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学论文
阅读:830
标签:
教学论文
反对应试教育的新花招
k12评论 晏扬
北京市自1999年出现华夏女子中学之后,今年9月份又将出现国内首家专门招收男生的“男子高中”。这所由知名民办学校北京汇佳学校设立的“汇佳男子高中”,今年计划招收两个班80至100名学生,而目前报名人数已经超过了200人(《北京娱乐信报》8月12日)。
对于男女分班、男女分校,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家长的态度是绝然对立的:学生们表示反对,家长们却表示欢迎。尽管汇佳学校有关负责人并没有说创办男子高中是为了防止学生早恋,而是意在通过准军事化管理实行“男人教育”,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和阳刚之气,但是不可否认,创办男子高中之举在客观上正好迎合了很多家长防止学生早恋的意愿。也许,这所民办学校正是瞄准了学生家长的这种心理,才大胆推出“单性教育”借以吸引生源。首家男子高中报名者众多并不足为怪,更不能证明这种教育方式具有某种先进性。
男女分校能不能防止早恋,是一个无需多费口舌就非常明了的问题。男女学生分了校,却无法阻止他们在校外进行接触和交往,有了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便可能发生早恋。用男女分校的办法阻止中学生早恋,很可能让一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将早恋行动转入“地下”。实际上,男女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心理特点等方面各不相同,同校学习、同班上课能起到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的作用。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其中不无深刻人道理。一些社会学家也指出,根据社会互动的原理,人在有异性的环境中,更容易激发活力,更具有奋斗精神。同样的,男女学生同校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上课不容易感到疲倦,参加课余活动会有更大的积极性。
更为重要的是,中学阶段是人生观、异性观确立的重要时期,把男女学生人为地分开,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心理、生理上的一系列问题。其实,学会和异性交往,在交往中认识异性,是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男人教育”必须通过与异性的交往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男生的“阳刚之气”必须与女生的“阴柔之气”相对比才能得以塑造。将男女生强行隔离开来,没有了异性作衬托,“男人教育”和“阳刚之气”也就无从谈起。
很多事实表明,单一性别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人格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缺陷,不容易和异性相处,甚至会产生心理、生理上的扭曲。据报道,韩国举办的女子大学和男子大学,十几年前很受欢迎,却由于学生普遍反映没有活力、人为造成畸形小社会等等,目前正日渐萎缩。而众所周知的是,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女子是不能进学堂的,自上个世纪初叶开始,有了女子学堂,后来又实行了男女同校、同班上课。这每一步变革都显示了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巨大进步。在21世纪的今天出现男女分校教学,则无疑是教育理念上的退步。
说到底,男子高中之类的“单性教育”其实是应试教育的新花招。在男女分校这个问题上,学校和家长的愿望是一致的,都担心学生出现早恋,影响将来考大学,于是学校和家长“一拍即合”。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学校提高升学率的愿望亦无可厚非,然而他们恰恰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了教育的一项根本职能——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精神。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比应试教育的高分数更为重要,如果获取高分数以学生心理扭曲和人格缺陷为代价,那么这样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
标签:
教学论文
反对应试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拷问教师继续教育
下一篇:
广西一村庄遭中考“喜报”“突袭” 六旬老人竟被录取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