多着呢!贾家提拔他为应天府知府,能否将其外甥绳之以法?落难时,甄士隐曾资助过自己,能否忘记许诺,置他女儿的生死于不顾?九省总督王大人拜访自己,能否答应庇护其外甥的要求?自己刚上任就处理这样棘手的案件,能否向百姓交代?

他在这关键时刻没犯糊涂,依门子之计,将拐子处死,谎称薛蟠为冯渊之魂所缠,暴病而亡,给冯家许多银两,真可谓一石三鸟,1、众人无话好说,2、搭稳了升官的梯子,3、案了后将门子充军,以去心头大患。

门子糊涂,贾雨村这等阴险之辈怎能抓他的把柄?

冯渊糊涂,已经出了银子,为何还要等三天才娶亲?

拐子糊涂,找卖家也不看看对象,最后成了替罪羊被官府处置也是活该!

                                                 初三(5)班  华晏飞

##########################################################

从表面上看,他们人人都在犯糊涂,但他们却是人人都在装糊涂。贾雨村心里早已有了主张,可他还直说:“不妥不当,等我再斟酌斟酌,须压得服口声才好。”门子深通世故,诡计多端,为贾雨村出主意也是为了巴结权贵,而冯家目的“不过是赖此欲得些烧埋之银”,他们各各都表面装糊涂,内心却精明算计着自己的利益,可见当时人心的虚伪和社会的黑暗。

     初三(6)班  周浩林

………………………………………………………………………………………………

作为一个朝廷命官,就理当为国为民效力,可贾雨村却为了自己的利益,徇私枉法,胡乱判断了这宗人命案,他恩将仇报,埋没良知,可以想象,一个官如此葫芦不堪,这里的人民又如何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呢?

                                                   初三(6)班  华  磊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学当小小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湖南省中学生篮球赛为何变了味
下一篇:运用RE阅读进行古文教学 《陈涉世家》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