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学论文
阅读:546
标签:
教学论文
河南为何要改高考模式
中国教育报 本报记者 郭炳德
2004年河南省高考将实行新的考试方案,从2001年起开始实行的“3+大综合+1”考试模式被取消,采用“3+文综/理综”考试模式。日前,记者就此项改革的推出,采访了河南省教育部门的有关人士。
新的高考方案已出台
今年的高招录取刚刚结束,河南省教育厅就对社会公布了2004年该省高考科目将调整的方案,即取消现行的高考“3+大综合+1”模式,实行“3+文综/理综”考试模式。“3”为语文、数学(分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外语,为每个考生的必考科目。“文综/理综”分别为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3门课程)和理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3门课程),由考生根据个人情况选考其一。语文、数学、外语每门为150分,文综、理综各为300分,“3+文综/理综”总分为750分,各科目均采用教育部全国高考统一命题。
这条消息发布之后,在拥有近1亿人口的河南省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拍手叫好者有之,表示不解者有之,甚至有的学生家长埋怨教育主管部门朝令夕改,搞得学生无所适从。河南省为什么要对高考“3+大综合+1”模式在实施3年之后,并且得到社会认可的情况下,又恢复到3年前的“3+文综/理综”模式呢?
学生、家长看法不一
河南省自2001年起实行实施“3+大综合+1”高考科目设置模式,“3”即语文、数学、外语,“大综合”为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科目的综合。作为高考制度的一项改革,这种考试模式在河南运行3年来,对于纠正学生学习偏科、学习知识不系统、不全面,扭转学校忽视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单纯应对高考教学的现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事实上,近三年来,河南省的中学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前那种有意识培养偏科生,甚至在高一下学期就开始分文理班的现象确实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一位今年刚考上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学生在谈起两种考试模式比较时说:“三年前考上大学的学生他们比我们幸运多了,很早便选定科目,放弃了不想学的课程。”我们权且不论这位新大学生的“幸运说”是否有理,一位教育专家的评价也足以让人深思:“‘3+小综合’的考试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甚至滋长了一部分学生、一部分教师、一部分学校的投机取巧心理,使他们可以在较小范围内把枪口瞄准高考,进而作应对考试的准备。”
一位学生家长在听到新的高考科目设置后长出了一口气,他说学生负担减轻了,再也不用担心儿子起早睡晚复习功课累坏身体了,他认为少学几门功课对尚在长身体的儿子来说总是一种解脱。但另一位家长则有相反的看法,她认为让孩子多学点儿知识总不是坏事,将来的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孩子多掌握几门知识无论对自己、对国家都有好处。她认为孩子都是惯坏的多,哪见过几个读书累坏的?
对于实行“3+小综合”考试模式能否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郑州大学的一位知名教授认为:“不论是‘3+大综合+1’还是‘3+文综/理综’,并不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累不累的问题,而真正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是高考这根指挥棒。倘若高考只考一门学科,考题既偏又怪,就不可能减轻学生负担。”
中学教师认为:新方案可减轻学生负担,但要把好高中会考关
河南省南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杨显社认为,“3+文科/理科”的考试模式最大的优越性是实实在在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下解放出来。第二个好处是有利于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接轨,让高中生在中学阶段的特长到大学之后得到更好的发展。至于是否会出现提前分科、专门应付高考的现象,杨显社说,高中会考这一关非常重要,必须严格把好才能有效地防止提前选科的现象。
南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张群阳举双手赞成“3+文综/理综”的考试模式。他说,让一个人选择学文或者学理,符合人自身的发展规律。他认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对于高中阶段应学不学、应会不会的现象,必须通过强化会考手段来管理,让会考合格的学生才有参加高考的资格,这个管理手段学校完全能够运用。把好严禁提前分科的关,学校要自律,要真正做到上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下对学生和家长负责。同时,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关也要切实地把好,必须到高三才能分科。
教育行政部门重申:为防止重新出现偏科问题,严禁高一、高二年级文理分科
对于有可能出现的高考提前分科现象,河南省教育厅在发布改变高考模式的同时,向社会尤其是向各高中郑重重申:普通高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学管理的规定,严禁在一、二年级进行文理分科教学,防止重新出现偏科的问题,对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做了充分的估计,并在巡视检查制度上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表示,之所以改变高考科目设置模式,是为了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适应教育规律。要运用会考这根指挥棒,指导学校开设全部课程,引导学生学会全部课程,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
标签:
教学论文
河南为何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谨防贫困生“心理贫困”
下一篇:
计算机等级考试走进中小学 升学招生中作参考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