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986  
标签: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优化课堂提问设计初探(网友来稿)


贺军红  

浙江省桐乡市茅盾中学:贺军红

【内容提要】:课堂提问是教师运用的最广泛的一种语言技能,然而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现状却存在着粗放式提问、惩罚式提问等情况,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率。笔者在分析课堂提问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优化课堂提问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为此,笔者联系自己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具体从提问要具有目的性、整体性、启发性、艺术性等方面论述了优化课堂提问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课堂提问      粗放式      优化      艺术性

古人在《学记》上曾经指出:“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自,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可见古人是非常注重提问技巧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非常重视提问的方法,他在一首诗中这样写到:“我有一位好朋友,曾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做、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台湾著名教育家陈龙安教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除了提问的技巧,用十个词提问:“假如”、“列举”、“比较”、“替代”、“除了”、“可能”、“想象”、“组合”、“类推”,通过这十种提问的方式,学生一般都能较好地提出问题,并且每一问题都有一定的发散性,不追求有固定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有机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上述功效。笔者认为要改变当前语文教学“不景气”的情况,提高课堂效率,作为语文教师关键的一步就是优化课堂提问。

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现状

课堂提问是教师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语言技能,是课堂教学手段之一。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是鼓舞学生追根求源,掌握知识的动力。然而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粗放式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对”或“不是”、“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讲课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

2、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导致的后果令人堪忧。明代教育家陈献章指出“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王夫之也说:“由不疑至于疑,为学日长。”他们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学习的过程,是围绕一个“疑”字,有疑才会产生问题,有问才引人深思。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当学习者能质疑,会质疑,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3、惩罚式提问。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走神”、“睡觉”、“眼望窗外”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时若老师突然对这个学生提问,学生显然是回答不出来的,这种惩罚式的提问,不仅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容易破坏师生之间的感情,因其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

二、优化课堂提问的意义

“优化”,最早见于前苏联教育家班巴斯基的“优化”理论,其最基本的内容,指的是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大的效率。优化课堂提问,就是精心设计,针对阅读材料提出新的有见解的问题,为完满完成教学任务而服务。这对落实培养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学语文学科特点着眼,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应是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紧贴学生学习实际,蕴涵品德素养、语文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有人曾戏称教师是“职业提问家”,而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对课堂提问有正确的认识。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就教师而言,应是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及心理素质水平,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寻求最佳答案,进而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开发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就学生而言,应是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或课文疑惑之处提出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师生共同探讨,进而增长知识,开拓思路,培养创新精神。课堂提问对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认识规律看,课堂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其动力之一是学有所疑,从有疑到解疑,学生的认识就能前进,创新精神就能逐步培养。正如我国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所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至此方是长进。”(《朱子语类》卷十一)

三、优化课堂提问的实施策略

优化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首先要强化提问意识,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这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体现,又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提问与学生提问同时考虑,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问人之所未问,发一问带动全文,促进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索、去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从敢于提问到善于提问,逐步培养勇于探索和创新精神。学生如果不会提问,也就不会积极思考,就谈不上智力与能力的提高,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了。因此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课堂提问,其意义非同一般。那么究竟该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著名语文教育家成功的教育案例,提出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1、提问要明确的目的性

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优化课堂提问,提哪些问题,在何时提问,提问哪些学生,期望得到怎样的答案,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都要有明确的通盘设计。只有教师做到“胸中有沟壑”,才能真正体现明确的目的性。

2、提问要具有整体性

整个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因此课堂提问也应该是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比如在教学《胡同文化》一文时,我用三个问题贯穿全文,“胡同文化有哪些外在的表现?”“它体现了北京人怎样的心态?”“你怎样看待没落的胡同文化?”三个问题巧妙地贯穿全文,既体现了问题的深度,又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前两个问题,由外到内,第三个问题则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展开全文阅读
3、提问要富有启发性

引导式提问是最具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思辨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特级教师于漪在上《孔乙己》一课时的提问:“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鲁迅先生在他所写的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呢?他是怎样以成功之笔来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的呢?当我们读悲剧时,眼泪一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可是,我们读《孔乙己》,眼泪却流不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孔乙己》小说所写的悲剧,究竟是哪一种悲剧呢?”这样提问便形成使学生“急盼”、“渴求”的心理状态,孜孜以求,加速思维。

4、提问兼有艺术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艺术地进行课堂提问,更能营造师生沟通的问题情境,形成“疑义相与析”的良好氛围,从而达到预期目的。要善于把握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和方式:①导入新课时可用设疑式提问。例如在教学《胡同文化》时,我就在叙述了“当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走进北京城时,人们最感兴趣的不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不是四通八达的立交桥,而是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时,迅速提问,“胡同,怎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那么多人的目光呢?”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求和究竟。②讨论时可用质疑式提问。例如在教学《雷雨》时,就可以围绕“周朴园到底对鲁侍萍有没有感情”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围绕这个问题,关于戏剧冲突,人物形象的分析等问题都可以解决,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③赏析文章前可用悬念式提问。例如教学《黄鹂》一文时,可先提问:“黄鹂最适合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④朗读课文前可用联想式提问。比如在上《登泰山记》一文时,就可以提问,“倘若你是姚鼐,你现在去登泰山,你会看到哪些景物呢?”这样采取“换位”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产生联想。然后再在适当的时机,提问“那么姚鼐看到的景象是否和我们的一样呢?下面我们来具体看课文,这样就极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⑤小结时可用评析式提问。比如在上小说单元时,对于人物形象的评析,就可以适时提问。如对于陈奂生这一形象,便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陈奂生是不是新时期农民的代表?由于这个问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所以易于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于众多的小说人物的分析,都可以从这个方面来着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富有鼓动性,要善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能使学生跃跃欲试,激起学习积极性,切忌“开庭审案”式的课堂提问。正如《学记》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喻”即强调教学重在启发诱导,不越俎代庖。总之,灵活多样的课堂提问方式和民主艺术的课堂提问氛围,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资料】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语文学习》 2002年第1——6期    上海教育出版社

4、《中学语文教学》 2002年第6-12期    《中学语文教学》编委会

5、《中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思想精粹》  张定远主编 语文出版社

 作者邮箱: mdhjh@jxptt.zj.com.cn

标签: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立足课堂教学,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网友来稿)
下一篇:胡同文化(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